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唐遼闊的疆域內,錦衣衛的聲名傳遍每一個角落,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
作為直屬於天子的精銳親軍,他們腰懸聖賜令牌,手握先斬後奏的特權,在朝堂與民間往來行事,那行事風格可謂是雷厲風行。
平日裡,他們行走於市井街巷,也會深入民間,一旦聽聞百姓遭受不公,便會挺身而出,為百姓們主持公道。
他們懲治過橫行鄉裡的惡霸,也對那些魚肉百姓的官員出手,將那些貪官汙吏繩之以法,讓百姓們拍手稱快。
可隨著一場場反腐風暴掀起,一位位官員接連落馬,朝堂上下震動。
錦衣衛在查辦案件時,手段淩厲,審訊過程更是毫不留情。
那些殘酷的刑罰、冷峻的麵龐,都被添油加醋地在民間傳開。
儘管百姓們心裡清楚,錦衣衛對待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向來是和顏悅色,從不會刻意為難,他們的目標始終是那些貪贓枉法的汙吏。
但這些傳聞還是讓百姓們哪怕知道自己不會被針對,也還是會打心底裡對錦衣衛感到害怕。
這份凶名究竟到了何種誇張的地步呢?
在民間的大街小巷,流傳著這樣的說法:哪怕是在深夜哭鬨不止、怎麼哄都不停的孩童,隻要大人在其耳邊低聲嚇唬一句“不聽話就會有錦衣衛把你抓到詔獄裡去”,孩子便能瞬間止住哭聲,小身子還會因為害怕而微微顫抖。
這樣的傳言,使得錦衣衛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愈發可怖,令人膽寒。
但在太原這片土地上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
走進太原的每一個村落,踏入每一條街道,推開任意一戶人家的門,你都會發現,在堂屋那顯眼的位置,至少都擺放著一塊受著香火的牌位,上麵工工整整地鐫刻著三個大字:錦衣衛!
對於太原百姓而言,錦衣衛有著無可替代的特殊意義。
上至白發蒼蒼、滿臉皺紋的老人,下至剛學會走路、牙牙學語的孩童,每一個人都對錦衣衛滿懷感恩之情。
小孩子隻有在睡前,聽到錦衣衛三個字,才會安心睡去。
從乾武二年起,錦衣衛在太原百姓心中,便成了救星般的存在,是他們給予了太原百姓新的希望,讓太原重新煥發生機。
此刻,張顯懷麵對著太原百姓這赤誠如火的民意,心中滿是感動,卻又有些手足無措。
他望著眼前這一張張被歲月和勞作刻下痕跡、卻又充滿感激的麵龐,聽著那一聲聲真摯熱烈的呼喊,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份厚重的情誼。
慌亂之中,他下意識地用求救的眼神看向李承乾,希望陛下能給他一些指示,幫他化解這既溫暖又有些尷尬的場麵。
李承乾將張顯懷的眼神儘收眼底,卻故意裝作視而不見。
他的目光中滿是讚許,看著張顯懷,聲音沉穩有力地說道:“不錯,顯懷,做的不錯。”
他微微頓了頓,目光掃視了一圈周圍熱情的百姓,接著吩咐道:“那這裡的百姓,就由你來負責招待,務必要給朕招待好了!”
“等回去後,朕讓你的吝老師嘉獎你!”
張顯懷聽到陛下的話,胸膛微微挺起,雙手抱拳,恭敬地領命:“臣定當竭儘全力,不負陛下所托!”
吝大福站在一旁,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,眼神看似在掃視著周圍歡呼雀躍的百姓,可實際上,他的目光不斷地停留在李承乾的身上。
在以往的權力鬥爭中,像張顯懷這樣在眾人麵前被百姓如此擁戴,甚至搶了陛下風頭的情況,可是犯了大忌。
曾經那些稍有不慎,在風頭盛時搶了上位者光芒的人,都沒有什麼好下場,不是被降職貶黜,就是慘遭迫害。
儘管吝大福心裡明白,陛下向來心胸寬廣,海納百川,對待臣子寬厚仁慈,不會因為這點小事就苛責張顯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