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五章 巡狩各地(一)_南宋之霹靂風雲_思兔閱讀 
思兔閱讀 > 曆史軍事 > 南宋之霹靂風雲 > 第七百二十五章 巡狩各地(一)

第七百二十五章 巡狩各地(一)(1 / 1)

開國典禮之後,歐陽軒離開了揚州,沿大運河而行,前往北方各地視察——此舉被唐順叫做巡狩。之所以這樣做,一方麵是因為帝國的運行已走上正軌,使歐陽軒可以從繁複的事務中抽身出來。經濟社會事務在政府總理餘柱領導下的高歌猛進;軍事上有新任總參謀長昝萬壽統籌協調——原總參謀長曾勇已調任第二軍軍長;議會在李爽的領導下高效運作,密切監督官員的施政行為;在歐陽軒最為看重的科研方麵,形成了科學院、工廠企業和大學三方合力的研究運行體係,已有了十餘萬科研人員。

另一方麵,也是因為帝國雖然蒸蒸日上,但天下遠未到太平之時。北方漢地在唐末陷於異族之手已數百年,雖然根脈仍是中華文明,但認同感已大大下降。遼東、河湟穀地、河西走廊離開中華懷抱時間更久,不少漢人甚至已經胡化,還出現了“漢兒儘作胡兒語,卻向城頭罵漢人”的情況。歐陽軒以****之尊親臨,不但可以提高這些地方的認同感,還可以震懾心懷不軌的勢力。除此之外,親自到實地可以更好考察官員的施政情況,解決州縣和省無法解決的難題。畢竟作為帝國元首,歐陽軒能協調的資源更多,所定的決策更有剛性。

隨歐陽軒一同視察的,是新任元首府幕僚長楊邦憲。早在收複北方漢地之後,楊邦憲和播州議會便數次呈請中央政府,請求廢州改省。播州雖然名義上為州,實在擁有播州、珍州等數州之地,旗下有幾十個縣和部落,在數次大規模人口外遷之後,仍有百萬之眾。此舉並不僅意味著播州升級省,更意味著播州不再是聽調不聽宣的半獨立王國,意味著楊氏失去了世襲罔替的領主地位。從帝國的大局來說這當然是好事,但從私人情感來說,歐陽軒仍然覺得有些忐忑,畢竟楊氏一族對霹靂軍可是居功至偉,如果接受播州的請求,會給彆人留下帝國和歐陽軒殺驢卸磨、鳥儘弓藏的印象。

讓歐陽軒答應播州所請的,乃是楊嫣的一番話。雖然嫁給了歐陽軒,楊嫣畢竟與親族血濃於水,在帝國與楊氏基業之間仍傾向於後者。隻不過在她看來,夫君推動工業革命已經改變了世界的走向,播州再如往日一般成為國中之國已然是不可能。眼下播州民智已開,百姓和大族擁抱融入帝國呼聲日益強烈,有如待時勢逼迫楊氏作出改變,不如自己作出改變,順時代潮流而為。在霹靂軍的元老一輩未凋零之前,帝國或許會顧及楊氏的功績,維持播州的原狀。幾十年之後,帝國執掌權柄者必然不會容忍國中存在一個專製的半獨立王國,勢彆會用強硬手段對付楊氏,甚至會發生腥風血雨的戰爭。

感動於楊氏深明大義,也因為楊邦憲的赫赫戰功,元老院提名楊邦憲為軍方總參謀長,卻被歐陽軒否決了。在他看來楊邦憲雖然率播州軍征戰多年,資曆閱曆皆不是問題,卻年紀尚輕,仍需要曆練才能承擔重任,故將其調任到身邊任幕僚長。早在歐陽軒和楊嫣成婚之初,楊邦憲便跟隨他一年多,眼界視野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。此次聽聞又將到姐夫身邊,楊邦憲心中樂開了花。在他心中歐陽軒不隻是姐夫,更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神一般導師,接受他耳濡以沫的教誨,比成為一方諸侯和軍方最高指揮官更令人興奮。

