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..._鹿鼎記_思兔閱讀 
思兔閱讀 > 武俠修真 > 鹿鼎記 > 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...

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...(2 / 2)

不料在京中等不到一個月,三處衙門先後駁覆下來,都稱細查莊廷瓏所著《明書輯略》一書,無違禁犯例,該革職知縣吳之榮所告,並非實情,顯係挾嫌誣告,至於賄賂官員雲雲,更係撲風捉影之通政司的批駁更是嚴厲,說道:“該吳之榮以貪墨被革,遂以天下清官,皆如彼之貪。”原來莊允城受了教,早將新版明史送到了禮部,都察院,通政司三處衙門,有關官吏師爺,也早送了厚禮打點。吳之榮又碰了一鼻子灰,眼見回家已無盤纏,勢將流落異鄉。其時清廷對待漢人文士極為嚴峻,稍有犯禁,便即處死,吳之榮所告的若是尋常文人,早已得手,偏生遇著的對手是富豪之家,這才阻難即無退路,心想拚著坐牢,也要將這件案子乾到底,當下又寫了四張稟帖,分呈四位顧命大臣,同時又中寫了數百張招紙,揭露其事,在北京城中到處張貼。他這一著卻大是行險,倘若官府追究起來,說他危言聳聽,擾亂人心,不免有殺頭的重罪。

那四個顧命大臣,名叫索尼,蘇克薩哈,遏必隆,鼇拜,均是滿洲的開國功臣。順治皇帝逝世之時,遺詔命這四大臣鋪政。其中鼇拜最為凶橫,朝中黨羽極眾,清廷大權,幾乎儘操於他一人之手。他生怕敵黨他不利,是以派出無數探子,在京城內外打探動靜。這日得到密報,說道北京城中出現許多招貼,揭發浙江姓莊百姓著書謀叛,大逆不道,浙江官員受賄,置之不理等情。

鼇拜得悉之下,立即查究,登時雷厲風行的辦了起來。便在此時,吳之榮的稟帖也已遞入鼇拜府中。他當即召見吳之榮,詳問其事,再命手下漢人細閱吳之榮所呈繳的那部原版明史,所言果是實情。

鼇拜以軍功而封公爵,做大官,向來歧視漢人和讀書人,掌握大權後便想辦幾件大案,鎮懾人心,不但使漢人不敢興反叛之念,也令朝中敵黨不敢有甚矣詔,當即派出欽差,赴浙江查究。這一來,莊家全家固然逮入京中,連杭州將軍鬆魁,浙江巡撫朱昌柞以下所有大小官員,也都革職查辦。在明史上列名的文學之士,無一不鋃鐺入獄。

顧炎武,黃宗羲二人在呂流落家中,將此案的來龍去脈,詳細道來,呂來龍聽得隻是歎惜。當晚三人聯榻長談。議論世事,說道明末魏忠賢等太監陷害忠良,把持朝政,種種倒行逆施眾至明室覆亡,入清後漢人慘遭屠戮,禍難方深,無不扼腕切齒。

次日一早,呂來龍全家和顧黃二人登舟東行。江南中常以上人家,家中都自備有船,江南水鄉,河道四通八達,密如蛛網,一般人出行都是坐船,所謂“北人乘馬,南人乘舟”,自古已然。

到得杭州以後,自運河折而向北,這晚在杭州聽到消息,清廷已因此案處決了不少百姓官員,莊廷瓏已死,開棺戳屍,莊允城在獄中不堪虐待而死,莊家全家數十口,十五歲以上的儘數處斬,妻女發配沈陽,給滿洲騎兵為奴。前禮部侍郎李令皙為該書作序,淩遲處死,四子處斬。李令皙的幼子剛十六歲,法司見殺得人多,心腸軟了,命他減供一歲,按照清律,十五歲以下者得免死充軍。那少年道:“我爹爹哥哥都死了,我也不願獨生。”終於不肯易供,一並處斬。鬆魁,朱昌柞入獄候審,幕客程維藩淩遲棄市。歸安,烏程的兩名學官處斬。因此案牽連,冤枉而死的人亦死不計其數。湖洲知府譚希閔到任還隻半月,朝廷說他知情不報,受賄隱匿,和推官李煥,訓導王兆禎同處絞刑。

