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廣孝看的透徹。
但這也僅僅是他的猜測,沒有任何實際根據能說明這封信不是燕王派人送來的。
因為在這些將軍看來,朱棣想找個人送信,還是不難的。
這就是武將和文官之間的差彆,他們對和朱棣有關的任何事物,都非常敏感,而且信上就是朱棣的筆跡,但看這一點,他們就願意相信。
即使這封信不是出於朱棣之手,也有可能是朱棣遇到了什麼危險。
“軍師,也許你猜的對,但王爺的安危,我們不能不顧!”
張信審視著他們所有人,深知朱允熥把他放在這兒的目的。
該說話時,他就要義不容辭。
“列位將軍,軍師之言,合乎情理。你們現在要是出兵,就坐實了謀反,屆時朝廷給我軍的糧餉會斷,而王爺也將背負罵名,在下想請各位將軍想清楚了再行事。”
朱能朝他指著:“張信,你本來就是朝廷的錦衣衛,不是上將軍之列,沒有資格在這兒議事。”
“末將確實沒有這個資格,但如果你們起兵,那也連帶著末將的連坐之罪,所以,末將就不能等閒視之了。”
姚廣孝十分誠懇的說道:“朱將軍、張將軍、丘將軍,列位將軍!不可魯莽行事啊。若真的對王爺安危考慮,可派遣一小股人南下,沿途尋訪王爺下落,切不可冒失。”
在場的人難道不清楚麼,隻要他們現在衝動了,這個鍋就得由燕王來背。
就算燕王沒有謀反之心,這個事實也逃避不了了。
丘福說:“軍師說的對,咱們還是從長計議吧。”
“哼,丘將軍,是不是你跟軍師在被皇帝俘虜之後,受了什麼好處?你是不是也希望王爺出事?”
“你!——朱能!本將軍跟隨王爺,忠心耿耿,從無背叛之心!你不要學口噴人!”
“既然如此,那就隨我們一道南下,去營救王爺。那朱允熥當麵一套,背後一套,他之前軟禁寧王就是最好的證明!來人!請軍師和張將軍下去休息,我等要議事了。”
門外走進來幾個甲士,替姚廣孝和張信二人開道。
他二人無奈,走出議事廳,到了大門外邊。
“唉……此信八成是出自寧王之手,先前的討賊檄文,就是寧王寫的,從大同去應天,畢經江南,王爺一定是讓寧王給抓住了。這可如何是好,這是寧王的計策,他自己按兵不動,想引王爺的兵馬南下,然後坐收漁利。”
張信說:“先生,我休書一封給陛下吧。”
“也隻能如此了,咱們現在什麼事都做不成,二十萬兵馬出大同,那王爺沒罪也成有罪了,後方的瓦剌也會卷土重來,這二十萬兵馬就成了賊寇,這是要滅九族的大罪啊。”
……
飛鴿傳書抵達京城,已是幾天之後的事。
張信的密信和三通的密信是同時抵達應天的,結果在朱允熥意料之內,卻是不願意看到的結果。
他密令三通,想儘一切辦法營救燕王,同時派遣幾百名暗衛前往江南。
燕王被寧王軟禁在後院,有專人進行看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