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清,甘肅真寧人。
自小為人聰慧,讀書過目不忘,於洪武二十七年中進士,後來當上禦史大夫。
景清本姓“耿”,為了冒籍而冒姓。
他性情雖然正直,卻並非嚴肅古板的那一款,年輕時反而有些調皮。
酷愛惡作劇的他,曾靠著聰明才智戲弄吝嗇的國子監室友,讓室友被國子監祭酒責罵。
還有一則傳說,說景清在投宿旅館時,連妖怪都不敢接近。
有一次客棧鬨鬼,為了幫客棧驅邪,景清洋洋灑灑在牆上寫了“景清在此”四個字,據說連妖怪都被嚇跑了。
他於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中試甲戌科進士,授編修,後改任禦史。
洪武三十年(1397年)春,再次受命署左僉都禦史。
但他為人不羈,有一次奏章寫錯幾個字,沒當回事就私自塗改。
結果被對頭言官趁機彈劾,老朱一怒之下,將其判入獄。
後來雖然被釋放,但性情也自此大變,雖然正直依舊,但卻不苟言笑。
朱棣帶兵進入南京後,被朱允炆再次召回的他,沒有隨著昔日同僚以身殉國,反而選擇了效忠朱棣,繼續做永樂朝的官。
朱棣當年在南京的時候,本就與景清有些交情,得知他願投誠,自然非常高興:
“好,好!不愧是我的老朋友啊,就是給麵子!”
自此,景清擔任原官職。
登基之後,朱棣忙著裁撤朱允炆的‘亂官’職位,卻獨獨留下了禦史台。
因為都察院被李仕魯管著,索性留下禦史台,就是給景清留著,讓他繼續任禦史大夫。
景清效忠朱棣,私下很遭同僚鄙視。
因為他不是‘不得已’為官的,而是主動投誠,沒有一點文人的風骨!
但景清卻絲毫不以為意,每日兢兢業業,做好本職工作。
就連下衙也從不與同僚往來,一回家就閉門讀書。
朱棣對他甚是放心,連錦衣衛都懶得派。
但最近,這景清卻很讓朱棣頭痛。
無他,景清最近不知抽了什麼瘋,盯上了都察院。
他在奏疏中闡明,天無二日,君無二主,臣工自然也是一樣。
如今有了禦史台,為什麼還要保留都察院的編製?
既然保留了都察院,那禦史台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?
如果陛下隻是因為不舍放李仕魯致仕,那不如禦史台就請宗孔公主持,他景清願意退位讓賢。
倘若陛下信得過他景清,正好李仕魯年紀也到了,就請他致仕歸鄉吧。
這奏疏看的朱棣一臉茫然:“這景清也不是戀權之人啊,為什麼死盯著都察院不放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