吳之榮對南潯富人朱佑明心下懷恨最深,那日去打秋風,給他搶白了一場,逐出門來,當下向辦理此案的法司聲稱,該書注明依據“朱氏原稿增刪潤飾而成”,這朱氏便是朱佑明了,又說他的名字”朱佑明“,顯是心存前明,詛咒本朝。這樣一來,朱佑明和他的五個兒子同處斬首,朱家的十餘萬財產,清廷下令都賞給吳之榮。

最慚的是,所有雕版的刻工,印書的印工,裝訂的釘工,以及書賈,書鋪的主人,賣書的店員,買書的讀者,查明後儘皆處斬。據史書記載,其時蘇州滸墅關有一個榷貨主事李尚白,喜讀史書,聽說蘇州閶門書坊中有一部新刊的明史,內容很好,派一個工役去買。工役到時,書店主人外出,那工役便在書鋪隔壁一家姓朱的老者家中坐著等候,等到店主回來,將書買回。李尚白讀了幾卷,也不以為意。過了幾個月,案子發作,一直查究到各處販書買書之人。其時李尚白在北京公乾,以購逆書之罪,在北京立即斬決。書店主人和奉命買書的工役斬首。連那隔壁姓朱老者也受牽連,說他即知那人來購逆書,何以不即舉報,還讓他在家中閒坐?本因斬首,姑念年逾七十,免死,和妻子充軍邊遠之處。

至於江南名士,因莊廷瓏慕其大名,在書中列名參校者,同日淩遲處死,計有茅元錫等十四人。所謂淩遲處死,乃是一刀一刀,將其全身肢體肌肉慢慢切割下來,直到犯人受儘痛苦,方才處死。因這一部書而家破人亡的,當真難以計數。

呂留良等三人得到消息,憤恨難當,切齒痛罵。黃宗羲道:“伊璜先生列名參校,這一會也怕難逃此劫。”

他三人和查伊璜向來交好,都十分掛念。

這一日舟至嘉興,顧炎武在城中買了一份邸報,上麵詳列明史一案中獲罪諸人的姓名。卻見上諭中有一句說:“查繼佐,範驤,陸坼三人,雖列名參校,然事先未見其書,免罪不究。”顧炎武將邸報拿到舟中,和黃宗羲,呂留良三人同閱,嘖嘖稱奇。

黃宗羲道:“此事必是大力將軍所為。“呂留良道:“大力將軍是誰?到要請教。“黃宗羲道:“兩年之前,兄弟到伊璜先生家中作客,但見他府第煥然一新,庭院寬大,陳設富麗,與先前大不相同。府中更養了一班昆曲戲班子,聲色曲藝,江南少見。兄弟和伊璜先生向來交好,說得上互托肝膽,便問起情由。伊璜先生說出一段話來,確是風塵中的奇遇,“當下便將這段故事轉述了出來。

查繼佐,字伊璜。這一天家居歲暮,命酒獨酌,不久下起雪來,約下越大。查伊璜獨飲無聊,走到門外觀賞雪景,見有個乞丐站在屋簷下避雪,這丐者身形魁梧,骨格雄奇,隻穿一件破單衫,在寒風中卻絲毫不以為意,隻是臉上頗有鬱怒悲憤之色。查伊璜心下奇怪,便道:“這雪非是一時能止。進來喝一杯如何?“那乞丐道:“甚好查伊璜便邀請他進屋,命書僮取出杯筷,斟了杯酒,說道:“請!”那乞丐舉杯便乾,讚得:“好酒!”

