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聽到鑼聲,披衣起身,一名侍衛來報慈寧宮中出了事,什麼事卻說不清楚。他正自急,見韋小寶進來,忙問:“太後安好?出了什麼事?”
韋小寶道:“太後叫奴才今晚先回自己屋去睡,明天再搬進慈寧宮去,沒……沒想到宮裡出了事。不知什麼,奴才這就去瞧瞧。”康熙道:“我去給太後請安,你跟著來。”韋小寶道:“是。”康熙對母後甚有孝心,不及穿戴,披了件長袍便搶出門去,快步而行,一麵問道:“太後要你服侍,你怎麼又到我這裡?”韋小寶道:“奴才聽得鑼聲,擔心又來了刺客,一心隻掛念著皇上,忙不迭奔來,真……真是該死。”
康熙一出寢宮,左右太監,侍衛便跟了一大批,十幾盞燈籠在身周照著。他見韋小寶衣衫頭發極是紊亂,哪知道他是在太後床底鑽進鑽出,還道他忠心護主,一心一意的隻掛念著皇帝,來不及穿好衣服,就趕來保護,頗感喜慰。
行出數丈,兩名侍衛奔過來稟告:“刺客擅闖慈寧宮,害死了一名太監,一名宮女。”康熙忙問:“可驚動了太後聖駕?”那侍衛道:“多總管已率人將慈寧宮團團圍住,嚴密保護太後。”康熙略感放心。
韋小寶心道:“他便是帶領十萬兵馬來保護慈寧宮,這會兒也已遲了。”
從乾清宮到慈寧宮相距不遠,繞過養心殿和太極殿便到。隻見燈籠火把照耀如同白晝,數百名侍衛一排排的站著,彆說刺客,隻怕連一隻老鼠出鑽不過去。眾侍衛見到皇帝,一齊跪下,康熙擺了擺手,快步進宮。
韋小寶掀起門帷。康熙走進門去,隻見寢殿中箱籠雜物亂成一團,血流滿地,橫臥著兩具□首,隻嚇得心中突突亂跳,叫道:“太後,太後!”
床上一人低聲道:“是皇帝麼?不用擔心,我沒事。”正是太後的聲音。
韋小寶這一驚非同小可,心想:“原來老婊子沒死。我做事當真胡塗,先前乾麼不在她身上補上一劍?她沒死,我可得死了。”回過頭來,便想發足奔逃,卻見門外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侍衛,逃不了三步便會給人抓住,隻嚇得雙足發軟,頭腦暈眩,便欲摔倒。康熙來到床前,說道:“太後,您老人家受驚了。孩兒保護不周,真是罪孽深重,那些飯桶侍衛,一個個得好好懲辦才是。”太後喘了口氣道:“沒……沒什麼。不一個太監和宮女爭鬨……互相毆鬥而死,不乾侍衛們的事。”康熙道:“太後身子安好?沒驚動到您老人家?”太後道:“沒有!隻是我瞧著這些奴才生氣。皇帝,你去罷,叫大家散去。”
康熙道:“快傳太醫來給太後把脈。”韋小寶縮在他身後,不敢答應,隻怕給太後瞧見,又怕一開口就給認了出來。太後道:“不,不用傳太醫,我睡一覺就好。這兩人……這兩個奴才□首……不用移動。我心裡煩得很,怕吵,皇帝,你……你叫大家快走。”她說話聲音微弱,上氣不接下氣,顯是受傷著實不輕。
康熙很是擔心,卻又不敢違命,本想徹查這太監和宮女如何毆鬥,惹得太後如此生氣,兩人雖已身死,卻犯了這樣的大罪,還得追究他們家屬,可是聽了太後的話,顯然不願張揚,連□首也不許移動,隻得向太後請了安,退出慈寧宮。
韋小寶死裡逃生,雙腳兀自發軟,手扶牆壁而行。
康熙低頭沉思,覺得慈寧宮中今晚之事大是突兀,中間必不隱秘,但太後的意思明明擺著叫自己不可理會。他沉思低頭,走了好長一段,這才抬起頭來,見韋小寶跟在身後,問道:“太後要你服侍,怎地你又跟著來了?”
