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心眼真多啊
大明當前的情況,讓陳景恪想起了萬曆時期。
前世流傳一個說法,明實亡於萬曆。
這位萬曆皇帝,鬥不過文官就開始擺爛。
你們文官不是厲害嗎?
老子不給你們授官,看你們能怎麼辦。
官位出現空缺,那就空著唄。
最嚴重的時候,六部尚書和九寺卿隻有不到一半人在任。
六部給事中隻有四個人,主事全部空缺。
十三道禦史隻剩下五個人,要負責巡視全國。
要知道,按照規定六部給事中應該是五十餘人,都察院應該是一百餘人。
朱標的人設呢?
然後皇帝就會下旨,講一下他的功勞,說一下他的過錯,讓他按照諸侯之禮下葬。
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。
尤其是土地兼並,一旦到了大戶手裡,再想讓他們吐出來,就千難萬難了。
但不會真的有人以為,她是個聖母吧?
合起夥演戲,將天下人都玩弄於股掌之間。
隻不過萬曆是擺爛導致的惡果,朱元璋是殺伐過重造成了當前局麵。
那就是趙瑁案。
所以她也隻能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。
他身體力行的踐行了一句話: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。
殺大戶需要一個理由,總不能直接說伱搞土地兼並,所以我殺你吧?
有沒有一種可能,朱元璋已經察覺到了這種情況。
這一家子不會是在演戲吧?
至於目的,一是為了隱藏真正目的,二是保持人設。
朱元璋大開殺戒,如果馬皇後和朱標不聞不問,就屬於人設崩塌。
臥槽,不會吧。
朱標應該是很喜歡這樣的君臣默契,他的仁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麵。
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,都必須要儘快解決,否則後果會很嚴重。
陳景恪至少能肯定一點,馬皇後確實不喜殺戮,她勸朱元璋少殺人也是出自本心。
查抄的土地可以分給百姓,財產可以充實國庫。
後果有多嚴重,隻要想一想就知道了。
但能輔佐老朱奪得天下,必然也是殺伐果斷的主。
老朱竟然將自己隱藏的這麼深?
之前他還以為,朱元璋是因為趙瑁案,才去動的這些大戶。
地方衙門主官空缺就更多了,很多府縣都是次官在掌管政務,而且一管就是一二十年。
所以才決定借助趙瑁案,將這些大戶清理一遍?
越想陳景恪就越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。
隻不過他不喜歡搞擴大化,那樣不利於國家建設。
如果隻是單純的仁厚,又豈能降服那群驕兵悍將,又豈能讓兄弟信服?
老朱本來就是殺伐果斷的性子,人設就擺在這裡的。
除了最開始勸說朱元璋不要大開殺戒,之後貌似就不聞不問了。
且做事也比較講究,會給大家都留一個體麵。
除非大開殺戒……
具體到這件事情上,估計她也是無奈。
殺再多人,大家都習以為常。
馬皇後的人設是什麼?
仁慈啊,百官最後的庇護者。
他的能力和手腕也非常強。
然後科舉選拔上來的人才,填補空缺。
忙著建設倉庫籌集物資,無暇顧及朝政,連內閣差事都暫時放下了。
哦,還有錢幣改革。
該死的人一個沒逃掉,隱患也解決了。
這有點像西漢初年的君臣關係。
朱元璋也同樣需要一個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