查伊璜給他連斟了三杯,那丐者飲得極是爽快。查伊璜最喜的是爽快人,心下喜歡,說道:“兄台酒量極好,不知能飲多少?”那丐者道:“酒逢知己千杯少,話不投機半句多?”這兩句雖是熟套語,但在一個乞丐口中說出來,卻令查伊璜暗暗稱奇,當即命書僮捧出一大壇紹興女兒紅來,笑道:“在下酒量有限,適才又已飲過,不能陪兄暢飲。老兄喝一大碗,我陪一小杯如何?”那丐者道:“這也使得。”

當下書僮將酒燙熱,分斟在碗中杯內。查伊璜喝一杯,那乞丐便喝一大碗。待那乞丐喝到二十餘碗時,臉上日無酒意,查伊璜卻已頹然醉倒。要知那紹興女兒紅酒入口溫和,酒性卻頗厲害。紹興人家生下兒子女兒,便釀數壇至數十壇不等,埋入地下,待女兒長大嫁人,將酒取出宴客,那酒其時作琥珀色,稱為女兒紅。想那酒埋藏十七八年以至二十餘年,自然醇厚之極。至於生兒子人家所藏之酒,稱為“狀元紅”,盼望兒子日後中狀元時取出宴客。狀元非人人可中,多半是在兒子娶媳婦時用以饗客了。酒坊中釀酒用以販賣的,也襲用了狀元紅,女兒紅之名。

書僮將查伊璜扶入內堂安睡,那乞丐自行又到屋簷之下。次晨查伊璜醒轉,忙去瞧那乞丐時,隻見他負手而立,正在欣賞雪景。一陣北風吹來,查伊璜隻覺寒入骨髓,那乞丐卻是泰然自若。查伊璜道:“天寒地凍,兄台衣衫未免過於單薄,”當即解下身上的羊疲袍子,披在他肩頭,又取了十兩銀子,雙手捧上,說道:“這些買酒之資,兄台勿卻。何時有興,請再來喝酒。昨晚兄弟醉倒,未能掃塌留賓,簡慢勿怪。”那乞丐接過了銀子,說道:“好說。”也不道謝,揚長而去。

第二年春天,查伊璜到杭州遊玩,一日在一座破廟之中,見到有口極大的古鐘,少說也有四百來斤,他正在鑒賞鐘上所刻的文字花紋,忽有一名乞丐大踏步走進佛殿,左手抓住鐘鈕,向上一提,一口大鐘竟然離地數尺。那乞丐在鐘下取出一大完肉,一大缽酒來,放在一旁,再將古鐘置於原處。查伊璜見他如此神力,不禁赫然,仔細看時,竟然便是去冬一起喝酒的那乞丐,笑問:“兄台還認得我嗎?”那乞丐向他望了一眼,笑道:“啊,原來是你。今日我來作東,大家再喝個痛快,來來來,喝酒。”說著將土缽遞了過去。

查伊璜接過土缽,喝了一大口,笑道:“這酒挺不錯啊。”那乞丐從破碗中抓起一大塊肉,道:“這是狗肉,吃不吃?”查伊璜雖覺肮臟,但想:“我即當他是酒友,倘若推辭,未免瞧他不起了。”道謝伸手接過,咬了一口,咀嚼之下,倒也甘美可口。兩人便在破廟中席地而坐,將土缽遞來遞去,你喝一口,我喝一口,吃肉時便伸手到碗中去抓,不多時酒肉俱儘。那乞丐哈哈大笑,說道:“隻可惜酒少了,醉不到孝廉公。”

查伊璜道:“去年冬天在敝處邂逅,今日又再無意中相遇,實是有緣。兄台神力驚人,原來是一位海內男子,得能結交你這位朋友,小弟好生喜歡,兄台有興,咱們到酒樓去再飲如何?”那乞丐道:“甚妙!甚妙!”兩人到西湖邊的樓外樓,呼酒又飲,不久查伊璜又即醉倒。待得酒醒,那乞丐已不知去向。

那是明朝崇禎末年之事,過得數年,清兵入關,明朝覆亡。查伊璜絕意進取,隻在家中閒居,一日忽有一名軍官,領兵四名,來到查府。

查伊璜吃了一驚,隻道是禍事上門,豈知那軍官執禮甚恭,說道:“奉廣東吳軍門之命,有薄禮奉贈。”查伊璜道:“我和貴上素不相識,隻怕是弄錯了。”那軍官取出拜盒,拿出一張大紅泥金名帖,上寫“拜上查先生伊璜,諱繼佐”,下麵寫的是“眷晚生吳六奇頓首百拜”。查伊璜心想:“我連吳六奇的名字也沒聽見過,為何送禮於我?”當下沉呤不語。那軍官道:“敝上說道,這些薄禮,請查先生不要見笑。”說著將兩隻朱漆燙金的圓盒放在桌上,俯身請安,便即彆去。

