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一百九十章 山坡羊(兩更合一更)_寒門宰相_思兔閱讀 
思兔閱讀 > 綜合其他 > 寒門宰相 > 一千一百九十章 山坡羊(兩更合一更)

一千一百九十章 山坡羊(兩更合一更)(2 / 2)

楊大頭兩年後拿了十畝授田便在熙河路長住下來,陸陸續續幾年內,他在熙州不斷購置田地。

熙河路土賤,牛馬也賤。

不少當初隨楊大頭至熙河路的募民都買了田和牛馬。楊大頭擔心被官府升自己的戶等故不敢買田連屋子也不敢修,隻是買了一頭騾子,除了自己十畝地其餘租人田地來耕日子倒也過得。後來他還與一名啞女成了家,生了幾個孩子。

成家對於楊大頭而言,曾是一輩子也不曾奢望的事。

不過後來熙河路年年興兵,楊大頭數度被征發勞役。

他記得自家祖上在秦州也算是殷實,但最後因朝廷年年征發徭役而成了破落戶。家裡田少丁口多,他才不得不來到了熙河路。

熙河路也是年年征發徭役,在熙河路大舉修堡築城,又是運糧運物的,他日子也經常不好過。這兩年僅是湟水河穀,他就趕著自家的騾車走了不下三趟。

但每當自己覺得日子要艱難起來時,朝廷就會下一道減役免賦的命令,這讓他又可以喘幾口氣。

他在服徭役時朝廷不給錢,牛馬壞了也就壞了,不聽話還有性命危險,路上還要忍受胥吏的壓榨。

後來聽說朝廷有個王相公實行了募役法,說是可以用上戶役錢貼補五等戶。

自從楊大頭日子好過了,每次徭役都可以領些許錢財貼補。

更沒料到的是數年後朝廷將募役法改為免役法,索性連五等戶的助役錢也免去了,而且役錢是越補貼越多。

三次去河湟築城,楊大頭第一次拿了兩貫錢,第二次拿了三貫錢,最後一次是去築什麼震武軍城,他呆了整整三十日,最後竟拿了十吊錢。

這還不算騾車的口料錢。

楊大頭問鄉人這一次去湟州為何拿得如此多錢?鄉人告訴他朝廷派了個‘範青天’,‘孫青天’來治熙河路,熙河路官吏以後再也不敢貪墨給百姓的役錢了。

如此楊大頭安下心來,不再像以往因為徭役擔驚受怕。

這一次出征涼州?涼州在哪裡,他這個老白姓完全不知道,隻是聽保長說,這一次朝廷免去熙河路一年的稅賦,同時給納役的每個百姓十吊錢,出騾車的給二十吊,口料錢給雙倍。

若是騾馬病死了,車壞了,朝廷給你賠一個新的。

楊大頭突然問了一句道:“若人死了呢?”

人死了總不能賠個新的吧。

保長道:“棺材後事朝廷都給你辦了,再另給八十吊撫恤。”

楊大頭聽了有些意動,其實他上一次剛去了震武軍城,這次可以不去,甚至下一次抽役也可不去。有鄉人偷偷與他說這次朝廷給得如此多錢,此趟涼州之行必是凶險。

之後保長又講了一番大道理,什麼國家中興,皇恩浩蕩這樣的話。這話楊大頭完全聽不懂,他肚子隻在盤算著其他事。

楊大頭回了家後對著大著肚子的渾家看了半天。

渾家見他張口閉口絮絮叨叨說了一堆話,隻是笑著點頭。

楊大頭看了一眼破屋頂上那幾片爛茅草,想著等孩子出生了葺一個不會漏雨的瓦屋。

所以次日楊大頭到保長那報了名,保長一拍楊大頭的肩膀笑道:“屬實有你的,平日放屁都不響,這一趟倒也敢豁出去!”

“要不是少你那大青騾,這一趟本輪不到你的。”

說完保長先給了他三分之一役錢道:“先安頓好家裡。”

楊大頭回了家中,喂好了他這口大青騾。他這頭大青騾通人性,氣力大,陪他走了三趟河湟河穀,每次都穩穩當當地完成了朝廷的差役。

到了家裡,渾家不會說話也仿佛知道他會走了一般,給他遞來一雙鞋子。

楊大頭才想起為何渾家這些日子白日都要偷偷摸摸的乾活,原來是為他打一雙鞋子。

楊大頭將鞋子穿上格外合腳。

……

半個月後楊大頭穿著新鞋,懷揣舊鞋趕著騾車走在莊浪河穀上。

左右都是同保的鄉人,那個勸他不要去涼州的鄉人也趕了輛騾車在他一旁。

除了鄉人外前後都是浩浩蕩蕩的大軍,漫長的河穀裡行進的軍馬,一眼望不到頭。

赤色的旗幟如海一般!

