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八章:聲東?擊西?_風起明末_思兔閱讀 
思兔閱讀 > 綜合其他 > 風起明末 > 第三百九十八章:聲東?擊西?

第三百九十八章:聲東?擊西?(1 / 2)

“明軍集結重兵猛攻向陰屯,前線守軍堅持不住,傷亡極為慘重,請求援兵支援。”

“明軍團聚於乳峰山,調集重炮轟擊東西石門,偵騎探報,明軍在乳峰山西雲集兵馬過五千,望其旗號,為寧遠、遼東兩鎮之兵馬,準備向著我軍山西大營發起進攻!”

女兒河南,清軍大營。

黃色的清國汗旗之下。

一眾身穿黃衣,外罩鐵甲的護軍營甲兵林立於外。

他們身披重甲,佩刀帶弓,腰係骨朵,從上到下幾乎武裝到了牙齒,連脖頸都有護喉遮擋,全身上下能夠看到的隻剩下了眼睛周圍的一小部分。

他們,是正黃旗的護軍。

是護衛大清皇帝的禁軍。

而他們的皇帝,此時正頭立於山頂望台之上,俯瞰著整個戰場。

黃台吉頭戴金盔,身著鎏金甲,手按著欄杆,望著遠方的廝殺,眉頭緊蹙。

他的臉上已經沒有了昨日的勝券在握,他的心中也沒有了必勝的把握。

從盛京星夜馳援而來消耗了黃台吉原本就不多的精力。

哪怕是休息了幾日,黃台吉的狀態還是沒有回複。

他已經不再是往昔那個縱馬馳騁,左右馳射的驍將。

現在隻是騎在馬上,黃台吉都感覺有些費力。

他的身體每況愈下,身形也隨著年歲的增長開始肥胖,早已不複當年之勇。

隻是胸中的那顆雄心,還沒有完全的熄滅……

耳畔,馬蹄聲急促。

這些不斷響起的馬蹄聲,都是從各營之間傳來的消息。

而這些消息,幾乎大部分都是明軍來襲,懇請援兵的消息。

還有的……

便是各旗哪些將校又戰死,哪些大臣又殞命了。

“明國大同鎮兵攻入長嶺山東大營,彰古力大人……被明將馬鷂子陣斬……”

黃台吉下意識的握緊了身前的欄杆。

長嶺山東大營的位置至關重要,所以他才派遣彰古力前去鎮守。

彰古力那裡可是有五百護軍,三千多的兵馬。

“又是這個馬鷂子!”

