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景恪心中給兩人豎起了大拇指,你倆就是年度最佳捧哏。
“就因為一個失誤,就白白浪費了三四天時間。如果那小吏懂算學,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了。”
“且曆朝曆代科舉皆有算學,必有其深意在,我們不能輕易廢之。”
“若有足夠懂算學的官吏,戶部、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數倍。”
事實上,根據史學家推斷,當時大明人口已經過億。
陳景恪更加高興:“陛下,國子監學子皆百官子弟,他們重經學輕算學,恐怕招不到足夠的學生啊。”
朱標和朱雄英精神一振,以為他又要講史什麼的。
事實上陳景恪不知道的是,今天他無意中挽救了算學。
陳景恪氣憤的道:“隻是程博士告訴我,算學在國子監備受儒生打壓,他有心為國效力卻心有忌憚。”
朱元璋裝作驚訝的道:“哦,竟有此事?”
朱元璋似乎才想起這一茬,怒道:“伱不說咱還沒想到,禮部呈上來的考試科目,確實沒有算學。”
朱元璋意味深長的道:“你多慮了,等算學科一開,就算一千名學生都能招滿。”
陳景恪肯定的道:“千真萬確,臣不敢欺騙陛下。”
“任昂這個禮部尚書是乾什麼吃的,竟然將這麼大的事情都忘記了。”
陳景恪心下非常高興:“謝陛下。”
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。
不過無所謂,我不做虧心事,也不做損害皇權和大明的事情。
朱標目光怪異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,隻考經書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說的嗎?
三四千萬人口的差距,固然有官僚欺上瞞下,但和計官體係的沒落也有很大關係。
前世朱元璋廢除科舉算學考試,算學徹底沒落。
“既然咱乖孫都開口了,那就特許算學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學子。”
一舉一動,都逃不過他的眼睛。
比如工作效率、時代、華夏文明之類的。
此事可以慢慢來,反正時間多的是。
“臣之前和戶部諸位算學先生討論算學,後國子監、工部等衙門的算學先生亦加入進來……””
想到這裡,他心中就已然明白,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獲知了。
“倒查才發現,是一個不懂算學的小吏算錯了數字。”
況且,操之過急隻會引起朱元璋的反感。
和陳景恪接觸久了,他們也開始時不時的冒出幾句新詞。
老朱派人監視,反而是一種好事,能減少他的懷疑,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。
計官也大多來源於此。
嗯,有了,就這麼辦。
朱標也點頭道:“算學確實很重要,錢糧計算都離不開他們。”
“隻是我大明懂算學的人太少,很多職位都隻能讓不懂算學的讀書人擔任,帶來極大不便。”
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:“是啊是啊,上次戶部那邊的賬簿數字不對。”
上眼藥成功。
想到這裡,他開口說道:“臣跟隨太子殿下學習處理政務,親眼目睹了算學的重要性……”
到時候儒生再想打壓算學,就沒那麼容易了。
沒有強力的計官,各項數據都是混亂的。
而越亂,就越有利於官僚們謀取私利。
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,陳景恪不隻是挽救了算學的命運,也改變了大明的命運走向。
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..bigeba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