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的幾天,奧黛麗不是在吃,就是去吃的路上,眼睛已經完全長成了大明的形狀。
在她的眼裡,大明哪裡都好,唯一不好的,就是因為自己金發碧眼的形象,似乎不怎麼受歡迎。
有好幾次買零嘴的時候,大明百姓一看她是個番子,都不願意搭理她。
好在有吳先生一直陪著她,礙於他的麵子,夜市的攤主才願意做她的生意。
不然她就隻能聞著香味,眼巴巴的看彆人吃。
自從那晚吃撐了以後,赫本雖然仍舊一臉嫌棄,認為這樣的食物是沒有品味的。
但每當奧黛麗出門的時候,他還是控製不住自己的腳,口嫌體正直的,老老實實跟在她身後。
同時心裡琢磨著,等未來大英打進大明的那一天,他一定要搶一本菜譜帶回去...
雖然嘴饞,但赫本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。
除了陪著奧黛麗覓食,這些日子他不斷的讓吳興代發請柬,想請楊士奇‘吃個便飯’。
看來他終於學會了,在大明辦事要吃飯的道理。
隻可惜楊士奇壓根沒空見他。
這段日子,未來的這位楊閣老早就忙的腳不沾地,
彆說吃飯了,每天睡覺都不到三個時辰,做夢的時候都在會見外使。
每天要見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,現在搞得他都有應激反應,看見異色的皮膚就有點想噦。
可又不得不說,人家將來能當上閣老是真有自己的本事。
就這麼一段日子,他就掌握了各國常用的日常用語,能簡單的進行溝通。
從一開始聽都聽不懂,到能簡單說上幾句,不顧短短的十來天,
各國使者都驚為天人,直呼大明不愧是人傑地靈的天朝上國。
不過,楊士奇之所以不見赫本的主要原因,倒真的不是單純因為忙。
而是這個英使團隊,根本沒有展現出他們的誠意。
所謂談判,就是不斷的妥協和讓步,直到達到雙方都滿意的那個平衡點。
打個通俗的比方,就像是在菜市場,你可以漫天要價,我也要就地花錢。
可這赫本就好像一個愣頭青一樣,死死守著條件寸步不讓,自然也沒有見麵的必要。
抻著吧。
會見外使的進度,楊士奇每日都會以奏疏的形式遞交,好讓朱棣對他們的目的、請求心裡了然。
英使的奇怪舉動,自然也逃不過朱棣的眼睛。
很顯然,朱棣也被他們的‘不識時務’搞得有點懵圈,不曉得他們來大明乾嘛來了。
雖然不清楚,但朱棣也沒興趣知道。
他現在的思緒,莫名其妙的跳到了另一件事上————身後事。
準確的說,是身後名。
眾所周知,皇帝即位以後,第一件事不是乾彆的,而是修皇陵。
除了宋朝那種為了不擾民,皇帝駕崩後才開始修皇陵的個性皇朝外,
大部分朝代的皇帝,登基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給自己準備百年之後的陵寢。
原本工部尚書是蘇謹,眾所周知,這小子任工部尚書的時候,心思隻在督造戰艦、武器上麵,朱老四將來埋在哪,他是一點都不關心。
他哪裡會覺得,埋皇帝的坑需要他來挖?
這件事,一般是由禮部提出,再由工部督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