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一章:傾覆_風起明末_思兔閱讀 
思兔閱讀 > 綜合其他 > 風起明末 > 第四百零一章:傾覆
背景色:字体:[]

第四百零一章:傾覆(1 / 2)

崇禎十四年,夏。

八月十五,中秋。

河南,開封府。

襄城城外,燈火盈野。

明明是中秋佳節,但是漢中軍的營地之中卻無半點歡慶的氣氛。

往年中秋的時候,營中會發下月餅和酒水,讓眾人都休息一日。

晚間還有聚會,平常時節難見的佳肴美食都會出現在軍營之中。

但是今天的營地,卻是寂寥的可怕,甚至聽不到半點的人聲。

沒有人有意見,沒有人有怨言。

甚至原本是有聚會,但是卻並沒有人參加。

鬆錦之戰,已經落下了帷幕。

前段時間,一直有關於遼東的消息傳來。

但是消息真真假假,讓人難以辨彆。

直到今天的正午時分。

經過了朝廷數次核實的消息終於傳了過來。

鬆錦大戰,戰火從錦州一路燃到南麵的杏山。

從入夜一直持續到第二日的黃昏。

北線,錦州。

遼東、宣府兩鎮兵馬於寧錦誓師之時,合計有一萬四千餘人。

戰後僅有殘兵兩千餘人,在錦州守軍的拚死援救之下得以入城。

錦州之役,宣大鎮軍陣先潰,遼東鎮在又堅持了半刻鐘後也同樣崩潰。

總兵楊國柱死於亂軍之中,清軍打掃戰場,其屍身被其死去家丁護在身下,得以在亂軍之中保全。

護在其身上的幾名家丁,屍體被亂馬踐踏,難以辨認身份。

宣府總兵楊國柱身身中七箭,共被三創,肩膀一處,為刀斧所劈,腰腹兩創,為槍矛刺傷,因腰腹槍傷而亡。

遼東總兵劉肇基在兵潰之後,帶領家丁一路且戰且退,試圖重新集結潰兵,但是皆以失敗告終。

淩晨天亮之時,清軍圍困劉肇基於乳峰山北一側高崗。

劉肇基率家丁與殘兵三百餘人堅守高崗,清軍久攻不下,損失頗大。

至午時,清軍大軍來襲,圍師數重,派人勸降。

劉肇基派人割下了清軍使者的耳鼻,而後將其遣返而歸,以示死誌。

清軍使者歸營之後,清軍遂調集火炮對著高崗狂轟濫炸,而後又調遣護軍攻山。

先遭連番鏖戰,又經火炮轟炸,高崗之上幸存明軍僅有三十餘人。

半刻鐘後,高崗陷落。

劉肇基力儘被圍於崗頂,與眾兵戰死於高崗。

南線共有三處戰場,從北到南,分彆是長嶺山、石灰窯、向陰屯。

石灰窯、向陰屯之戰。

大同、山海、密雲三鎮進攻石灰窯作為主攻。

寧遠鎮進攻向陰屯,作為策應。

在半夜時分,寧遠鎮也趕赴到了石灰窯,加入了主戰場中。

四鎮合兵,連破清軍數陣,清軍傷亡慘重,一退再退。

禦營被襲的消息傳來,清軍的部署也隨之出現了問題。

四鎮兵馬於是得以越過三道壕溝,突出重圍。

隻是在越過重圍之時,又遭遇清軍事先布置好的火炮轟炸。

四鎮兵馬因此發生混亂,清軍集結兵馬於騷亂之時趁勢掩殺而來。

雙方數萬兵馬就此在石灰窯南的山地之間爆發混戰。

戰場被一片片的切割,雙方的指揮係統早已經是混亂不堪,上麵的消息難以傳達到基層。

月光黯淡,夜愈深沉,到處都是各自為戰的局麵。

局勢混亂不堪,洪承疇本來帶領著督標營處於四鎮的中央發號施令,指揮戰鬥。

