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寧五年二月,鄧綰為權禦史中丞,躋身四入頭之列,而在一年半年前,他還僅僅是一名通判。
為禦史中丞整整五年後,鄧綰知道自己要想繼續留任,必須另謀辦法。
而鄧綰也早就未雨綢繆。
……
“什麼舅兄欲見我?”
剛剛回府的章越看著十七娘勉強的神色問道:“何事?”
“為了鄧綰的事。”
章越一愣問道:“我家與鄧綰也有親戚嗎?”
十七娘點點頭道:“之前鄧綰與其夫人代其次子鄧洵武一並向我娘求親。”
“他請動王史館說項,我娘已同意,將我二哥的女兒,嫁給鄧洵武!”
章越驚訝。
吳安持是王安石的女婿,而鄧綰的次子鄧洵武娶了王安石的外孫女,也是合情合理的事。再加上王珪作為鄧綰親家也出麵向李太君說項,難怪吳家答允了此事。
而吳安持,吳安詩與鄧綰也早就相識,範鎮與鄧綰是老鄉,範鎮讓侄兒範百祿從鄧綰之父鄧至學習。
後來鄧綰上京也到吳家登門拜訪過,與吳家兩位郎君有過交往。
章越歎道:“難怪娘子為難,先見一見舅兄吧。”
章越換了常服見了吳安持,鄧洵仁。
章越一眼看見,但見吳安持,鄧洵仁在客廳一立一坐。鄧洵仁一副拘謹之狀。
“見過章相公!”
吳安持立即起身,章越笑著道:“舅兄,咱們自己家裡人不要講官場上規矩。”
章越看了鄧洵仁一眼,故作不識地問道:“這位是?”
吳安持連忙介紹道:“這位是鄧中丞家的大郎君。”
鄧洵仁立即道:“洵仁拜見章相公!”
章越淡淡地道:“原來是鄧中丞的公子,我有所耳聞,坐!”
鄧洵仁道了句不敢,恭敬地立在一旁。
吳安持替鄧洵仁道:“下個月十二是鄧中丞五十壽辰,故讓洵仁上門送帖子,請相公能夠賞光。”
章越笑了笑沒有回答。
吳安持見狀讓鄧洵仁先退下。
章越對吳安持道:“舅兄,是要替我和鄧綰說合?”
吳安持道:“鄧中丞自知得罪了妹夫,知道難安其位,便想托我來……”
章越還未說話,屏風後十七娘轉出道:“二哥,這事你就不要請托三郎了。”
吳安持聞言麵色蒼白,看向章越問道:“三郎當真?”
說實話,王安石走後章越顧著經義局的事,還未想著如何處置鄧綰。
沒料到鄧綰自己找上門來。
官到了這位子的人都不蠢,除了鄧綰還有呂嘉問,以往王安石在場的時,他對自己都一臉肅然,從來不假辭色。
但到了私下章越與呂嘉問相處時,呂嘉問都是必恭必敬,說是諂媚也不過分。
章越對吳安持道:“丞相回江寧了,鄧中丞也當知退了。”
“你與他說,以往他對我如何,自己心底有數。但是其他就不要多想了,自己給自己留個體麵!”
吳安持聞言很是沮喪,十七娘對他使了個眼色。
吳安持隻好暫且離去了。
章越對十七娘道:“你與舅兄說,鄧綰必須罷!此事不容商量!”
十七娘點點頭。
一朝天子一朝臣,一代宰相一任禦史中丞。
權力隻對來源處負責,鄧綰是王安石提拔上來的。如今王安石走了,你鄧綰還想厚顏無恥地在禦史中丞任上待下去,是誰給你的臉皮。
你鄧綰不走,又讓後麵的人如何上進?
更不用講,王安石要退的時候,鄧綰一個勁地在官家麵前說,要殊禮禮遇宰相,同時提拔王安石子弟為官,再為王家請求在京中賜第。
其實這些章越都準備為之,這是代表自己這位後任相公對前任宰相的尊敬和尊重。
但是你鄧綰出來越俎代庖乾什麼?
你一說,成了我和官家聽了你意見才辦的?
這事還需要你來提醒?
你鄧綰不滾,還有誰滾?
章越想到這裡對十七娘道:“我出門一趟?”
十七娘訝道:“這麼遲了?”
章越道:“不錯,必須走一趟,去蔡師兄的府上!”
……
韓絳從太原府入京,三度拜相,成為百官之首。
韓絳見過天子後,回到府中誰都沒見,獨見了章越。
但見韓絳道:“吾三起三落實歎人生之不易。”
章越在下首笑著對道:“天子有不能暢言之隱,當國大臣當達其意而擅謀之。韓公以後要操勞了。”
韓絳歎道:“此番麵聖,官家叩門而問平西夏之事,其意甚誠。這些年我身在太原也看得明白,如今兵雖練得廣但是不精,不可輕言邊事。”
“隻是官家聽了頗有失落,或以為我不肯如攻取羅兀城般,悉心為他謀之。”
章越心底為韓絳同情了一秒鐘,然後道:“滅夏非一朝一夕之事,官家心切,還望韓公多勸。”
韓絳道:“當然,我會勸之,以後國事度之要幫我多分擔。”
章越道:“今日正有一事稟告韓公!關於禦史中丞之事!”
韓絳問道:“鄧綰?”
章越點點頭,那日自己讓吳安持勸告鄧綰後,對方卻當作沒聽到,居然厚顏無恥地繼續留任。
鄧綰如此厚顏無恥,那麼自己隻好幫他體麵一下了。
韓絳也不喜歡鄧綰道:“當年王仆射在位時,鄧綰多依之,後呂惠卿繼之,鄧綰先附之,到了王仆射回京,又叛呂惠卿而附王仆射。”
“這等人實是敗壞了天下人心。”
“說實話,這些年變法雖有效,但官場風氣敗壞,以善術為精神,以訐人為風采,以忠厚為重遲,以靜退為卑弱。”
“而士人要麼隱匿,不肯出世為朝廷辦事,隻求一己逍遙;要麼奔競於朱門,垂憐權貴施舍,一門心思地妄圖幸進。
“這些年官場風氣之敗壞,都是拜鄧綰,崔公度這些人所賜!”
“仆要一糾正官場之風!殺一殺這等歪風邪氣!”
章越道:“丞相所言,誠如是也。”
韓絳又問道:“鄧綰去後,誰可繼之?官家的意思如何?”
章越道:“回稟丞相的話,台諫之任重,不可苟然而居之。”
“官家的意思,似想用鄧潤甫繼之鄧綰,至於右正言,直集賢院蔡確可任侍禦史知雜事兼知諫院。”
禦史中丞為四入頭,是禦史台的一把手。
侍禦史知雜事,為禦史台二把手。
在官家讓鄧潤甫接替鄧綰下,章越便推舉蔡確為禦史台的二把手。
韓絳,韓維都曾提拔過蔡確,算是有恩。
聽了章越這麼說,韓絳道:“可!”
鄧綰不知道他仍在禦史中丞的任上時,天子和章越就已將他繼承者都安排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