“主力圍住遼源城的同時,屬下願率部分兵力掃除四周的敵人,然後繼續北上,這樣也不影響進攻的速度!將軍以為如何?”
冠軍侯笑著掃視其他人,問道:“你們覺得存孝的辦法如何?”
其他將領紛紛點頭。
冠軍侯笑道:“那就按照這個辦法做!李存孝、養由基,本將軍命你兩人率領十萬兵馬繼續北上,本將軍留兵在此拿下遼源城!”
“卑職領命!”李存孝和養由基領旨。
方案已定,行動開始。
四十萬大軍圍住整個遼源城,大夏的軍隊也不攻城,而是派人去叫陣,按照計劃來辦。
遼源城的士兵和百姓一看這架勢,夏軍這是要餓死他們的節奏啊,刹那間,城中開始出現搶購糧食的情況,甚至混亂造成了搶糧情況。
最後還是赫親王派兵鎮壓安撫,才稍微穩定了局勢。
隨後,赫親王召集統兵將領,商議對策。
赫親王立即詢問城中糧食情況,得到的結果是隻夠城中人消耗七天,緊一緊,勉強能撐十天。如今城中人數太大,是之前遠遠沒想到的。而且齊國糧食短缺,後勤補給本就不足。
赫親王了解情緒後,大怒:“大軍開拔之時,本王就上書陛下,讓戶部給予充足的補給,隻要能守住遼源城,夏軍便不敢輕而易舉的繞行,糧食到哪裡去了?”
將領們一臉無奈,靜不做聲。
赫親王繼續怒罵道:“大齊若亡,都毀於朝堂小人之手啊!孰輕孰重分不清嗎?”
罵完,赫親王安排道:“本王下令,從現在開始,遼源城中的糧食統一管理,現在就派士兵挨家挨戶收糧,很多城中的富貴人家都有屯糧,讓他們統統交出來!誰若不交,格殺勿論!並且按照人口,隻給他們留足一個月的糧食。現在顧不得其他了,隻要搜出所有的糧食,相信能堅持一個月之久!諸位將軍可有異議?”
統一管理的確是最好的辦法,總不能等糧食沒了,他們出城進攻吧,而且城中大軍是大夏的對手嗎?
瞧瞧城中三十萬大軍,十五萬正規軍伍將士,剩下的是招安的叛賊,他們可能以前是農民或者屠夫,拿起兵器就是士兵了,但他們沒有經過係統的訓練,根本不是大夏彪悍將士的對手。
所以遼源城隻能守,不能主動反擊!
“王爺,聽說大夏調派十萬大軍繼續北上,這該如何是好?”一名將領忍不住問道。
赫親王道:“立即飛鴿傳書給朝廷,遼源城距離皇都還有五百餘裡,中間隔著十幾座城,每座城想要拿下也非易事,而皇都更有護城大軍,大夏想用十萬兵馬攻破皇都是癡人做夢,所以無須擔心,讓朝廷另想辦法對付那十萬大軍吧。”
“是!”眾人領命,隨即退下開始行動。
待人走後,赫親王突然笑了。
一切都在計劃之中。
......
飛鷹傳信傳回齊國皇都。
齊皇聽說了遼源城的情況後,立即傳召雲海天、魏南征還有中書省尚書和戶部尚書,然後大罵戶部尚書,他明明安排戶部準備充足的糧草給遼源城,因為赫親王出征前已經上書,把堅守遼源城的意義闡述,隻要守住遼源城,便如同定海神針,便可威懾大夏兵馬。
大夏隻要不滅遼源城,就不敢繞行北上。
但現在倒好,竟然沒有準備糧食,這讓遼源城如何守城?
戶部尚書一臉苦澀,隻能跪地求饒。至於給糧怠慢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上司指使,但是這個理由不能說啊,所以他隻能以糧食緊缺為借口,反正齊皇也不知道國庫現在到底有多少糧食。
始作俑者就是魏南征,此時他稟告道:“陛下息怒,如今夏國大軍將遼源城圍困,赫親王強征城中所有糧食統一調派,然後優先補給士兵的話,百姓們減少飯量,應該能堅持一個半月!如今東麵南山州的叛賊突然攻來,勢如破竹,距離皇都僅剩一百餘裡,微臣建議先滅掉叛賊,穩定皇都周邊,在出兵幫助遼源城解圍!至於夏軍北上的十萬大軍,則命沿途各城加強防禦,便可擋住他們北上步伐。不知陛下以為如何?”
齊皇點點頭,問道:“左相,你覺得呢?”
海雲天道:“陛下,為今之計隻有這麼辦法了,不過微臣覺得還得小心北方啊。如今隻有十萬兵馬駐守在五個險要通道,阻擋元軍南侵,但據斥候推算,如今元軍足有二十萬騎兵在北方境內肆虐,而且他們不斷往南靠近,意圖非常明顯了!一旦對方殺過來,大齊僅剩的京畿之地也將淪落鐵騎之下!”
齊皇憂心忡忡,他張了張嘴便無話可說。
因為現在的大齊已經沒兵力可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