望台之上有侍從大臣下意識的感歎道。

眾人神色各異,多是目露懼色。

明將馬鷂子,是現如今大同鎮下的一員明將,經由多方探報得知其名為王輔臣。

王輔臣隻是大同鎮參將王進朝的家丁。

在此前的戰鬥之中一直是不顯山不露水,直到最近的才聲名鵲起。

向陰屯一地至關重要。

向陰屯和石灰窯,是明軍想要越過壕溝必經的兩處據點。

所以黃台吉安排的是兩白旗的精銳,共計四千餘人,由阿濟格帶領,鎮守向陰屯。

同時又抽調了漢軍旗的三千兵馬,交由孔有德帶領協防,還將一部分的炮隊調至向陰屯。

火力充沛,甲堅刃利,不遠處還有蒙古兩藍旗的三千騎兵協防,合計有萬人的規模。

小小的向陰屯,確實可以說的固若金湯一詞。

明軍第一次的進攻也佐證這一點。

明國進攻向陰屯的兵馬是薑瓖麾下的大同鎮和白廣恩麾下的東協兵。

孔有德麾下的兵馬廣泛裝備著火器,阿濟格麾下的兩白旗精銳多持強弓硬箭,借助地利。

前來進攻的大同鎮兵和東協兵馬雖然拚死力戰,但是終究還是無法攻破清軍的防線。

側翼的蒙古騎兵趁勢殺來,明軍的陣勢逐漸變得混亂了起來。

阿濟格身經百戰,戰場的嗅覺極為靈敏,不然也不會被黃台吉委以重任。

眼見明軍陣勢已亂,當機立斷,下令麾下兵馬出擊,準備一鼓作氣,擊敗明軍。

但是軍令既下,戰場之上風雲驟變。

明軍大同鎮軍陣之中竄出一隊彪騎,皆是身著明甲,頭戴明盔,恍若山峰白雪。

馬上騎士左右馳射,箭如飛蝗,頃刻之間側翼掩殺而來的蒙古騎兵墜地者如雲,攻勢為之一滯。

而後那隊彪騎直衝兩藍旗的蒙古軍騎陣,宛如尖刀一般直接切破了蒙古軍的騎陣。

頃刻之間蒙古兩藍旗的騎陣之中將旗倒伏,騎陣土崩瓦解。

阿濟格領兵在前,在陣前看到明軍彪騎之中,領頭者手執馬槊,乘黃驃馬,所向之處無不摧敗。

與此同時大同鎮和東協的兵馬止住了潰勢,在原地堅守,以炮車為拒馬,銃炮齊鳴。

出營追擊前鋒兵馬一時間也被擋住了攻勢。

沒有了盾車的遮掩,在銃炮之下,血肉之軀根本不堪一擊。

阿濟格知道時機已過,準備收兵再戰。

但是那隊彪騎擊破了蒙古兩藍旗的騎兵,竟然還不回陣,直朝阿濟格所在的地方殺將而來。

阿濟格又驚又怒,當下命令侍從護軍迎戰。

來襲的明軍騎兵不過百人,而他麾下的護軍甲騎超過三百。

不過戰鬥並沒有如同阿濟格所想的那般,是護軍甲騎一麵倒的碾壓,擊敗來襲的明軍騎兵。

相反,前往迎戰的護軍甲騎竟然被明軍的騎兵壓在下風,後續更多的兵馬趕到,明軍的騎兵才終於退走。

撤退之時諸軍想要追擊。

那騎乘著黃彪馬的明將領著十數名騎兵斷後,膽敢近三十步者,皆被其射落下馬,無一例外。

眾騎驚懼,至此不敢上前。

阿濟格收兵回營之後清點傷亡。

護軍甲騎折損竟有四十三人,前鋒兵馬追擊折損一百七十餘人,蒙古兩藍旗有一名參領陣亡,折損人數超過三百。

一戰下來,折損人數已是超過五百人。

參領也就是甲喇章京,已經是八旗中的重要將校。

傷亡如此慘重還不算什麼,更重要的是士氣的打擊。

而後曆戰,每逢那員明將出戰,諸軍皆為之驚懼。

無有敢攖其鋒者,無論滿蒙軍兵,遠望黃驃馬馳騁而來,儘皆走避,不敢與其接戰。

此後大同鎮兵每次進攻,皆由王輔臣作為先鋒。

王輔臣的聲名,也逐漸與曹文詔等同。

曹文詔身為一鎮總兵,輕易不會衝鋒陷陣。

而王輔臣則不然,他不過隻是一名家丁,所以常常陷陣摧鋒。

黃台吉眉頭緊蹙,這樣的情況並不妙。

明軍疏於野戰,長於防守,因為軍心士氣的影響,所以多數時間依靠著城牆才敢一戰。

但是眼下,隨著戰爭的持續,這樣的情況卻是開始顛倒了起來。

明軍陷入重圍,隻能背水一戰,上下拚命,在野戰失利的情況之下,竟然都還能夠夠保證軍陣沒有太過於淩亂。

而且在戰線上不僅僅有王輔臣和曹文詔,還有很多地方,明軍中的一些勇將也是給他們造成了一些不小的困擾。

援助鬆錦的這支明軍,本就是各鎮選派出來的精銳,援遼之後,又經曆了數次血戰,早已經是不同於往日。

最為重要的是,青山關一役後,明軍的軍心穩定了許多,很多時候都不再如同以往那般膽怯。


最新小说: 夜玄周幼薇 一日還-時間循環 拯救青梅的故事 1978,我考上了哈工大 神鬼傳說 重生六扇門,我從巡捕開始殺生成神 醫妃傾城:王妃要休夫 後宮長梧傳 餘年周婉 預支百萬年功力,休學的我終成武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