韋小寶心想反正天一亮便要出宮逃走,大可信口開河,說道:“先前太後說道心裡煩得很,一見到太監便生氣。奴才見到太後聖體不大安適,還是彆去惹太後煩惱為妙。”
康熙點了點頭,回到乾清宮寢殿,待服侍他的眾監都退了出去,說道:“小桂子,你留著!”韋小寶應了。
康熙從東到西,又從西到東的踱來踱去,踱了一會,問道:“你看那太監和宮女,為什麼鬥毆而死?”韋小寶道:“這個我可猜不出。宮裡很多宮女太監脾氣都很壞,動不動就吵嘴,有時不暗中打架,隻是不敢讓太後和皇上知道罷了。”康熙點點頭道:“你去吩咐大家,你事不用再提,免得再惹太後生氣。”韋小寶道:“是!”康熙道:“你去罷!”
韋小寶請了安,轉身出去,心想:“我這一去,永遠見你不著了。”回頭瞧了一眼。康熙也正瞧著他,臉上露出笑容,道:“你過來。”韋小寶轉過身來。康熙揭開床頭的一隻金盒,拿出兩塊點心,笑道:“累了半天,肚裡可餓了罷!”將點心遞給他。
韋小寶雙手接過,想起太後為人凶險毒辣,寢宮裡暗藏男人,終有一天會加害皇上。他一切蒙在鼓裡,什麼都不知道。皇帝對待自己,真就如是朋友兄弟一般,若不能這事跟他說,他給太後害死,自己可太也沒有義氣。想到此處,眼前似乎出現了康熙全身筋骨俱斷,橫□就地的慘狀,心中一酸,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。
康熙微笑道:“怎麼啦?”伸手拍拍他肩頭,道:“你願意跟我,是不是?那也容易,過幾天等太後好了,我再跟太後說老實說,我也舍不得你。”
韋小寶心情激動,尋思:“陶宮娥說,我如吐露真情,皇帝不免要殺我滅口。英雄好漢什麼都能做,就是不能不講義氣,大丈夫死就死好了。”將兩塊點心往桌上一放,握住了康熙的手,顫聲道:“小玄子,我再叫你一次小玄子,行嗎?”
康熙笑道:“當然可以。我早就說過了,沒人之處,咱們就跟從前一樣。你又想跟我比武,是不是?來來來,放馬過來。”說著雙手一翻,反握住了他雙手。
韋小寶道:“不忙比武。有一件機密大事,要跟我好朋友小玄子說,說是決不能跟我主子萬歲爺說。皇上聽了之後,就要吹我腦袋。小玄子當我是朋友,或者不要緊。”
康熙不知事關重大,少年心情,隻覺得十分有趣,忙拉了他並肩坐在床沿上,說道:“快說,快說!”韋小寶道:“現下你是小玄子,不是皇帝?”康熙微笑道:“對,我現下是你的好朋友小玄子,不是皇帝。一天到晚做皇帝,沒個知心朋友,也沒什麼味道。”韋小寶道:“好,我說給你聽。你要砍我腦袋,也沒法子。”康熙微笑道:“我乾麼要殺你?好朋友怎能殺好朋友?”
韋小寶長長吸了口氣,說道:“我不是真的小桂子,我不是太監,真的小桂子已給我殺了。”康熙大吃一驚,問道:“什麼?”
韋小寶便將自己出身來曆簡略說了,接著說到如何被擄入宮,如何毒瞎海天富雙眼,如何冒充小桂子,海天富如何教武等情,一一照實陳說。
康熙聽到這裡,笑道:“他媽的,你先解開褲子給我瞧瞧。”
韋小寶知道皇帝精明,這等大事豈可不親眼驗明,當即褪下了褲子。
康熙見他果然並非淨了身的太監,哈哈大笑,說道:“原來你不是太監。殺了個小太監小桂子,也沒什麼大不了。隻不過你不能再在宮裡住了。要不然,我就派你做禦前侍衛的總管。多隆這□武功雖然不錯,辦事可胡塗得很。”
韋小寶係上褲子,說道:“這可多謝你啦,不過隻怕不成。我聽到跟太後有關的幾件大秘密。”
康熙道:“跟太後有關?那是什麼?”問到這兩句話時,心中已隱隱覺得有些不對。
韋小寶咬了咬牙,便述說那晚在慈寧宮所聽到太後和海天富的對答。
康熙聽到父皇順治竟然並未崩駕,即是在五台山清涼寺出家,這一驚固然非同小可,這一喜尤其是如顛如狂。他全身發抖,握住了韋小寶雙手,顫聲道:“這……這當真不假?我父皇……父皇還在人世?”韋小寶道:“我聽到太後和海天富二人確是這麼說的。”
康熙站起身來,大聲叫道:“那……那好極了!好極了!小桂子,天一亮,咱們立即便往五台山去朝見父皇,請他老人家回宮。”
康熙君臨天下,事事隨心所欲,生平唯一大憾便是父母早亡。有時午夜夢回,想到父母之時,忍不住流淚哭泣。此刻聽得韋小寶這麼說,雖仍不免將信將疑,卻已然喜心翻倒。
韋小寶道:“就隻怕太後不願意。她一直瞞著你,這中間是有重大緣故的。”康熙道:“不錯,那是什麼緣故?”他一聽到父親未死,喜悅之情充塞胸臆,但稍一凝思,無數疑竇立即湧現。韋小寶道:“宮中大事,我什麼都不明白,隻能將太後和海天富的對答據實說給你聽。”康熙道:“是,是,快說!快說!”
