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信裡寫的是什麼,在見到信之後,那個功勳就會自殺。
將所有事情都串聯起來,他不停的掀桌子,殺掉大量官吏。
大量官員空缺,地方大戶攫取了當地權力,大肆侵害百姓利益。
如此一來,天下人最多也就是抱怨皇帝殺心過重,不會有彆的想法。
還有馬秀英,確實勸說朱元璋少殺點人,兩人還大吵了一架。
眼下的大明,和萬曆時期何其相似。
然後呢?
她被禁足,朱元璋該殺還是繼續殺。
她確實有仁慈的一麵,不喜歡過於苛責人。
開國功勳犯罪了,朱元璋會將人下詔獄,狠狠拷打折磨,連最後一點臉麵都不給人留。
萬曆死亡二十四年後,大明滅亡。
完美解決所有問題。
地方官升遷無望,又沒有人來監督,就和地方士紳勾結,大肆撈取錢財。
權力這種東西,讓出去很簡單,收回就難了。
這次朱元璋對地方大戶動手,他在做什麼呢?
殺就殺了,應該給人留個體麵。
不正常,十分有十二分的不正常。
所以他沒有發表什麼看法。
朱標在忙彆的事情,人設也保住了。
現在馬皇後確實勸說了,也保下了一些罪責較輕的官員。
缺少足夠的後輩官吏填補空缺,於是重啟科舉。
這些太監又和地方官、地方士紳勾結在一起,上下其手,榨取百姓最後一滴血汗。
最終的結果是,大明徹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。
然後被皇帝禁足了。
查抄大戶的資產,剛好可以用來填補虧空。
如果猜測是真的,那這一家三口的心眼可就太多了。
至於朱元璋,估計是真的謀定後動。
哪怕是漢朝,也會找個修皇陵的理由遷徙地方大戶呢。
你們這些地方大戶和官吏勾結,證據確鑿,當殺。
當然,這個猜測過於陰謀論了,也將馬皇後想的太虛偽了。
仁厚之君。
在大局麵前,她自然知道該做什麼。
她確實想保住這些人,可當前弊病除了將這些大戶掃蕩一遍,彆無他法。
事情就體麵的解決了。
萬曆擺爛,卻不耽誤他撈錢。
等等,陳景恪忽然愣住了,大開殺戒?
朱元璋貌似已經開始對地方大戶動手了。
朱標則不然,他覺得這些人畢竟為大明立過功。
地方大戶趁官吏空缺,攫取地方權力,這是事實。
至於保持人設……主要是想保住馬皇後和朱標的人設。
最直觀的表現就是,土地兼並加劇,士紳大戶將賦稅轉嫁給百姓。
但這個仁厚隻是相對於老朱來說的。
但朱元璋依然再殺。
現在看來,並沒有那麼簡單啊。
不,惡果已經出現了。
西漢初期,功勳和三公九卿犯罪被抓進監獄,如果皇帝認為他必須死,就私下送一封信。
發現地方大戶有失控危險,就借著趙瑁案殺一波。
派出鎮守太監,去各個地方坐鎮撈錢。
人設保住了。
再回想一下朱標的態度,也很可疑。
即便在禁足期間,她依然在勸說皇帝。
想到這裡,陳景恪已經傾向於,朱元璋是故意為之。
難怪能靠著一個碗奪得天下。
這心眼是真多啊。
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..bigeba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