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無意中改變曆史
接下來幾天,陳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。
不過他依然沒有著急去找朱元璋,而是先在朱標麵前,時不時的提一嘴算學的重要性。
最近朱標的主要精力都放在‘寶鈔革新’上,天天和錢糧打交道,比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算學的重要性。
尤其是數字出錯的時候,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來校對。
這讓他對算學的重要性,認識的尤為清楚。
對於陳景恪的話,也就愈發的認同。
朱雄英天天和陳景恪在一起,耳濡目染之下,更是將算學視作治國不可或缺的東西。
如此過去半個多月,他終於決定開始行動。
這天趁祖孫三人都在場,他出列道:“陛下,臣有事奏。”
不過他自然不能揭自家親爹的短,而是附和道:
“大明離不開計官,算學理應納入科舉。”
財務係統一片混亂,各項數據造假嚴重的不忍直視。
唯有朱元璋,表情很是淡定:“哦,不知是何事?”
不過今天的收獲已經足夠大了,有了老朱的旨意,那些儒生當會有所收斂。
來了來了,開始告狀了。
不過自己準備和儒生對著乾這事兒,他肯定不知道。
朱元璋嘴角浮出一絲笑容,迅即又掩去:
“難得你有此心,這事咱同意了,有何困難你儘管提。”
朱元璋慈祥的看著他:“咱乖孫都能替皇爺爺分憂了,真好。”
最關鍵的是,科舉恢複了算學科目。
朱元璋一拍桌子道:“可惡,這群儒生不好好讀書,打壓其他學派成何體統。”
隻是,他既然已經知道了,之前準備的說辭就要變一變了。
對此他並沒有驚慌,自己身邊肯定有老朱的眼線,數量還不少。
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,編算學書他肯定是知道了,算學被儒生打壓他應該也知道了。
不知道這次又要講什麼。
陳景恪這才反應過來,自己確實太高估這幫子讀書人的節操了。
以往他每次這麼做,都會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,解決許多缺陷和隱患。
沒了這個培養機構,大明的計官素質直線下降。
就連最重要的人口統計,也隻在洪武年間真正完成過一次。
陳景恪心中一動,老朱的反應不對,竟然沒有一點期待,反而有一種儘在掌握的樣子。
見兒子和孫子都如此說,朱元璋也多了幾分重視。
朱雄英也積極發言道:“國子監的算學班,是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,必須要加以重視。”
然後他又試著說道:“陛下,不知科舉是否靠算科?”
接下來他也沒有再給儒生上眼藥,儒家勢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轉的。
“咱這就下口諭斥責他們,讓他們不得再打壓算學,更不得乾涉算學編纂之事。”
洪武二十六年,儒生們成功將算學驅逐出國子監。
洪武年間人口六千多萬,成化年間六七千萬,正德嘉靖年間還是六七千萬。
要知道,國子監的算學班是古代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。
“我就想著,既然算學如此重要,不如編寫一部算學書籍,以便於培養出更多懂算學之人。”
“隻是此事繁瑣又事關重大,臣一人無法完成,想邀請國子監諸位算學先生一起參與。”
正如朱元璋所說,隻要能做官,就會有人爭著搶著來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