聽韋小寶說到端敬皇後和孝康皇後如何為人所害,康熙跳起身來,叫道:“你……你說孝康皇後,是……是給人害死的?”韋小寶見他神色大變,雙眼睜得大大的,臉上的肌肉不住牽動,不禁害怕,顫聲道:“我……我不知道。隻聽海天富跟太後是這麼說的。”康熙道:“他們怎地說?你……你再說一遍。”
韋小寶記性甚好,重述那晚太後與海天富的對答,連二人的聲調語氣也都學得極像。
康熙呆了半晌,道:“我親娘……我親娘竟是給我害死的?”韋小寶道:“孝康皇後就是……是……是你母親?”康熙點了點頭,道:“你說下去,一句也不可遣遺漏。”心中一酸,淚水涔涔而下。
韋小寶接著述說凶手用“化骨綿掌”先害死端敬皇後的兒子榮親王,再害死端敬皇後和貞妃,順治出家後,太後又害死孝康皇後,殮葬端敬皇後和貞妃的仟作如何奉海天富之命赴五台稟告順治,順治如何派海天富回宮徹查,卻說他眼睛瞎了之後,敵不過太後,以致對掌身亡。
康熙定了定神,詳細盤問當晚情景,追查他所聽到的說話,反複細問,料定韋小寶決無可能捏造此事,抬起頭想了一會,問道:“你為什麼直到今天,才跟我說?”
韋小寶道:“這件事關涉太大,我哪敢亂說?可是明天我要逃出宮去,再也不回來了,想到你孤身在宮在極是危險,可不能再瞞。”康熙道:“你為什麼要出宮?怕太後害你?”韋小寶道:“我跟你說,今晚死在慈寧宮的那個宮女,是個男人,是太後的師兄。”太後宮中的宮女竟然是個男人,此事自然匪夷所思,但康熙這晚既聽到自己已死的父皇竟然未死,而母親又是為一向端莊慈愛的太後所暗殺,再聽到一個宮女是男人假扮,已絲毫不以為奇,何況眼前這個小太監也就是假扮的,問道:“你又怎麼知道?”
韋小寶道:“那晚我聽到了太後跟海天富的說話後,太後一直要殺我滅口。”當下將太後如何派遣瑞棟,柳燕,以及眾太監先後來加害自己等情一一說了,又說到在慈寧宮中聽到一個男子和太後對答,兩人爭鬨起來,那男子假扮的宮女為太後所殺,太後卻也受了傷。他這番話說話當然不儘不實,既不提起陶宮娥,也不說自己殺了瑞棟和柳燕,偷了幾部《四十二章經》等情。
康熙沉吟道:“這人是太後的師兄?聽他口氣,似乎太後尚愛另一人的挾製,那會是什麼人?難道……難道這人知道太後寢殿在有個假宮女,因此……”韋小寶聽他言語涉及太後的“奸清”,不敢接口,隻搖了搖頭,過了一會,才道:“我也想不出。”
康熙道:“傳多隆來。”
韋小答應了,心想:“皇帝要跟太後翻臉,叫多隆捉拿老婊子來殺頭?我到底是快快逃走好呢?還是留著再幫他?”
