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三十章歸隱山林(全本完)
歐陽軒聽從了李爽的臨終之言,不再執意辭職,並在第一個任期滿之後,開啟了第二個任期。隨著人生進入暮年,他越發理解“權力意味著責任”這句話的涵義。為了帝國的繁榮,他在第二個任期淡出了除科技教育之外的具體事務,而是隻關注特彆重大事務,更注重完善帝國治理架構和權力製衡。為了防止功勳後代形成利益集團,他除了將大女兒留在身邊,一個兒子留在崇慶府外,其餘十一個子女皆遷往蝦夷島、星島、錫蘭、袋鼠大陸、野牛大陸、新雲南、巴西、新蜀州等海外領地安家。在他的示範下,帝國高層也將大部分成年子女遷往海外領地。
培養人員也是歐陽軒第二個任期的重點。李爽病故之後,餘柱接任了議長一職,黃大根則成為帝國元老院的召集人。帝國政府總理則由昝萬壽擔任,副總理分彆有夏大根、魯文安和楊邦憲。高麗成為帝國行省之後,王舜臣擔任了省長一職。他本是高麗王室遠支,又主政濟州島多年,乃是最合適的人選。王舜臣也是繼地峽省長段實、河湟省長頓珠之後,第三個擔任省長的非漢族高層。“英雄不問出處”,歐陽軒在用人上一直秉持唯才是舉的原則。隻要對帝國忠心,隻要有能力和政績,便會得到提拔和重用。
昝萬壽調任總理之後,曹軒接任其成為總參謀長。帝國的野戰部隊仍為六個軍,其中第一軍駐紮在漠南與河西走廊,負責北方防務,軍長由第二軍副軍長侯興接任。第二軍駐紮在西域的北庭和堅昆都督區,軍長仍為曾勇。董虎任軍長的第四軍同樣駐紮在西域,防區為南疆和西遼都督區。由播州軍擴充而來的第五軍駐紮長江兩岸,負責整個大半個漢地的防務,軍長仍是楊彪。為了防止軍中形成山頭,帝國議會出台了軍官強製交流製度,營以上軍官在同一軍任職時間不能超過五年。帝國的主力艦隊已整編為三支遠洋艦隊,分彆為駐泊地流求的本土艦隊,艦隊司令樂全安;駐泊地為錫蘭的西洋艦隊,司令為夏大根;駐泊地為新蜀州的新大陸艦隊,司令為張宣。這三支艦隊將與各都督區的地方艦隊、沿海要塞、軍港組成一個控製網絡,確保帝國的海洋霸權。
歐陽軒也對元首府的主要官員進行了優化。楊邦憲調任副總理後,幕僚長由杜大全接任。杜大全之父是歐陽軒在崇慶起家之初,最窮困潦到之時,資助霹靂軍救命糧的橫原寨的寨主杜富,父子兩人皆是霹靂軍最早元老之一。情報總長由歐陽軒巡狩時隨行的總參警衛團長何老二擔任,其前任蘇三兒則履新流求省長一職。為了體現對科學技術和教育文化的重視,突出其作為帝國基本國策的地位,元首府新設了科教長,首任科教長由楊輝擔任。
在對內事務上,歐陽軒堅持工農商並重的原則,其核心政策有二,其一是人口生育刺激政策,即鼓勵生育並推動向海外移民。其二則是推動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,這其中鐵路便是重中之中。相比公路和水上航運,鐵路建設所需資金更多、建設周期更長但作用也更明顯。為此他提出了兩條鐵路建設計劃,一條是揚州經燕京至遼東的鐵路,另一條則是從西安經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鐵路。如果僅從經濟效益來看,這兩條鐵路可能不是最高的,甚至還會虧本經營,但對帝國長治久安的作用卻是十分巨大。
在對外事務上,歐陽軒的思路也十分明確,即在蠻荒和未開文化地域傳播推廣中華文明,必要時可用武力驅趕拒不接受文明薰陶的食人生番,並大力推動移民。當有人對這項政策提出質疑時,歐陽軒並沒有作出過多解釋,隻是展示了定胡碑的拓片:“凡日月所照、江河所至,皆為漢土。”對於與波斯、拜占廷等文明國度的交往,歐陽軒的原則是以經濟利益為主。這些地方人口眾多,宗教文化複雜,治理成本高同化難度大,隻需要積極傳播中華文明,同時使用離岸平衡戰略,防止某股勢力過於強勢,威脅帝國的利益。