查圓伊璜打開禮盒,赫然是五十兩黃金,另一盒卻是六瓶洋酒,酒瓶上綴以明珠翡翠,華貴非凡。查伊璜一驚更甚,追出去要那軍官收回禮品,武人步快,早已去得遠了。

查伊璜心下納悶,尋思:“飛來橫財,非禍是福,莫非有人陷害於我?”當下將兩隻禮盒用封條封起,藏於密室。查氏家境小康,黃金倒也不必動用,隻是久聞洋酒之名,不敢開瓶品嘗,未免心癢。

過了數月,亦無他異。這一日,卻有一名身穿華貴的貴介公子到來。那公子不過十七八歲,精神飽滿,氣宇軒昂,帶著八名從人,一見查一盒,便即跪下磕頭,口稱:“查世伯,侄子吳寶宇拜見。”查伊璜忙即扶起,道:“世伯之稱,可不敢當,不知尊大人是誰?”那吳寶宇道:“家嚴名諱,上六下奇,現居廣東通省水陸提督之職,特命小侄造府,恭請世伯到廣東盤亙數月。”

查伊璜道:“前承令尊大人厚賜,心下好生不安,說來慚愧,兄弟生性蔬闊,記不起何時和令尊大人相識,兄弟一介書生,素來不結交貴官。公子請少坐。”說著走進內室,將那兩隻禮盒捧了出來,道:“還請公子攜回,實在不敢受此厚禮。”他心想惡吳六奇在廣東做提督,必是慕己之名,欲以重金聘去做幕客。這人官居高位,為滿洲人做鷹犬,欺壓漢人,倘若受了他金銀,汙了自己的清白,當下臉色之間頗為不豫。

吳寶宇道:“家嚴吩咐,務必請到世伯。世伯若是忘了家嚴,有一件信物在此,世伯請看。”在從人手中接過一個包裹,打了開來,卻是一件十分敝舊的羊皮袍子。

查伊璜見到袍子,記得是昔年贈給雪中奇丐的,這才恍然,原來這吳六奇將軍,便是當年共醉的酒友,心中一動:“清兵占我天下,若有手握兵符之人先建義旗,四方嫌詔,說不定便能將清兵逐出關外。這奇丐居然還記得我昔日一飯一袍之惠,不是沒有良心之人,我若動以大義,未始沒有指望。男兒建功報國,正在此時,至不濟他將我殺了,卻又如何?”

當下欣然就道,來到廣州。吳六奇將軍接入府中,神態極是恭謹,說道:“六奇流落江南,得蒙查先生不棄,當我是個朋友。請我喝酒,送我皮袍,倒是小事,在那破廟中肯和我同缽喝酒,手抓狗肉,那才是真正瞧得起我了。六奇其時窮途潦倒,到處遭人冷眼,查先生如此熱腸相待,登時令六奇大為振奮。得有今日,都是出於查先生之賜。”查一盒淡淡的道:“在晚生看來,今日的吳將軍,也不見得就比當年的雪中奇丐高明了。”

吳六奇一怔,也不再問,隻道:“是,是!”當晚大開筵席,遍邀廣州城中的文武官員與宴,推查伊璜坐了首席,自己在下首相陪。

廣東省自巡撫以下的文武百官,見提督大人對查伊璜如此恭敬,無不暗暗稱異。那巡撫還道查伊璜是皇帝派出來微服查訪的欽差大臣,否則吳六奇平素對人十分倨傲,何以對這個江南書生卻這等必恭必敬?酒散之後,那巡撫悄悄向吳六奇探問,這位貴客是否朝中紅員。吳六奇微微一笑,說道:“老兄當真聰明,鑒貌辨色,十有九中。“這句話本來意存譏諷,說他這第十次卻猜錯了。豈知那巡撫竟會錯了意,隻道查伊璜真是欽差,心想這位查大人在吳提督府中居住,已給他巴結上了,吳提督向來和自己不甚投機,倘若欽差大人回京之後。奏本中對我不利,那可糟糕,回去後備了一份重禮,次日清晨,便送到提督府來。

