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遼東之地,水流豐沛,沃野縱橫,便是那內地逃難而來的流民,一戶也能分得數百畝地,便是每年粗耕都照顧不完自家的良田土地。”
“如此情景,功曹卻還要組織寶貴的人力去開墾那些沼澤和荒地,修建什麼水利?”
“這豈不是舍近求遠,本末倒置乎?”
劉政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。
這些人啊,有好心,也有能力,但是啊,卻偏偏沒有考慮本地的實際。
“.”
沉默。
尷尬的沉默就像一陣風,吹過眾人心頭。
牽招啞口無言,蘇曜也是眨了眨眼。
蘇曜看向前功曹田韶,問其狀況後,得到的也是同樣的答複。
沒錯,地廣人稀,田比人多,那本就該如此。
這簡直是陷入思維陷阱了。
雖然他們來時都念叨此地地廣人稀,甚至蘇曜還綁了大量的人前來拓荒。
不過,大家對這裡的理解充其量也就是和對幽州關內邊境之地,或者並州邊塞的情況了解差不多。
但是,這裡可是遼東的黑土地。
都不說現代東北產糧占全國四分之一的現實,就僅在隋唐時,遼東之地便支撐了三五百萬計的人口。
而當今大漢的遼東,有多少人呢?
在冊戶六萬四千一百五十八,口三十萬餘。
這還是曆經戰亂前的人口數量,如今的人數隻會少,不會多。
此時遼東的人口連土地承載力的十分之一都沒達到!
這便是現在的現實。
中原王朝崩潰時那些什麼馬爾薩斯陷阱,人地矛盾雲雲,在這裡壓根就不存在。
哪怕是當地的世家豪強大戶們,圈地也是毛用沒有,苦求人力。
而老百姓們,更是隻要當地官府不折騰,能讓他們好好在家待著,那麼一個成年男子隨便摸摸魚劃劃水,就能養活全家五口還帶一貓一狗!
這是什麼,這就是漢民的“東進運動”,東北大開發。
若不是那司馬懿強行打斷了這個進程,儘遷漢民回關內,東北早幾百年就是漢人的天下了,何至於在後世養出一個怪物高句麗來,生生耗死了隋朝。
也因此,在這樣的狀態下,百姓們根本就沒有精耕細作的積極性,推廣農業技術,也就無從談起了。
至於水利開發?
高句麗養三百萬人時都沒那麼講究!
而雖然牽招不知道後世的情況,但他到底也不是個完全不懂農事之人,聽劉政講述後也算是回過了味兒,一臉懵逼起來。
好嘛,這剛過來,氣勢洶洶的拿下了新任命,正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,突然發現,啥也不乾,無為而治就是最佳選擇時,他不由有些沮喪了。
而蘇曜則搖頭笑道:
“好吧,起碼在另一方麵來看,這可以大大節省咱們的人力,也是好事,隻要按需給百姓們升級下農具,咱們就可以把精力轉移到彆的項目上了。”
說罷,蘇曜則又問劉政等人:
“遼東特產如何,平素往來商貿怎樣,這些情況爾等可知道?”
牽招一聽也連忙打氣精神,農事上沒甚麼操作空間,這開拓商路上總不會再有不順了吧。
他看向那直言敢諫的劉政,卻見他又麵露一絲苦笑搖頭:
“府君明鑒,遼馬,貂皮與北珠,可謂我遼東三寶,也是昔日中原與河北客商最鐘情的商品。”
“然而,如今時節,在遼東想搞到這三樣物件,卻是難上加難。”
“府君想要靠通商販賣特產來獲利的做法,怕是很難做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