多隆正自憂心如焚,宮裡接連出事,自己脖子上的腦袋就算不搬家,腦袋上的帽子、帽子之上的頂子,總是大大的不穩,聽得皇帝傳呼,忙趕進乾清宮來。康熙吩咐道:“慈寧宮沒什麼事,你立即撤去慈寧宮外所有侍衛。太後說聽到侍衛站在屋外,心裡就煩得很。”多隆見皇上臉色雖然頗為古怪,卻沒半句責備的言語,心中大喜,忙磕了頭出去傳令。
康熙又將心中諸般疑團,細細詢問韋小寶,過了良久,料知眾侍衛已撤,說道:“小桂子,我和你夜探慈寧宮。”
韋小寶道:“你親自去探?”康熙道:“正是!”一來事關重大,不能單是聽了一個假冒小太監的一麵之辭,便對撫養自己長大的母後心存懷疑;二來“犯險夜探”,是學武之人非做不可之事,有此機會,如何可以輕易放過?自己是皇帝,不能了宮一試身手,在宮裡做一下“夜行人”,卻也是聊勝於無。隻不過下旨先令慈寧宮守衛儘數撤走,自己再去“夜探”,未免不合“武林好手”的身分而已。
韋小寶道:“太後已將她師兄殺了,這會兒正在安睡養傷,隻怕探不到什麼。”
康熙道:“沒有探過,怎知探不到什麼?”當即換上便裝,腳下穿了薄底快靴,便是當日跟韋小寶比武的那一身裝束,從床頭取過一柄腰刀,懸在腰間,從乾清宮側門走了出去。
眾侍衛,太監正在乾清宮外層層守衛,一見之下,慌忙跪下行禮。康熙喝令:“大家站住,誰也不許亂動。”這是皇帝聖旨,誰敢有違?二百餘侍衛和太監就此直挺挺的站在原地,一動也不動。
康熙帶著韋小寶,來到慈寧宮,見靜悄悄的已無一人。時之間,心中思湧如潮,又是悲若,又是煩躁,聽得太後的咳嗽聲音,既想衝進去摟著她痛哭一場,又想叉住她脖子厲聲質問,到底父皇和自己親生母後是怎樣了?他一時盼望小桂子所說的全是假話,又盼望他所說的絲毫不假。他不住發抖,寒毛直豎,涼意直透骨髓。
太後房中燭火未熄,忽明忽暗映著窗紙。過了一會兒,聽得一個宮女的聲音道:“太後,縫好了。”太後“嗯”了一聲,說道:“把這宮女……宮女的死□,裝……裝在被袋裡。”那宮女道:“是。那太監的死□呢?”太後怒道:“我隻叫你裝那宮女,你……你又管什麼太監?”那宮女忙道:“是!”接著便聽到物件在地下拖動之聲。
康熙忍耐不住,探頭去窗縫中張望,可是太後寢殿窗房的所有縫隙均用油灰塞滿,連一條細縫也沒有。他往日曾聽韋小寶說過江湖上夜行人的行事訣竅和禁忌,那都是轉述茅十八從揚州來到北京之時一路上所說的。此時窗戶無縫,正中下懷,當下伸指沾了唾液,輕輕濕了窗紙,指上微微用力,窗上便破了個小孔,卻無半點聲息。
他就眼張去,見太後床上錦帳低垂,一名年輕宮女正在將地下一具□首往一隻大布袋中塞去,□首穿的是宮女裝束,可是頭頂光禿禿地一根頭發也無。那宮女將□首塞入袋中,拾起地下的一團假發,微一疑,也塞進了布袋,低聲道:“太後,裝……裝好啦!”
太後道:“外邊侍衛都撤完了?我好像聽到還有人聲?”那宮女走到門邊,向外一張,說道:“沒人了。”太後道:“你把口袋拖到荷花塘邊,在袋裡放四塊大石頭,用……用繩子……將袋子紮住了……咳……咳……把袋子推落塘裡。”那宮女道:“是。”聲音發抖,顯得很是害怕。太後道:“袋子推下池塘之後,多扒些泥土拋在上麵,彆讓人瞧見。”那宮女又應道:“是。”拖著袋子,出房走向花園。
康熙心想:“小桂子說這宮女是個男人,多半不錯。這中間若不是有天大隱情,太後何必要沉□入塘,滅去痕跡?”見韋小寶便站在身邊,不自禁的伸手去,握住了他手。兩人均覺對方手掌又濕又冷。
過了一會兒,聽得撲通一聲,那裝□首的布袋掉入了荷塘,跟著是扒土和投泥土入塘的聲音,又過了一會,那宮女回進寢殿。韋小寶早就認得她聲音,便是那小宮女蕊初。
太後問道:“都辦好了?”蕊初道:“是,都辦好了。”太後道:“這裡本來有兩具□首,怎麼另一具不見了?明天有人問起,你怎麼說?”蕊初道:“奴才……奴才什麼也不知道。”太後道:“你在這裡服侍我,怎會什麼也不知道?”蕊初道:“是,是!”太後怒道:“什麼是,是?”
