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唯我了得(第二更)_寒門宰相_思兔閱讀 
思兔閱讀 > 綜合其他 > 寒門宰相 > 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唯我了得(第二更)

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唯我了得(第二更)(1 / 2)

遼國使者蕭德讓猶在京師,逗留許久,仍遲遲得不到宋朝的答複。

官家急於讓章越拿出最後答案。

列席的有王珪,章越,以及新任禦前處分軍事的李憲。

李憲權位提升,令王珪章越有所警覺。這代表官家又要利用李憲來乾涉軍事了。

官家對王珪,章越道:“朕打算先出三百萬貫內帑整飭河北軍務。”

章越和王珪都齊呼官家聖明。

官家開始真正重視河北軍務了。此刻官家對一旁修起居注的陸佃道:“卿也寫得辛苦了,賞碗茶湯下去歇息。”

陸佃聞言一愣。

陸佃是王安石得意門生,當年雲‘以日就師十年,不如從安石一日’。不過新法實行後,他與王安石意見出現分歧,王安石認為對方不是站在新黨一邊的,所以有所冷落。

後來蔡卞出任起居注後,先後數次向章越推薦陸佃這位同門師兄弟。

章越覺得陸佃是位可造之才,於是便推舉對方為崇政殿說書,如今修起居注。

陸佃聽說官家要他離開後,當即道:“陛下,此不合乎規矩!”

李憲道:“陛下,賜你茶湯你便吃去!”

“君臣奏對時必有起居官在旁,此乃祖宗規矩。”陸佃當場頂了回去。

李憲聞言大怒,他在西北時也是說一不二,殺伐果斷的領軍大將,眼下陸佃竟絲毫不買他的帳。

章越見此向陸佃遞了一個眼色示意對方離開。

陸佃這才施禮離開。

片刻後官家向章越道:“這裡沒有多餘之人,今時今日,卿給朕交個底,一旦宋遼開戰,卿到底有無勝算?”

章越看向官家心底想到曆史上宋遼黨項三國。

曆史上宣和北伐並非倉促之舉,而是宋徽宗早有成算。

如果仔細研究宋徽宗一係列決策,在宣和北伐之前也不能完全說沒有道理,甚至他本人帝王治術,還是可以的。

宋徽宗政和年間就決議聯金北伐,在政和七年時就是打算出兵了,但宋徽宗在聽從使遼官員的情報後,他們回複說遼國當時雖然被女真打得很慘,但國內上下依舊還是團結,人心穩固,若是北伐恐怕會遭到失敗。

儘管宋徽宗謀劃多年,還是中止了戰役。

之後一直到了宣和四年,已經過了六七年了,當時遼國已到滅國邊緣,五京已經丟了四京了,僅剩一個南京了。

天祚帝溜到西京,女真追到了西京,天祚帝隻好又跑路。當時南京留守耶律淳,被迫在當地官員擁戴下自立為皇帝,是為北遼。

就是在這個情況下,宋朝還是對北伐舉棋不定。

朝中也是意見紛紛。當時宋朝有三個選擇,一個是聯金滅遼,一個是存遼圖金,還有一個是靜觀其變?

反複猶豫不決。

存遼圖金的觀點認為,與強女真為鄰,孰若與弱契丹乎?

遼國使者也警告宋朝,好鄰舍朝廷蹙踏了,不知彼惡鄰舍也,必悔之。

高麗也警告宋朝,不要與女真一起攻打遼國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

認為與女真一起滅契丹就是與虎謀皮,應該聯合契丹對抗女真。

還有一派靜觀其變。

但兩條都已經行不通。

首先‘靜觀其變’不現實,遼國發生那麼大變故,宋朝作為地區大國,不可能一點表示都沒有,甚至一點介入措施都沒有,坐看事態發生完全置身事外。

其次‘存遼圖金’也不現實,遼國是一直看不起宋朝,認為文人治國,武力太弱。

甚至到了遼國五京丟了四京,隻剩下南京這亡國局麵,仍然對宋朝極傲慢。存遼圖金肯定是要遼國肯向宋朝低頭的情況下,雙方明確宗藩之分,宋朝才肯出兵。

所以曆史上宣和北伐,宋徽宗的真正意圖是什麼?

在大軍出征前,宋徽宗給童貫麵授機宜稱為‘禦筆三策’。

上策是遼國如肯歸降大宋,咱們儘還舊邦,這是最好的結果。

中策就是預料遼國不願意的情況下,若耶律淳肯稱臣納款稱藩也是可以。

下策就是遼國不降,按兵巡邊,全師而還。

宣和北伐就是武力恐嚇,要兵不血刃地接收燕雲十六州。如果不行,遼國肯稱臣也行,咱們就保你國家。再不行咱們也不攻遼,二十萬大軍逛一圈就回來。

換句話說,上策是‘聯金滅遼’,中策是‘存遼圖金’,下策是‘靜觀其變’。

這個決策肯定是有問題的,也是朝中君臣們意見不一的結果所致。

最後的結果是宋朝頃舉國之力,讓剛剛用三個月平定方臘之亂的童貫,率領最精銳西軍,也就是陝西六路的番漢精兵為主力北伐,也有一部分河北兵。

前線領兵大將是西軍第一名將種師道。


最新小说: 嫁紈絝少帥小叔後,渣男為我殺瘋了 錦堂玉謀 火影:開局獻祭白眼,滿級見聞色 諜戰:紅鸞歸巢 假千金回村種田,真豪門痛悔發顛 太子流放,錦鯉婢女隨行超旺他 我一個反派,掠奪天命之子很合理吧? 萬族仙府:從衍法道體開始 惡女快穿:我成反派後全員火葬場 我是真不想當風水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