但是隨著戰局的演變,戰線的推進,中央的地帶也不安全。

甚至於洪承疇也不知道各部的情況。

情況錯綜複雜,在指揮係統還沒有徹底失靈的時候,洪承疇向四鎮的兵馬下達了各自為戰,允許突圍的命令。

這是原先預定的好的計劃。

錦州、長嶺山的進攻如果受挫,那麼從便儘可能的保存有生力量,以保證局勢不會徹底的失控。

洪承疇在觀察了星象,確定了方位後,便領著督標營向南準備突圍。

隻是洪承疇的運氣實在不好,就在他帶領部隊向南進發之時,正好撞見到了一隊也向著南邊進發的清軍部隊。

而這支清軍的部隊,正是鑲黃旗的護軍,他們的統領名叫瓜爾佳·鼇拜。

在石灰窯之戰中,洪承疇多次派出麾下的督標營援助前陣,因此在遭遇之時,洪承疇麾下僅有七百餘人。

結果不言而喻,洪承疇麾下督標應被鼇拜帶領護軍擊潰,而洪承疇本人也被鼇拜所擒,做了俘虜。

洪承疇到底還是沒有能夠逃出鬆錦這座牢籠。

他也沒有勇氣,在兵潰事敗之時,拔出腰間的寶劍,全了自己的名節。

在不久之後,原本進攻長嶺山的中協、東協兩鎮也加入了戰場。

突襲清軍禦營的計劃已經失敗,他們沒有必要再在長嶺山下做無謂的戰鬥。

石灰窯的混亂由此更是加劇。

清軍開始不斷的向著石灰窯增兵,重新構築防線。

石灰窯的混戰一直持續到了清晨之時,才逐漸消停了下來。

六鎮明軍在石灰窯南十五裡處完成了彙合,而後便得知了洪承疇不見的消息。

戰場之上混亂不堪,消息也是各不相一。

當時有說洪承疇在亂軍之中被殺的,也有說逃往彆處的,還有說被清軍俘虜的。

不過無論是何種說法,都改變不了主帥不在的局麵。

最後六鎮明軍共同推舉吳三桂作為主帥。

吳三桂臨危受命,決定繼續向南突圍,在經曆了簡單的整軍後,便帶隊向西南處的杏山出發。

吳三桂親率寧遠鎮騎兵殿後,以大同鎮為前軍,餘下四鎮在中。

一路之上又遭遇清軍數次攔截,雙方之間爆發多次激戰。

兩日之後,六鎮兵馬曆經血戰,終於返回杏山。

六鎮兵馬在寧遠誓師之時,合計有六萬餘人。

突破重圍返回杏山之後,再行清點,隻餘下三萬兩千餘人,折損近半。

如果說錦州之戰是慘烈。

那麼石灰窯之戰,便是混亂。

不過,鬆錦最為矚目,也最為重要的戰鬥,並不是在這兩場之中。

在鬆錦之戰影響最為重大。

是長嶺山之戰。

準確來說,是長嶺山禦營突襲戰。

明軍以東協、中協兩鎮兵馬猛攻長嶺山下清軍東西兩處大營。

實則隻是為了掩人耳目,真正的目的是進攻清軍的禦營。

但是最後在迫近清軍禦營時,被清軍發現。

在最開始的時候,在曹文詔的帶領之下,明軍勢如破竹,連敗清軍禦營護軍。

試圖阻擊的兩黃旗清軍無不橫屍於明軍刀下。


最新小说: 神爐囚我五百年,女帝求我做帝尊 徹暗星移 丞相的衾間歡,她超颯 頂級寵婚:高冷老公惹不起(又名:寵妻總裁壞透了) 盜墓:一睜眼我成了白喬聖女? 草根玩家的遊戲巔峰之路 不相容的仙子道侶們 婚後失控 前世恩今生報,攝政王,咱倆死磕 三國:朕,袁術,大漢忠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