蕊初顫聲道:“奴才見到那死了的宮女站起身來,原來她隻是受傷,並沒有死。她慢慢的……慢慢的走出去。那時候……那時候太後正在安睡,奴才不敢驚動太後,眼見那宮女走出了慈寧宮,不知道……不知道到哪裡去啦。”太後歎了口氣,說道:“原來這樣,阿彌陀佛,她沒死,自己走了,那倒好得很。”蕊初道:“正是,謝天謝地,原來她沒死。”
康熙和韋小寶又待了一會,聽太後沒再說話,似已入睡,於是悄悄一步步的離開,回到乾清宮。隻見一眾侍衛監仍是直挺挺的站著不動。康熙笑道:“大家隨便走動罷!”他雖笑著說話,笑聲和話聲甚為乾澀。
回入寢宮,他凝視韋小寶,良久不語,突然怔怔的掉下淚來,說道:“原來太後……太後……”韋小寶也不知說什麼話好。
康熙想了一會,雙手一拍,兩名侍衛走到寢殿門口。康熙低聲道:“有一件事情,差你二人去辦,可不能泄漏出去。慈寧宮花園的荷塘中,有一隻大口袋,你二人去抬了來。太後正在安睡,你二人倘若發出半點響聲,吵醒了太後,那就自己割了腦袋罷。”兩人躬身答應而去。康熙坐在床上,默不作聲,反複思量。
隔了好半晌,終於兩名侍衛抬了一隻濕淋淋的大布袋,來到寢殿門外。
康熙道:“可驚醒了太後沒有?”兩名侍衛齊道:“奴才們不敢。”康熙點了點頭,道:“拿進來!”兩名侍衛答應了,將布袋拿進屋來。康熙道:“出去罷!”
韋小寶等兩名侍衛退出寢殿,帶上了門,上了閂,便解開布袋上的繩索,將□首拖了出來。見□首臉上胡子雖剃得極光,須根隱約可見,喉頭有結,胸口平坦,自是個男子無疑。這人身上肌肉虯結,手指節骨凸起,純是一副久練武功的模樣。看來此人假扮宮女,潛伏宮中隻是最近之事,否則以他這副形相,連做男人也是太醜了,如何能假扮宮女而不給發覺?
康熙拔出腰刀,割破此人的褲子,看了一眼之後,惱怒之極,連揮數刀,將他腰胯之間斬得稀爛。
韋小寶道:“太後……”康熙怒道:“什麼太後?這賤人逼走我父皇,害死我親娘,穢亂宮廷,多行不義。我……我要將她碎□萬段,滿門抄斬。”韋小寶籲了口長氣,登時放心:“皇上不再認她是太後,這老婊子不論做什麼壞事,給我知道了,他也不會殺我滅口。”
康熙提刀又在□首上剁上一陣,一時氣憤難禁,便欲傳呼侍衛,將太後看押起來審問,轉念一想:“父皇未死,卻在五台山出家,這是何等大事?一有泄漏,天下官民群相聳動,我可萬萬鹵莽不得。”說道:“小桂子,明兒一早,我便跟你去五台山查明真相。”
韋小寶應道:“是!”心中大喜,得和皇帝同行,到五台山去走一遭,比之悶在北京城裡自是好玩得多了。
但康熙可遠比韋小寶見識明白,思慮周詳,隨即想到皇帝出巡,十分隆重,至少也得籌備布置好幾個月,沿途百官預備接駕保護,大費周章,決不能說走便走;又想自己年幼,親政未久,朝中王公大臣未附,倘若太後乘著自己出京之機奪政篡權,廢了自己,另立新君,是可慮;又如父皇其實已死,或者雖然尚在人世,卻不在五台山上,自己大張旗鼓的上山朝見,要是未能見到,不但為天下所笑,抑且是貽笑後世。
他想了一會,搖頭道:“不行,我不能隨便出京。小桂子,你給我走一遭罷。”韋小寶頗感失望,道:“我一個去?”康熙道:“你一個人去。侍得探查明白,父皇確是在五台山上,我在京裡又布置好了對付那賤人的法子,咱二人再一同上山,以策萬全。”