吳六奇出來見客,說道查先生昨晚大醉未醒,府台的禮物一定代為交到,一切放心,不必多所掛懷。巡撫一聽大喜,連連稱謝而去。消息傳出,眾官員都知巡撫大人送了份厚禮給查先生。這位查先生是何來頭,不得而知,但連巡撫都送厚禮,自己豈可不送?數日之間,提督府中禮物有如山積。吳六奇命帳房一一照收,卻不令查先生得知。他每日除了赴軍府辦理公事外,總是陪著查伊璜喝酒。

這一日傍晚時分,兩人又在華亭涼台中對坐飲酒。酒過數巡,查伊璜道:“在府上叨擾多日,已感盛情,晚生明日便要北歸了。“吳六奇道:“先生說那裡話來?先生南來不易,若不住上一年半載,決計不放先生回去。明日陪先生到五層樓去玩玩。廣東風景名勝甚眾,幾個月內,遊覽不儘。”

查伊璜乘著酒意,大膽說道:“山河雖好,已淪夷狄之手,觀之徒增傷心。”吳六奇臉色微變,道:“先生醉理,早些休息罷。”查伊璜道:“初遇之時,我敬你是個風塵豪傑,足堪為友,豈知竟是失眼了。”吳六奇問道:“如何失眼?”查伊璜朗聲道:“你具大好身手~,不為國民出力,卻助紂為虐,作朝廷的鷹犬,欺壓我大漢的百姓,此刻兀自洋洋得意,不以為恥。查某未免羞以為友。“說著霍地站起身來。

吳六奇道:“先生噤聲,這等話給人聽見了,可是一場大禍。“查伊璜道:“我今日還當你是朋友,有一番良言相勸。你如不聽,不妨便將我殺了。查某手縛雞之力,反正難以相抗。“吳六奇道:“在下洗耳恭聽。“查伊璜道:“將軍手綰廣東全省兵符,正事起義反正的良機。登高一呼,天下響應,縱然大事不成,也教清廷破膽,轟轟烈烈的乾它一場,才不負你天生神勇,大好頭顱。”

吳六奇斟酒於碗,一口乾了,說道:“先生說得好痛快!”雙手一伸,嗤的一聲響,撕破了自己袍子衣襟,露出黑髦髦的胸膛,撥開胸毛,卻見肌膚上刺著八個小字:“天地父母,反清複明。”

查伊璜又驚又喜,問道:“這……這是什麼?”吳六奇掩好衣襟,說得:“適才聽得先生一番宏論,可敬可佩。先生不顧殞身滅族的大禍,披肝瀝膽,向在下指點,在下何乾再行隱瞞。在下本在丐幫,此刻是天地會的洪順堂紅旗香主,誓以滿腔熱血,反清複明。”查伊璜見了吳六奇的胸口刺字,更無懷疑,說得:“來將軍身在曹營心在漢,適才言語冒犯,多有得罪。”六奇大喜,心想這“身在曹營心在漢”,那是將自己比作關雲長了,道:“這等比喻,可不敢當。”查伊璜道:“不知何謂丐幫,何謂天地會,倒要請教。”

吳六奇道:“生請再喝一杯,待在下慢慢說來。”當下二人各飲了一杯。

吳六奇道:“由來已久,自宋朝以來,便是江湖上的一個大幫。幫中兄弟均是以行乞為生,就算是家財豪富之人,入了丐幫,也須散儘家資,過叫化子的生活。幫中幫主以下是四大長老,其下是前後左右中五方護法。在左護法,在幫中算是八袋弟子,位份已頗不低。後來因和一位姓孫的長老不和,打起架來,在下其時酒醉,失手將重傷。不敬尊長已是大犯幫規,毆傷長老更是大罪,幫主和四長老集議之後,將在下斥革出幫。那日在府上相遇,先生請我飲酒,其時在下初遭斥逐,心中好生鬱悶,承蒙先生不棄,胸懷登時舒暢了不少。”查伊璜道:“原來如此。”

