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爺,當下朱允文兵馬受挫,正適合進兵,盛庸之流,雖號稱二十萬兵馬,卻不足為慮。耿炳文已是驚弓之鳥,他定然不敢正麵迎擊我軍。”
“嗯……好!好的很!”
朱棣望著在座的將軍們,激動不已:“諸位將軍,立功的時候到了。本王承諾你們,擊敗盛庸,直入南京,一舉蕩平朱允文,列位都可封侯封疆。”
“多謝王爺!”
“張玉!”
“末將在!”
“朱能!”
“末將在!”
“命你二人為先鋒,正麵迎擊耿炳文兵馬,務必將其一舉蕩平。”
“遵命!”
朱棣掃視左側:“丘福、張武。”
二將起身拱手:“末將在!!”
“命你二人為中軍,待到前軍突破耿炳文後,立即掩殺過去,不給盛庸反應的機會。”
“遵命!”
“柳升、張輔二將隨本王左右,隨時聽候差遣。”
“是!”
朱棣站起來,望著在場二十多個將軍:“此一戰,拿下盛庸,便可長驅直入,諸位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,不可掉以輕心。
“陳亨、孟善、徐增壽,你三人負責押運糧草,時刻備足軍中所需器械,不得怠慢。”
“謹遵王爺號令!”
“傳命——進兵……”
將軍們全都出去了,隻留下姚廣孝和張信在身邊。
如今,朱棣對張信已經基本信任,所以時刻留在身旁。
但是,朱棣其實也有一層隱隱的擔心,沒對將士們說出來。
那就是,前方峽穀難行,若遇埋伏,大軍傷亡會很多。
“軍師?”
姚廣孝摸著呼吸,侃侃道來:“王爺有所慮?”
“地形不利於我軍。雖說盛庸打仗不行,但他手裡畢竟有二十萬兵馬,而我部的兵馬多為降卒,若遇到重重阻礙,也不是好事啊。”
“王爺,朝中已無良將,厲害的湯和如今已經重病纏身,是不可能出來帶兵的。其他人麼……嗬,王爺莫說現在手裡有二十萬,即便隻有十萬,也能拿下盛庸。至於這一仗結束之後麼……”
對,朱棣要聽的,就是這一仗結束之後該怎麼辦。
姚廣孝輕聲低喃,沉著冷靜:“我軍隻需五萬兵馬便能拿下應天府。”
“你就不擔心朱允文會從其他地方調兵麼?”
“絕對不會,至少暫時不會,因為他滅了周王和代王,齊王與湘王尚在。王爺舉兵起事之後,齊王和湘王也會響應,就算他們不起兵,也會威脅到朱允文。”
懂了,這樣一來,朱允文是不敢將齊王和湘王附近的兵馬撤走的,否則,就難以遏製住這兩個人。
都是撤藩惹的禍啊。
朱棣瞬間心思開朗起來:“哈哈哈!軍師腹中有良謀,本王受教了。”
“王爺客氣,為您出謀劃策,是我的本分。”
……
這一仗,打了一天一夜,而且還隻是打一個耿炳文。
朱棣的先鋒隊伍攻殺過去,以五千人對戰耿炳文的三萬人,還要打營寨,實在艱難。
原先耿炳文已經隻剩下一萬多人,但朝廷給他增兵兩萬,又得到朝廷傳書,命他多設營寨。
即使朱棣手下將士驍勇,也不免連番受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