韋小寶心想皇帝既決定對付太後,自己去五台山探訪,自是義不容辭,說道:“好,我就去五台山。”
康熙道:“我大清規矩,太監不能出京,除非是隨我同去。好在你本來不是太監。小桂子,你以後不做太監了,還是做侍衛罷。不過宮裡朝裡的人都已認得你,忽然不做太監,大家會十分奇怪。嗯,我可對人宣稱,為了擒拿鼇拜,你奉我之命,假扮太監,現下元凶已除,自然不能老是假扮下去。小桂子,將來你讀點書,我封你做個大官兒。”
韋小寶道:“好啊!隻不過我一見書本子就頭痛。我少讀點書,你封我的官兒,也就小些好了。”
康熙坐在桌前,提起筆來,給父皇寫信,稟明自己不孝,直至此刻方知父皇尚在人世,民中歡喜逾恒,即日便上山來,恭迎聖駕回宮,重理萬機,而兒子亦得重接親顏,寫得幾行字,忽想:“這封信要是落入旁人手中,那可大大不妥。小桂子倘若給人擒獲或者殺死,這信就給人搜去了。”
他拿起了那頁寫了半張的信紙,在燭火上燒了,又提筆寫道:“敕令禦前侍衛副總管欽賜黃馬褂韋小寶前赴五台山一帶公乾,各省文武官員受命調遣,欽此。”
寫畢,蓋了禦寶,交給韋小寶,笑道:“我封了你一個官兒,你瞧是什麼。”
韋小寶睜大了眼,隻識得自己的名字,和“五、一、文”三個字,一共六個字,而“韋”字和“寶”字也跟“小”字上下相湊才識得,要是分開,就認不準了,搖頭道:“不識得是什麼官。是皇上親封的,總不會是小官罷?”
康熙笑著將那道敕令讀了一遍。韋小寶伸了伸舌頭,道:“是禦前侍衛副總管,厲害,厲害,還賞穿黃馬褂呢。”康熙微笑道:“多隆雖是總管,可沒黃馬褂穿。你這事如能辦得妥當,回宮後再升你的官。隻不過你年紀太小,官兒太大了不像樣,咱們慢慢來。”韋小寶道:“官大官小,我也不在乎,隻要常常能跟你見麵,那就很好了。”
康熙又喜又悲,說道:“你此去一切小心,行事務須萬分機密。這道敕令,如不是萬不得已,不可取出來讓人見到。這就去罷!”
韋小寶向康熙告彆,見東方已現出魚肚白,回到屋裡,輕輕開門進去。
方怡並沒睡著,道:“你回來了。”韋小寶道:“萬事大吉,咱們這就去宮罷。”沐劍屏迷迷糊糊的醒轉,道:“師姊很是擔心,怕你遇到危險。”韋小寶笑問:“你呢?”沐劍屏道:“我自然也擔心。你沒事罷?”韋小寶道:“沒事,沒事。”隻聽得鐘聲嫌詔,宮門開啟,文武百官便將陸續進宮候朝。韋小寶點燃桌上蠟燭,察看二人裝束並無破綻,笑道:“你二人生得太美,在臉眄擦些泥沙灰土罷。”沐劍屏有些不願意,但見方怡伸手在地下塵土往臉上搽去,也就依樣而為。韋小寶將從太後床底盜來的三部經書也包入包袱,摸出那枝銀釵,遞給方怡,說道:“是這根釵兒罷?”
方怡臉上一紅,慢慢伸手接過,說道:“你甘冒大險,原來……原來是去為我取這根釵兒。”心中一酸,眼眶兒紅了,將頭轉了過去。
韋小寶笑道:“也沒什麼危險。”心想:“這叫做好心有好報,不去取這根釵兒,撈不到一件黃馬褂。”他帶劣鄴人從禁宮城後門神武門出宮。其時天色尚未大亮,守門的侍衛見是桂公公帶同兩名小太監出宮,除了巴結討好,誰來多問一句?