吳六奇道:“第二年春,在西湖邊上再度相逢,先生折節下交,譽我是海內奇男子。在下苦思數日,心想我不容於丐幫,江湖上朋友都瞧我不起,每日裡爛醉如泥,自暴自棄,眼見數年之間,就會醉死。這位查先生卻說我是位奇男子,難道就此一蹶不振,再無出頭之日?過不多時,清兵南下,我心下憤怒,不明是非,竟去投效清軍,立了不少軍功,殘殺同胞,思之好生慚愧。”。查伊璜正色道:“這就不對了。兄台不容於丐幫,獨來獨往也好,自樹門戶也好,何苦出此下策,前去投效清軍?“吳六奇道:“在下愚魯,當時未得先生教誨,乾了不少錯事,當真該死之極。“查伊璜點頭道:“將軍既然知錯,將功贖罪,也還不遲。”

吳六奇道:“後來清兵席卷南北,我也官封提督。兩年之前,半夜裡忽然有人闖入我臥室行刺。這刺客武功不是我的對手,給我拿住了,點燈一看,竟然便是昔年給我打傷的那位丐幫孫長老。他破口大罵,說我卑鄙無恥,甘為異族鷹犬。他越罵越凶,每一句話都打中了我心坎。這些話有時我也想到了,明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很是不對,深夜捫心自問,好生慚愧,隻是自己所想,遠不如他所罵得那麼痛快明白。我歎了口氣,解開他被我封住的穴道,說道:‘孫長老,你罵得很對,你這就去罷!"他頗為詫異,便即越窗而去。”

查伊璜道:“這件事做對了!”

吳六奇道:“其時提督衙門的牢獄之中,關得有不少反清的好漢子。第二天的清早,我尋些藉口,一個個將他們放了,有的說是捉錯了人,有的說不是主犯,從輕發落。過了一個多月,那位孫長老半夜又來見我,開門見山的問我,是否已有了悔悟之心,原意反清立功。我拔出刀來,一刀斬去左手兩根手指,說:“吳六奇決心痛改前非,今後聽從孫長老號令。"伸出左手,果然無名指和小指已然不見,隻剩三根手指。

查伊璜大拇指一豎,讚道:“好漢子!”

吳六奇繼續說道:“孫長老見我意誠,又知我雖然生性魯莽,說過的話倒是從未失言,便道:“很好,待我回覆幫主,請幫主的示下。“十天之後,孫長老又來見我,說幫主和四長老會商,決定收我回幫,重新由一袋弟子做起。又說丐幫已和天地會結盟,同心協力,反清複明。那天地會是台灣國姓爺鄭大帥手下謀主陳永華陳先生所創,近年來在福建,浙江。廣東一帶,好生興旺。孫長老替我引見會中廣東洪順堂香主,投入天地會。天地會查了我一年,交我辦了幾件要事,見我確是忠心不貳,最近陳先生從台灣傳訊來,封我為洪順堂香主之職。”

查伊璜索然不明白天地會的來曆,但台灣國姓爺延平郡王鄭成功孤軍抗清,精忠英勇,天下無不知聞。這天地會既是他手下謀主陳永華所創,自然是同道中人,當下不住點頭。吳六奇又道:“國姓爺昔年率領大軍,圍攻金陵,可惜寡不敵眾,退回台灣,但留在江浙閩三省不及退回的舊部官兵卻著實不少。陳先生暗中聯絡老兄弟,組成了這個天地會,會裡的口號是‘天地父母,反清複明’,那便是在下胸口所刺的八個字。尋常會中兄弟,身上也不刺字,在下所以自行刺字,是學一學當年嶽武穆"儘忠報國"的意思。”

查伊璜心下甚喜,連喝理兩杯酒,說道:“兄台如此行為,才真正不愧為海內奇男子之稱了吳六奇道:“‘海內奇男子’,在下愧不敢當,隻要查先生認我是個朋友,姓吳的已快活不已了。我們天地會總舵主陳永華陳先生,又有一個名字叫作陳近南,那才著實響當當的英雄好漢,江湖上說起來無人不敬,有兩句話說的好:‘平生不識陳近南,就稱英雄也枉然。"在下尚未見過陳總舵主之麵,算不了什麼人物。”查伊璜想象陳近南的英雄氣概,不禁神往。斟了兩杯酒,說道:“來,咱們為陳總舵主乾一杯!”

