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在鄭以沫家待了四十分鐘,鄭以沫才終於冷靜下來,換了套乾淨的衣服,將自己打理得終於有了人樣兒,才跟著他們回到了警局。
……
元酒跟車回局裡,一路無話。
說實話,她對鄭以沫同情不起來。
從接了勾倫的邀請到蕭省開始查案至今,她見到了很多人。
被人傷害的,傷害彆人的。
幸運的,不幸的。
他們的人生,在她眼中就像皮影戲,始終隔著一層幕布。
她看見了其中短短的一段,明明生動鮮活,卻不會有參與的實感,就連情緒都很難被輕易撥動。
身邊依舊心懷怨恨的鄭以沫,深夜趴在車裡痛哭的桑鐘鈞,審訊室內閉口不言的戚三元,研究所裡熬夜加班的潘臨嵋,在醫院自殺的薛鸞,自以為能逃脫法律製裁的艾雙溪,獨自靠坐在拘留所牆角的黃杏一,以及遠逃海外的洪卉……
她明白這些人的憤怒、煎熬、恐慌和絕望,卻無法真正感知。
唯一能做的,也隻是保守本心和些許真善。
她也開始思考。
想要修成正果,修得到底是道法高深,還是功德無量?
被天雷劈回這個世界,是否也是早已注定。
她的道,要如何走。
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她,但她相信日後總會找到答案。
……
鄭以沫被戎兵帶去了審訊室,相較於死不開口的戚三元,已經徹底自暴自棄的他沒什麼可隱瞞的。
酒心巧克力裡的氯化氰劇毒是他自行提取,他買了套快遞員的衣服,做了簡單的偽裝,就將包裹送到了蔡厭許家門口。
他和蔡厭許有過感情牽扯,所以對蔡厭許的一些生活習慣非常了解。
蔡厭許嗜甜,尤其喜歡進口的巧克力。
而且蔡厭許平時不怎麼出門,有時候買的快遞和點的外賣都會讓配送員直接放在門口,以免他那個時候在打遊戲,電話打進來導致他不得不掛機,影響遊戲的情緒。
鄭以沫也很清楚他的生活規律,什麼時候在直播,什麼時候不在家。
將快遞送去之前,他先看了蔡厭許的直播間。
當天下午,他直播了大概一小時左右,就下播出去吃飯了。
他就是在那個點將快遞包裹放在門口,確保他回來的時候,能直接拿進去。
隻要拆開看到包裹裡的東西,以他的習慣,肯定會先嘗一顆。
但誰也沒想到,包裹確實如他所願,被蔡厭許直接拿進去。
快遞也拆開了,但是他沒有吃。
從送出快遞後,他回到家一直冷靜不下來,蹲著蔡厭許開播。
想著,或許他還沒開播就已經毒發死亡。
但看到他打開直播間,和觀眾閒聊的時候,他心裡咯噔一下。
隨後,腦子裡開始出現一種名為後悔的情緒。
一直到晚上案發,看到有人勒死蔡厭許的時候,他忽然就鬆了口氣。
心中想著,投毒的事情或許不會被發現。
等過段時間,再去把有毒的巧克力處理掉。
他始終抱有僥幸心理,一方麵為自己製的毒沒能殺掉蔡厭許而僥幸,另一方麵也為想到將毒藏在巧克力中這種不顯眼的方式而僥幸。
勾倫和戎兵給他做了筆錄,並且給他看了記錄內容,核對無誤後,鄭以沫在後麵簽字。
很快他會被移送,交接給其他人。
戎兵掏出手銬,牢牢地鎖住了鄭以沫的雙手,押著他一步步離開了審訊室。
元酒站在走廊看著他佝僂的背影,詢問從審訊室裡出來的勾倫:“他會被判多久?”
勾倫將資料都夾在胳膊下,臉上笑容舒展。
“他認罪態度比較良好,而且又是在你們勸說下,投案自首。”
“可能會判三年到五年。”
“具體的,我也說不準,畢竟到時候還要看庭審。”
元酒點點頭,表示了解:“戚三元呢?還是鋸嘴葫蘆?”
勾倫撇了撇嘴,歎氣道:“那家夥比鄭以沫要更陰鬱,難搞得很。”
“不過趙聿經驗老道的刑偵乾警,已經晾了他大半天了,估摸著也快了。”
戚三元沒能在趙聿手下撐住,熬了一個大夜,他終於肯認罪了。
外麵的天剛亮,趙聿讓兩名警察押送戴著手銬的戚三元離開。
重明站在樓上,看著被按頭塞進警車後麵的戚三元,低聲道:“兩個投毒者都抓到了,剩下的……唯一的凶手,怎麼抓?”
元酒:“我們現在知道凶手是誰,也找到了他和蔡厭許之間的聯係,問題是……沒有證據。”
……
殺死蔡厭許的凶手,是住在同棟樓中的金相野。
方年臣半月前自殺後,金相野選擇殺害蔡厭許。
金相野真的是因為同胞兄弟的抑鬱自殺,選擇遷怒蔡厭許嗎?
總感覺哪裡怪怪的。
重明也覺得奇怪,所以他將從巴南市拷貝回來的方年臣自殺案卷宗複印了好幾份。
專案組的人,人手一份。
元酒也好奇這個方年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。
她翻開卷宗第一頁,就看到這個人的兩寸證件照。
與金相野的成熟穩重不同,方年臣眉眼間是溫柔和煦的,這樣的人心思也更加敏感細膩。
元酒將他履曆一口氣看完,扭頭與身邊的重明交流道:“我還以為方年臣一開始就是學室內設計的,原來他剛開始也是建築設計專業?和他哥金相野一樣?”
“兩人甚至還在國外同一所大學的建築設計學院讀的研。”
“他們兄弟之間的聯係,比方年臣母親說的要多啊。”
元酒查了一下方年臣的作品,前期作品都非常的優秀,屬於構思很巧妙的那類,新穎又吸引人。
“他畢業設計的作品,完美啊,怎麼會突然轉行,搞室內設計,不做這種建築設計了?”
元酒百思不得其解。
重明看了下時間點:“他在國外研究生畢業後,工作了一年半,辭職回國開了家工作室,開始做室內設計方麵的工作。”
元酒將時間點圈出來:“這一年半內肯定是發生了什麼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