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謂土地確權,便是明確土地的所有權,使用權,以及其他權利的統稱。”
蘇曜說完,眾人臉上神情各異,多是似懂非懂之神色。
“這與那平常人家的地卷又有何不同?”荀攸問。
地卷,乃是秦漢時期土地和房屋交易的憑證。
由於當時紙張極為珍貴,地券的製作也就更為不易。
故而,當時的窮人多用木板,而富人則以石板刻製,再請當地亭長和主簿等司掌文墨的小吏見證後埋於地下,屬於早期的地契和房證。
但是,他既然是早期,那自然就著其極大的局限性。
在打下了這麼多地盤,也處理過很多土地分配的問題後,蘇曜便一眼看出了其門道:
“現今民間所用地券,隻是交易的憑證,而土地確權,是由官府出麵,對所有土地進行全麵清查、丈量、登記,給每一塊土地都確定合法的歸屬,並頒發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契文書。”
“這可不是簡單的更新一下地券,而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、更加規範和嚴謹的土地管理製度。”
眾人聽了,若有所思,那研究土地最多的司馬朗最先回過神來,眼中閃過一絲興奮:
“大將軍,如此一來,不僅能讓百姓對其土地擁劃分有更明確的認識,朝廷還能借此機會摸清全天下土地的底細,便於日後的賦稅征收和土地調配,真乃一舉多得的良策啊!”
郭嘉聽了也連忙點頭:
“而且,這土地確權,在我看來有效遏製土地兼並。”
“以往那些世家豪強,仗著自己在本地的權勢,翻雲覆雨,視地券如無物,肆意改動、侵吞百姓土地,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。”
“如今通過官府出麵,立契留檔,明確土地歸屬,他們再想巧取豪奪,可就沒那麼容易了。”
麵對郭嘉的興奮,荀攸則依然眉頭緊鎖:
“大將軍這計策雖好,但推行起來恐怕還是困難重重啊。”
主司文書工作的荀攸,幾乎一眼就看到了問題所在:
“這天下土地何其之多,要進行全麵清查、丈量,談何容易,更彆提每戶都要立契留檔需要消耗的簡牘紙張了。”
“這大量的人力、物力還有時間的消耗,哪裡是現在動蕩時候咱們能實施起來的?”
“諸位可彆忘了,眼下我們能控製的也就是這兩京司州之地罷了。”
“就這中原世家和關中的世家們也未必會全心配合。”
“到時候咱們外麵火還沒滅,家裡再生一些戰火,彆說推行改革了,這新朝廷能不能立住那怕還要兩說。”
“依在下之間,眼下還是應以穩字當先,一切可能引起爭端的政策都要不急推行,待到天下平定的時候再實施才是明智之策啊。”
蘇曜靜靜地聽完荀攸的話,並未立刻反駁,而是走到窗邊,望著窗外逐漸恢複生機的安邑城,陷入了短暫的沉思。
“公達所言,不無道理。”
蘇曜緩緩開口:
“推行均田製與土地確權,建立一套全新的土地管理製度,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,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時間,非一日之功,而且可能會讓本就心存不滿的那些世家更加反對激進。”
“但是呢,我們也絕不能因噎廢食,眼睜睜看著土地兼並的問題日益嚴重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卻不加以乾涉。”
“這個問題絕不能拖到天下平定後才著手解決,因為土地兼並正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源之一。”
“昔年世祖重興漢室,挽狂瀾於既倒,在短短十二年便掃平四方割據,開光武中興,功勳卓著,功業彪炳。”
“但是,在這其中,他便是為了穩固統治,爭取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土地問題上多有妥協,以至於矛盾積累至今,終釀這不可挽回之禍也。”
言畢,蘇曜轉過身,目光依次掃過眾人,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:
“如今,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!”
“倘若不趁現在我們手握兵權、民心所向的時候進行改革,日後待天下安定,世家豪強重新站穩腳跟,我們想要推行改革就更加難上加難了。”
蘇曜的話語擲地有聲,他的決心讓在場眾人皆陷入沉思之中。
率先打破沉默的是王淩。
這位年輕的錦衣衛長官,先整了整衣冠,然後單膝跪地,抱拳朗聲道:
“淩才疏學淺,承蒙大將軍錯愛,委以重任,本不敢妄言。”
“然今聞大將軍壯誌雄心,傾慕不已,此真乃救萬民於水火、挽大漢於將傾之良策也。”
“我錦衣衛人雖不多,卻皆是忠勇之士,淩願為大將軍先驅,率麾下弟兄,深入民間,探查世家動向,但凡有敢違抗改革、暗中使壞者,定將其揪出,以正國法,為將軍之誌,赴湯蹈火,在所不辭!”