兩人一口飲乾。查伊璜道:“查某一介書生,於國於民,全無裨益。隻須將軍那一日乘機而動,奮起抗清,查某必當投效軍前,稍儘微勞。”

自這日起,查伊璜在吳六奇府中,與他日夜密談,商討抗清的策略。吳六奇說道:“天地會的勢力已逐步擴展到北方諸省,各個大省之中都已開了香堂。查伊璜在吳六奇幕中直耽了六七月之久,這才回鄉。回到家裡,卻大吃一驚,舊宅旁竟起了好大一片新屋,原來吳六奇派人攜了廣東大小官員所送的禮金,來到浙江查伊璜府上大興土木,營建樓台。

查伊璜素知黃宗羲和顧炎武誌切興複,奔走四方,聚合天下英雄豪傑,共圖反清,因此將這件事毫不隱瞞的跟他說了。

黃宗羲在舟中將這件事源源本本的告知了呂留良,說道:“此事若有泄漏,給清廷先下手為強,伊璜先生和吳將軍固是滅族之禍,而反清的大業是折了一條棟梁。“呂留良道:“除了你我三人之外,此事自是決不能吐露隻字,縱然見到伊璜先生,也絕不能提到廣東吳將軍的名字。“黃宗羲道:“伊璜先生和吳將軍有這樣一段淵源,朝中大臣對吳將軍倚畀正殷,吳將軍出麵給伊璜先生說項疏通,朝廷非賣他這個麵子不可。”呂留良道:“黃兄所見甚是,隻不知陸,範二人,如何也和伊璜先生一般,說是"未見其書,免罪不究"?難道他二人也有朝中有力者代為疏通嗎?”黃宗羲道:“吳將軍替伊璜先生疏通,倘若單提一人,隻怕惹起疑心,拉上兩個人來陪襯一下,也未可知。”呂留良笑道:“這等說來,範陸二人隻怕直到此刻,還不知這條命是如何拾來的。”顧炎武點頭道:“江南名士能多保全一位,也就多保留一份元氣。”

他三人所談,乃當世最隱秘之事,其時身在運河舟中,後艙中隻有呂室母子三人,黃宗羲又壓低了嗓子而說,自不虞為旁人竊聽,舟既無牆,也不怕隔牆有耳了。不料顧炎武一句話剛說完,忽聽得頭頂喋喋一聲怪笑。三人大吃一驚,齊喝:“什麼人?”卻更無半點聲息。三人麵麵相覷,均想:“難道真有鬼怪不成?”

三人中顧炎武最為大膽,也學過一點粗淺的防身武藝,一凝神間,伸手入懷,摸出一把匕首,推開窗門,走向船頭,凝目向船篷頂瞧去,突然船篷竄起一條非黑影,撲將下來。顧炎武喝道:“是誰?”舉匕首向那黑影刺去。但覺手腕一痛,已給人抓住,跟著後心酸麻,已給人點中了穴道,匕首脫手,人也給推進船艙之中。黃走向和呂留良見顧炎武給人推進艙來,後麵站著一個黑衣漢子,心中大驚,見那漢子身材魁梧,滿麵獰笑。呂留良道:“閣下黑夜之中擅自闖入,是何用意?”

那人冷笑道:“多謝你們三個挑老子發財哪。吳六奇要造反,查運河要造反,鼇少保得知密報,還不重重有賞?嘿嘿,三位這就跟我上北京去作個見證。”

呂顧黃三人暗暗心驚,均深自悔恨:“我們深宵在舟中私語,還是給他聽見了,我們行事魯莽,死不足惜,這一下累了吳將軍,可壞了大事。”

呂留良道:“閣下說什麼話,我們可半點不懂。你要誣陷好人,儘管自己去乾,要想拉扯上旁人,那可不行。”他決意以死相拚,如給他殺了,那便死無對證。

那大漢冷笑一聲,突然欺身向前,在呂留良和黃宗羲胸口各點一點,呂黃二人登時也動彈不得。那大漢哈哈一聲,說道:“眾位兄弟,都進艙來罷,這一次咱們前鋒營立的功勞可大著啦。”後梢幾個人齊聲答應,進來了四人,都是船家打扮,一齊哈哈大笑。

顧黃呂三人麵麵相覷,知道前鋒營是皇帝的親兵,不知如何,這幾人竟會早跟上自己,扮著船夫,一直在船篷外竊聽。黃宗羲發呂留良也還罷了,顧炎武這十幾年來足跡遍神州,到處結識英雄豪傑,眼光可謂不弱,對這幾名船夫竟沒留神。

隻聽一名親兵叫道:“船家調過船頭,回杭州去,有什麼古怪,小心你的狗命。”後梢上那掌舵的梢公應道:“是!”