播州升為行省之後,播州軍也新增了一個騎兵師和一個重步師,由原來的兩個師擴充為四個師,番號也改為了第五軍,軍長為原第二師師長楊彪,副軍長為卸任幕僚長夏小根。按照總參謀部的命令,第五軍駐防在兩廣,與駐防長江沿線的張玨第三軍一道,共同負責帝國南方的防禦。駐紮燕雲十六州的第一軍已在軍長曹軒的率領下進駐漠南,他們將在駐紮遼東的海軍陸戰軍的配合下,準備將蒙元政權驅離漠北——如果其不按約撤退的話。第二軍在河西走廊補充馬匹之後,將揮師西進,支援第四軍在西域的軍事行動。

在視察期間,歐陽軒仍將處理帝國重大事務,故隨行還有楊邦憲統管的三百名元首府工作人員,這些工作人員包括機要秘書、情報人員、幕僚、文員和貼身衛隊。承擔外圍保衛任務的則是大名鼎鼎的“滿江紅”特種營所屬的總參警衛團。作為全軍最精銳的戰力,警衛團不僅列裝了最新火器,連步兵也是一人三馬,下屬的炮兵也實現了騾馬化。毫不誇張地說,這支二千五百人的團戰力相當於輕型步兵師的戰力。如果正麵決戰,二三萬蒙古騎兵也無法突破其防線。

歐陽軒不想將視察活動搞成花裡胡哨的巡狩,更不願勞師動眾。在他看來,隻要一個營隨行便足夠了,無奈李爽、餘柱等人不肯。唐順更是振振有詞,聲稱總參警衛團承擔的不僅是保衛任務,更是彰顯帝國的軍威。帝國境內雖仍有匪患,但皆是雞鳴狗盜之輩,人數最多也不過千餘人的規模。即便在邊境地區,突遭到蒙元或察合台、窩闊台汗國的突襲,也可以迅速調兵前來支援。奪回了河西走廊和漠南草原之後,霹靂軍再無戰馬匱乏之憂。守衛邊境諸軍的騎兵皆一人二馬,步兵也有了騎乘馬,機動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。更何況,在帝國軍強大的壓力之下,以上三個勢力均已將重點轉向更遙遠的西方,與霹靂軍接壤的邊境地帶隻有少量的軍隊。

按照餘柱發給各省的政令,在歐陽軒一行視察過程中,花費糧草錢糧由沿途州縣暫為代付,統一由帝國府庫支出,地方不得巧立名目進行攤派,更不能組織沿途歡迎或暗示百姓“簞食壺漿以迎王師“,違例者一律重處。為了防止擾民,在出發前歐陽軒又將楊邦憲和警衛團長找來重申軍紀。警衛團長正是原“滿江紅”營長何老二,對於歐陽軒的要求他自然不敢怠慢。每日行軍前,何老二皆要派人探路,除了安全因素外,也是防止軍隊踏踐莊稼驚擾百姓。

為了掌握更真實的情況,在出發前楊邦憲都會派人喬妝打扮,到沿途村寨暗訪百姓,了解官員施政特彆是司法判決情況。司法公正是社會治理的底線,對於帝國長治久安極為重要。到了沿途州縣之後,在歐陽軒聽取官員彙報的同時,楊邦憲也會派人與當地議員分彆談話,了解當地民生情況與官員執行法律的情況。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歐陽軒不相信官員,而是因為不相信人性,而人性總是貪孌的。他相信帝國官員整體是秉公辦事,總體是稱職的,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,總會有人為了貪贓枉法,或為了政績欺上瞞下,做麵子工程。


最新小说: 我在北海道教吹奏 詭仙道途 穿越異世,我家書屋通萬界 替嫁嬌妻,失蹤三年的老公忽然回來了 鬥羅:器靈阿銀,弓劍雙絕 都穿書了誰還種田 萬古第一大善人 老朱家的瓜,好吃難消化! 徒兒,下山禍害你七個師姐去吧 逆天雙寶神醫娘親又掉馬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