到處都是沙沙沙的聲音,分不清是莊浪河流水聲還是無數人的踏地腳步聲。

大軍除了車馬外,甚至連守城用的重弩床,石砲也搬到了車上,連馱載的幾頭健牛也是吭嘰吭嘰地喘著粗氣不堪重負地走在河穀中。

楊大頭心想,這運載一架床弩怕是就要動用一百個青壯吧。

但這樣的弩床和石砲在隊伍的前前後後還不知道有多少,幾乎每隔一段就要見到一具。

楊大頭趕著空騾車走在路上也覺得格外有勁。

到了夜裡宿營,楊大頭喂好了牲口就睡在騾車邊,這時官兵派人來給餅子,每名民役都給三個餅子和一碗米湯。

以往朝廷是不給民役在路上的吃食的,後來去湟水河穀才給每人每天兩個餅子,而這一趟居然給了三個餅子和一碗米湯。

不過就算不給餅子,楊大頭衣裳裡還縫著渾家給塞好的炒米。

不過這是最危急時才能動用的。他聽說過以往官兵有缺糧的時候,還殺他們這些民役來當糧吃。

楊大頭大口大口地啃著餅子,這餅子不僅厚實上麵居然還撒了少許芝麻,這令他舍不得吃,於是又揣在懷裡。他想這一次回去後給自己渾家和孩子們嘗一嘗這芝麻胡餅的味道,自己餓一日還撐得住。

他這個作父親的沒有出息,唯有做這些小事。

楊大頭看左右鄉人都是大口大口吃著胡餅,至於一旁看押得輔兵弓手則吃著香噴噴地米飯。

夜裡天一下子就涼了,半月高掛天邊,山裡還不時傳來狼嚎。

士卒和民役們天南地北地閒聊著,楊大頭靜靜聽著他們言語。

負責押解糧草穿著棉衫的輔兵隊頭,原來是滄州人看押軍資時不小心走了水,就被發配到熙河路來,後立了一些功勞便作了隊頭。他說妻子已是帶著孩子改嫁,但他想在熙河路立了些許功勞再回滄州看看他們。

還有一人則是在渭州犯了罪,便被徒留到此充軍。此人倒是毫無牽掛,不過聽說很多人在熙河路一刀一槍地搏出功名來,也好回去光宗耀祖。但他也自嘲自己不擅長武藝膽子又小,此機會實在渺茫。

還有三名番兵弓手說著半通半不通的漢話,他們都是已經授田的熟番,他們還有一些族人不肯下山。不肯下山的族人仍過著半饑不飽的日子,但他們已是吃上了乾飯和米酒。

一人甚至直白地說想娶一位美貌的漢家女子,此話遭到了眾人的取笑。

數日後楊大頭至莊浪河邊碼頭上領到了軍糧裝滿了騾車。

領糧時一旁的文書仔細記錄著楊大頭的名字,運了多少糧,最後給了他一個寫滿字的竹籌讓他回去鄉裡後拿這去保長那兌賞。

楊大頭小心翼翼地將竹籌揣入懷中與昨日的胡餅,新鞋一起放好,然後趕著大青騾子穿著舊鞋彙入人潮。

大軍中無數人也是與他一般,懷著各種各樣的念想,在朝廷一聲號令下,他們就要背井離鄉埋頭地離去。

這日夜裡,楊大頭躺在車邊聽著一位老卒唱起了山坡羊的詞。

這首詞聽聞是朝堂上某位大官所作,但沒有得到承認,但在百姓間卻流傳得很廣。

楊大頭雖聽不懂詞裡的意思,但也懂得跟著唱幾句。

但聽老卒淒涼地唱道。

峰巒如聚,波濤如怒,山河表裡潼關路。

望西都,意躊躇。

傷心秦漢經行處,宮闕萬間都做了土。

興,百姓苦;

亡,百姓苦!

就算有章相這等念著百姓的賢相又如何?百姓仍是苦!


最新小说: 完蛋!我把反派大佬撩紅溫了 玫瑰無原則,心動至上! 王者修仙:開局一隻小妲己 重生後,太夫人她隻想擺爛 裸辭做保姆,她成上流社會香餑餑 修仙風雲之恩怨情仇 桃源戰記 噬日靈骨 洪荒:先天陰陽蛟,再無金蛟剪 偽裝深情,假死離開後京圈父女齊下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