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下朱允熥,最主要的目的,其實還是為了糧道。
百萬人被困在平原上,每天能吃掉一座山。
盛庸的兵馬也是急行軍過來的,攜帶的糧草隻夠半個月之用。
因為他們接到的命令是迅速圍困北平城,一刻也不敢耽誤。
來的路上,盛庸隻在沿途關卡安置了幾千人,自以為後方無事。
誰能想到會冒出個死而複生的朱允熥呢。
他眼冒火光,怒視眾將:“諸位將軍!後方到底是不是朱允熥,我們不得而知。不過,隻有突破後方峽穀,咱們的糧道才能奪回來。”
有人說:“大將軍,後方地勢狹窄,不利於我軍交戰啊。不如先拿下北平,再做計較。”
李景隆也是這個意思:“是啊,王將軍說的對,北平不過幾萬疲憊人馬,我軍隻要猛撲過去,半日便可拿下!”
相比對付峽穀的朱允熥而言,吃掉燕王更容易,甚至可以說,不費吹灰之力,頂多損失幾萬兵馬罷了,而北平城一打開,可以從其他地方補充糧草,路就通了。
然而,盛庸的顧慮,就是姚廣孝提供的。
如果朱允文和皇後都完蛋了,那大明的天下,十有八九會歸了朱棣,那他現在和朱棣交戰,不等於把自己的生路完全給封死了麼。
要知道,太祖朱元璋雖然殺了很多淮西勳貴,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殘留,這些人是效忠朱家的。
比如湯和,湯和絕不可能幫助他盛庸,名不正、言不順。
如果真殺了燕王,弄的天下大亂,那也就罷了。
萬一朱棣不死,盛庸就隻有死路一條。
“行了!不必多說,這兒……本將軍做主。王將軍、韓將軍,命你二人為先鋒,盾牌陣分散開來,大軍緩緩靠近,抵擋敵軍巨型箭矢,我為後軍,同時山坡上由李將軍和耿將軍兩頭並進!我就不相信,這麼多人,拿不下一個峽穀。”
……
朱允熥站在山坡頂上,望著盛庸的兵馬出營,正朝這邊過來,浩浩蕩蕩,應該有五十萬兵馬。
三寶視力好,看的遠:“殿下,他們用了很多盾牌。”
“你覺得他們的盾牌能擋得住我的巨弩麼?”
“隻怕不行,您創造的巨弩,連城牆都能毀壞,何況是那些鐵盾呢。”
“阻截他們。”
三寶想了想,說:“殿下,把他們放進來再打,不是更舒服麼?”
“你不明白,朱棣不能死,盛庸是用來牽製住他的一步棋,也不能滅。盛庸不知道應天的變故,他以為朱允文可能還坐鎮龍庭呢,這隻兵馬好歹是大明的血液,我不想把他們全給滅掉。”
主人怎麼吩咐,三寶就怎麼做。
他還附加提醒道:“記住,擊退就行,不可追擊。”
望著下方湧動的大軍,朱允熥已經明晰盛庸這樣做的目的了,就是為了糧草。
天色漸晚,月亮高掛,盛庸大軍在峽穀口與朱允熥的兩萬弩手對峙,五十萬人活生生被堵在了外頭。
隻要朱允熥發起攻擊,數百米的距離開外,巨弩效果奇大,盛庸完全沒辦法靠近過來。
火把竄動,人群鼎沸,喊殺聲震天動地。
天明之前,盛庸撤軍了。
他損失了十幾萬人馬,受傷的將軍也有二十多萬。
朱允熥之所以這樣做,就是消耗盛庸的實力。
他是不會打仗,但手中百萬人馬卻是實打實的。
而且,朱允熥也為朱棣的逃跑營造了時間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