方怡出得宮來,走出十餘丈後,回頭向宮門望了一眼,百感交集,真似隔世為人。
韋小寶在街邊雇了三頂小轎,吩咐抬往西長安街,下轎另雇小轎,到天地會落腳處兩條胡同外下轎,說道:“你們沐王府的朋友,昨逃詡出城去了。我得跟朋友商議商議,且看送你們去哪裡。”他做了欽賜黃馬褂的禦前侍衛副總管,自覺已成了大人,加之有欽命在身,去查一件天大的大事,突然收起了油腔滑調,再者師父相距不遠,可也不敢放肆。方怡問道:“你……你今後要去哪裡?”韋小寶道:“我不敢再在北京城多耽,走得越遠越好,要等到太後死了,事平之後,才敢回來。”方怡道:“我們在河北石家莊有個好朋友,你……你如不嫌棄,便同……便同去暫避一時可好?”沐劍屏道:“好啊,你是我們的救命恩人,大家是自己人。三個人一起趕路,也熱鬨些。”兩人凝望著他,均有企盼之意,沐劍屏顯得天真熱切,方怡則微含羞澀。韋小如不是身負要務,和這兩個俏佳人結伴同行,長途遨遊,原是快活逍遙之極,此刻卻不得不設法推托,說道:“我還答應了朋友去辦一件要緊事,這時候不能就去石家莊。你們身上有傷,兩個姑娘兒家趕路不便,我得拜托一兩個靠得住的朋友,護送你們前去。咱們且歇一歇,吃飽了慢慢商量。”當下來到天地會的住處。守在胡同外的弟兄見到是他,忙引了進去。馬彥超迎了出來,見他帶了兩名小太監,甚是詫異。韋小寶在他耳邊低聲道:“是沐家小公爺的妹子,還有一個是好師姊,我從宮裡救出來的。”
馬彥超請二女在廳上就坐,奉上茶來,將韋小寶拉在一邊,說道:“總舵主昨晚出京去了。”韋小寶大喜,他一來實在怕師父查問武功進境,二來又不知是否該將康熙所命告知,聽說已然離京,心頭登時如放下一塊大石,臉上卻裝作失望之極,頓足道:“這……這……這……唉,師父怎地這麼快就走了。”馬彥超道:“總舵主吩咐屬下轉告韋香主,說他老人家突然接到台灣的急報,非趕回去處理不可。總舵主要韋香主一切小心,相機行事,宮中如不便再住,可離京暫避,又說要韋香主勤練武功,韋香主身上的傷毒不知已全清了沒有,如果身子不妥,務須急報總舵主知道。”韋小寶道:“是。師父惦記我的傷勢武功,好教人心中感激。”他這兩句話倒是不假,聽得師父在匆忙之際還是記掛著自己身子,確是感念,又問:“台灣出了什麼事?”馬彥超道:“聽說是鄭氏母子不合,殺了大臣,好像生了內變。總舵主威望極重,有甚麼變亂,他老人家一到必能平息,韋香主不必憂慮。李大哥、關夫子、樊大哥、風大哥、玄貞道長他們都跟著總舵主去了。徐三哥和屬下留在京,聽韋香主差遣。”韋小寶點點頭,說道:“你叫人去請徐三哥來。”心想:“八臂猿猴”徐天川武功既高,人又機警,而且是個老翁,護送二女去石家莊最好不過。又想:“台灣也是母子不和,殺人生事,倒跟北京的太後,皇帝一樣。”他回到廳上,和方沐二人同吃麵點。沐劍屏吃得小半碗麵,便忍不住問道:“你當真不能和我們同去石家莊嗎?”韋小寶向方怡瞧去,見她停箸不食,凝眸相看,目光中殊有殷切之意,不由得胸口一熱,便想要二女跟著自己去五台山,但隨即心想:“我去辦的是何等大事?帶著這兩個受傷的姑娘上道,礙手礙腳,受人注目,那是萬萬不可。”歎了口氣。道:“我事了之後,便到石家莊來探望。你們的朋友住在哪裡?叫什麼名字?”方怡慢慢低下了頭,用筷子挾了一根麵條,卻不放入口裡,低聲道:“那位朋友在石家莊西市開了一家騾馬行,他叫快馬宋三。”韋小寶道:“快馬宋三,是了,我一定來探望你們。”臉上出現頑皮神色,輕聲道:“我又怎能不來?怎舍得這一對羞花閉月的大老婆,小老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