蒙元政權西遷過程中吞並了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,最終在欽察草原並定居下來,這迫使金帳汗國往西往北遷移,並奪取了羅斯人的地盤。使去土地的羅斯人隻得往更遠的西方遷移,由此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,使得波蘭、立陶宛公國及以西之地亂成了一鍋粥。帝國在西方的外交戰略是讓伊爾汗國波斯、馬木魯克埃、拜占廷三方相互製衡,讓蒙元帝國、金帳汗國和法蘭克、英格蘭等基督教國家相互製衡。身兼西洋總督及西洋艦隊司令的夏小根對此十分撚熟,他不僅成為三方利益的調停人,更是同時娶了三方的公主作為小妾,可謂名利雙收。
在第二個任期即將屆滿之時,餘柱病逝了。悲痛之餘,歐陽軒提請了議會通過了重大人事變動,為退隱作最後的布局。按照歐陽軒的提名,黃大根任帝國副元首——一旦歐陽軒退位他將順位成為元首。議長之位由曹軒擔任,昝萬壽則成為了元老院的召集人。新任總理為夏大根,副總理有魯文安、杜大全、楊輝。楊邦憲成為統管帝國軍的新任總參謀長,從遙遠的西洋召回的夏小根則成為元首府的幕僚長。在提請人事變動的同時,他還向議會和元老院提出了辭職申請。眼見歐陽軒去意堅決,又見他滿頭花白一臉倦容,議會和元老院終是同意其所請。此時帝國本土人口逾兩億,海外諸都督區的公民人數超過兩千萬,已成為縱橫數萬裡的日不落帝國,也構建了以法治為核心的高效治理體係。
霹靂軍四十三年正月十六的揚州,春寒料峭。天色尚未透亮,江邊碼頭上一支艦隊便破開早晨的薄霧,徑直往下遊駛去。這隻艦隊有五艘軍船,皆是適合遠海航行的艨艟巨艦。最大的那艘赫然是號稱帝國驕傲,排水量高達一千二百噸的“崇慶府”號風帆戰列艦,稍小兩艘為排水量八百噸的邛州級鐵甲蒸汽戰艦,其餘兩艘則是排水量六百噸的快速運輸艦。在浩蕩的江風之下,崇慶府號後甲板上回望揚州城的男子捋了捋花白的頭發,又揉了揉迎風流淚的眼睛,挽住身旁同樣花白頭發,同樣淚眼婆娑的女子輕聲道:“嫣兒,江上風大,我們回船艙吧”。隨即,兩人便消失在船艙的木門之後。
這支艦隊護送的正是帝國前元首歐陽軒,他與妻子楊嫣、大女兒歐陽帆一家將前往萬裡之外的新巴蜀省,這也是帝國的第三個海外省。新巴蜀是袋鼠大陸的東南方二千裡的兩個大島的合稱,其中一個叫巴島,一個叫蜀島,兩島嶼氣侯因與巴蜀相似而得名。在歐陽軒口中它還有一個名字,叫新西蘭。早在兩年前,歐陽軒便讓大女兒申請移民新巴蜀,並選擇了一個叫新義興鄉地方作為隱居和終老之地。這裡背山向海,附近有雪山,有森林,有草原,有潺潺小溪和碧藍湖泊,還有早期移民種植的獼猴桃,與歐陽軒的崇慶府老家實在相似。
離開揚州的前夜,黃大根、昝萬壽、曹軒和夏大根四人登門拜訪,請求歐陽軒必答應兩件事。其一是要歐陽軒同意舉辦辭彆儀式——即便官方不組織,也要應允百姓自發送行。其二是請教治國的長久之道。對於第一個請求,歐陽軒直接否決了。他最討厭迎來送往的官僚習氣和形式主義,也不想開個壞頭,帶壞帝國官場的風氣。他希望的是“悄悄地走,正如我悄悄地來,不帶走一絲雲彩”。對於第二個請求,歐陽軒沉忖半天,隻緩緩說了一句:“法治是社會公正的底線,科技教育是帝國長盛的基礎,文化則是聯係帝國的紐帶”。他深知“水無常勢,兵無常形,人無常態,事無常規”的道理,任何政治遺囑都會因時代變化而變得毫無價值。正如他相信後人們會與時俱進,應對解決帝國治理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