掌舵梢公是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兒,顧炎武雇船時曾跟他說過話,這梢公滿臉皺紋,彎腰如弓,確是年長搖櫓拉纖的模樣,當時見了便毫不起疑。沒想到這老梢公雖是貨真價實,他手下的船夫都掉了包,自是眾親兵威逼之下,無可奈何,隻怪自己但顧得和黃呂二人高談闊論,陷身危局而不自知。

那黑衣大漢笑道:“顧先生,黃先生,呂先生,你們三位名頭太大,連京裡大老爺們也知道了,否則我們也不會跟上了你們,哈哈!”轉頭向四位屬下道:“咱們得了廣東吳提督謀反的真憑實據,這就趕緊去海寧把那姓查的抓了去來。這三個反賊倔強的緊,逃是逃不了的,得提防他們服毒跳河。你們一個釘住一個,有什麼岔子,乾係可不小。”那四人應道:“是,謹遵瓜管帶吩咐。”瓜管帶道:“回京後見了鼇少保,人人不愁生官發財。”一名親兵笑道:“那都是瓜管帶提拔栽培,單憑我們四個,那有這等福分?”

船頭忽然有人嘿嘿一笑,說道:“憑你們四人,原也沒這等福分。”

船艙門呼的一聲,向兩旁飛開,一個三十來歲的書生現身艙口,負手背後,臉露微笑。瓜管帶道:“官老爺們在這裡辦案,你是誰?”那書生微笑不答,邁步踏進船艙。刀光閃動,兩柄單刀分從左右劈落。那書生閃身避過,隨即欺向瓜管帶,揮掌拍向他頭頂。瓜管帶忙伸左臂擋格,右手成拳,猛力擊出。那書生左腳反踢,踹中了一名親兵胸口,那親兵大叫一聲,登時鮮血狂噴。另外三名親兵舉刀或削或剁。船艙中地形狹窄,那書生施展擒拿功夫,劈擊勾打,咯的一聲響,一名親兵給他掌緣劈斷了頸骨。瓜管帶右掌拍出,擊向那書生的後腦。那書生反過左掌,砰的一聲,雙掌相交,瓜管帶背心重重撞上船艙,船艙登時塌了一片。那書生連出兩掌,拍在餘下兩名親兵的胸口,咯咯聲響,二人肋骨齊斷。

瓜管帶縱身從船艙缺口中跳將出去。那書生喝到:“那裡走?”左掌急拍而出,眼見便將擊到他背心,不料瓜管帶正在此時左腳反踢,這一掌恰好擊在他的足底,一股掌力反而推著他向前飛去。瓜管帶急躍竄出,見岸邊有一株垂柳掛向河中,當即抓住柳枝,一個倒翻筋鬥,飛過了柳樹。

那書生奔到船頭,提起竹篙,揮手擲出。

月光之下,竹篙猶似飛蛇,急射而前。但聽得瓜管帶“啊“的一聲長叫,斥革已插入他後心,將他釘在地上,篙身兀自不住晃動。

那書生走進船艙,解開顧黃呂三人的穴道,將四名親兵的屍體拋入運河,重點燈燭。顧黃呂三人不住道謝,問起姓名。

那書生笑道:“賤名適才承蒙黃先生齒及,在下姓陳,草字近南。


最新小说: 渣雌回歸後,美強慘父子超粘人 混在半島當神豪 惡雌凶猛,玩轉十個獸夫 做我們這行的最忌諱愛上客人 懵了,傅總前妻偷偷給他生個崽 東京:我能召喚九尾狐特遣隊 大唐:從太子李承乾到諸天聖皇! 黎明之蛛 抄家夜覺醒,八歲奶團撕聖旨救侯府 離婚而已,挖我雙眼做什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