錦衣衛的率先表態把眾人看的都是一驚。
在這次平定河內與河東的亂局中,錦衣衛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。
尤其是荀攸,他更是摸著胡子暗暗盤算。
大將軍蘇曜雖然看似行事不羈,常有跳脫之舉。
但是在大事決策上,卻常常多能先人一步。
這錦衣衛的設置,莫非就是為了改革而做?
那大將軍這想法,怕還真不是一時興起之事啊
一念及此,荀攸頓時就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變換下立場了。
而就在荀攸沉思的時候,郭嘉則又先他一步,上前說道:
“大將軍高瞻遠矚,嘉深感佩服,推行均田製與土地確權,實乃扭轉乾坤、解民倒懸之宏略,然荀先生所慮亦有道理。”
“故而,依嘉之見我們不妨先在河東一地試行鋪開。”
“河東之地剛剛經曆戰爭和叛亂,土地大量荒蕪,世家豪強也幾乎都被連根拔起,正是推行大將軍政策的絕佳時機。”
“我們可以將抄沒的叛黨田產以及無主荒地都統籌起來,按照均田製的規則分配給百姓,同時開展土地確權工作。”
“如此一來,政策執行輕鬆,所耗資源也不至於無法承擔,待此地初見成效後,我們再河內、洛陽,以及其他地區推行,則事半功倍也。”
政策試點,這是蘇曜在過去就已經做過的事情。
對於新收服郡縣,改革三權分立,開設衛所等等蘇曜皆是一郡一策,防止出現劇烈動蕩。
如今郭嘉提出均田製也先在河東試點,可謂正和蘇曜心意,他當即讚曰:
“奉孝此計,正合吾意也!”
“河東之地,經此大亂,百廢待興,恰是新政試行的上佳之選。”
“而且,想要更好的推行均田製,吏治清明尤其重要。必須要有一批清正廉潔、熟悉農事的官員負責具體實施,確保土地分配公平公正,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。”
“而之後開科舉考試,選拔出的官員正好可以派出一部分來這裡負責此事。”
“他們新官上任,尚無太多利益糾葛,更容易秉持公正之心。同時,輔以咱們現有的能臣乾吏,相互配合,必能將這試點工作做好。”
“大將軍英明。”
荀攸一拱手,讚歎道:
“新政初行,人心惶惶,這些新官初來乍到,行事無所顧忌,正可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,而老臣們則能從旁輔佐,及時糾偏,確保新政平穩施行。”
“如此一來,既能為科舉之途正名,新官經此曆練之後,亦將成為新政擁磊,成為新政日後推廣各地的中流砥柱。”
一見之前最反對此事的荀攸都轉變了態度,眾人紛紛點頭,對這一安排表示讚同。
見大家終於達成共識,蘇曜便立刻下令,緊鑼密鼓的在河東展開新政試點工作:
“為了確保清丈田畝和人口普查的順利展開,我意在戶部之下,設統計司,專權負責此事。”
說話間,就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下,蘇曜直接點名衛覬:
“河東之亂,衛氏一門立場堅定,忠心可嘉,伯覦功不可沒,且素有賢明,對河東當地也甚為了解。”
“故,本將軍決定,由你來擔任這首任統計司司長,負責統籌河東地區的田畝與人口清查事務,你可願擔此重任?”
“我?統計司司長?!”
身為河東本地世家,在這個聽眾人討論怎麼打壓世家豪強的會議上,他的立場不得不說是頗為尷尬的。
故而,剛剛衛覬一直是提著小心,也不怎麼敢隨意發表看法,生怕惹來災禍,被人秋後算賬。
結果,他萬萬想不到,這時居然蘇曜會提起他的名字。
但很快,他眼中驚惶就被堅定與激昂所取代。
他定了定神,撩起衣擺,“撲通”一聲跪地,聲音洪亮且透著幾分激動:
“覬才疏學淺,承蒙大將軍厚愛,必當肝腦塗地,不負所托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