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敏求封還李定詞頭之事令滿朝嘩然,但更令人吃驚的還是次日蘇頌封還詞頭。
蘇頌不僅封還詞頭言李定不是,還言宋敏求不當罷。
官家也沒有辦法,罷了宋敏求,連蘇頌也一並罷了嗎?
官家好語安撫了幾句,再起起草詔書,哪知第三位知製誥李大臨又封還詞頭。
頓時李定之事已是震驚了朝野。
官家來了性子,第四次將詞頭送至舍人院,結果當值的蘇頌再度封還。
官家沒辦法了,請蘇頌商量,好說歹說蘇頌還是不從。
官家甚至威脅蘇頌說,再不封李定的後果,汝自知也。
蘇頌軟硬不吃。
官家找了宰相曾公亮,韓絳商量後,再度送至舍人院,結果蘇頌第五度封還詞頭。
最後任命一共來去了八趟,李定的官職仍未任命下去!
不少官員聞之欽佩不已,蘇頌從拒詔之日起,其府上賓客盈門,京師官員們都是聞名仰慕來訪,一時之間,蘇頌名冠天下。
京城官員們皆稱宋敏求,蘇頌,李大臨為熙寧三舍人。
而大殿之中,宰相,執政皆商議此事。
官家因蘇頌屢次拒詔狼狽不堪,曾公亮,司馬光二人皆諫官家。
“陛下,先有大臣趙忭,呂公著先後罷去,後有小臣程顥,張戩,李常,孫覺,王子韶因反對青苗法先後被罷!”
司馬光則道:“陛下,如今群謗而起,條例司之所為,唯獨王安石,韓絳,呂惠卿以為是,百官皆以為非,陛下豈有以王安石,韓絳,呂惠卿三人為天下?”
官家聽了曾公亮,司馬光的話非常的煩躁。
官家道:“朕是找你們議宋敏求,蘇頌,李大臨之罪的。”
曾公亮道:“陛下,舍人是中書屬官,隻聽宰相處分,臣也一同罷了吧。”
曾公亮說,王安石在一旁道:“舍人隻聽聖旨,幾時聽宰相處分了?”
曾公亮深吸了口氣道:“是臣致幾人如此,臣有罪!”
官家道:“不須如此。”
王安石道:“罷蘇頌,李大臨可止。”
“群議如何止?”
“罷了二人自止!”王安石乾脆言道。
曾公亮道:“王參政,聞有三不足之說否?”
王安石道:“不聞。”
曾公亮道:“如今朝野議論雲,朝廷以為天變不足畏,人言不足恤,祖宗之法不足守也!”
這三不足是司馬光先說的,他在學士院考試中,將王安石當政來一係列話總結了這三不足,並出作考題給考生們回答。
雅文吧
王安石對此不屑一顧,以言語辯之。
這話雖是他沒說,但不得不說司馬光給王安石這鍋安得實在是漂亮。
頂級政治家,都是這樣殺人不見血!
王安石是有這個意思嗎?
有一些。
但司馬光給王安石總結出來後,王安石無論怎麼辯的都是不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