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仿佛這件事情,他自己有親自參與一樣。”
“我當時就調侃他說,那你如果感覺這夢是真的,那就趕緊想想,看看這地方在哪?”
“然後他告訴我說,好像是在一個沿江的倉庫。”
“沿江倉庫?”也是聽到這裡,顧晨和盧薇薇忍不住異口同聲。
似乎這一切,都跟大家猜測的一樣。
這個所謂的沿江倉庫,其實就是濱江貨場的二號倉庫。
而那具腐爛的屍體,就是顧晨從那邊倉庫的廢舊房間內找到的。
這恰恰驗證,王嘉耀所說的這些情況,並非虛構,而是實際發生的事情。
那當年那場所謂的埋屍,實際上,或許那名死者還活著,又或者說,是半死不活。
想到這裡,顧晨心裡也是一陣滴咕。
感覺王嘉耀可能真的有參與過當年的埋屍,而且他可能就是真正的凶手。
或許是因為多年前犯下的罪惡,讓他心理變得扭曲。
因此,這才導致噩夢纏身,才導致他這幾年精神失常,性格也逐漸變得孤僻起來。
所以,才用一種上吊的方式,好讓自己徹底解脫。
似乎,這一切都合情合理,但是王欣雨在這個環節中,又起到一個什麼角色呢?
畢竟,濱江貨場的二號倉庫裡,埋藏著一具腐爛的屍體,這是王欣雨用血書告訴自己的。
王欣雨將這一切公之於眾,顯然是想讓警方將屍體挖出,然後對屍體的身份展開調查。
“這不就是王欣雨希望看到的嗎?難道說,王欣雨還另有目的?她的目的,難道是想讓警方關注王嘉耀?”
顧晨心裡尋思,感覺這事似乎有些道理。
可是,王嘉耀死後,王欣雨為什麼下落不明?
還是說,王欣雨當年也跟王嘉耀一起,參與了那場埋屍事件?
後來王欣雨因為良心譴責,過意不去,所以才開始向警方坦白。
而王嘉耀得知情況後,最後選擇在水庫山上,用上吊的方式結束生命?
“可是,既然已經做出選擇,那王嘉耀為什麼還要一大早,跟早餐店老板約好釣魚呢?這不是多此一舉嗎?”
“用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,顯然是在糾結中做出的決定,而這個決定,必然是深思熟慮。”
“可一大早還跟早餐店老板約好釣魚,之後就選擇用這種方式結束生命,未免轉變也太快了吧?”
顧晨心裡想著,但還是不能接受這種現實。
畢竟,人的生死,豈能在一瞬間決定?
顧晨感覺,如果王嘉耀已經做出了上吊的決定,那必然不會在生命的最後,還約早餐店老板一起垂釣。
這說明,王嘉耀的想法,並不是用這種方式結束自己。
而且,顧晨也從早餐店老板這裡了解到,王嘉耀有著強烈的賣房衝動,準備將房產變現,然後用這些錢去安度晚年。
很顯然,王嘉耀的想法非常現實主義,也帶著理想主義。
可這件事情都沒有完成,王嘉耀會忽然選擇自殺嗎?顯然不太可能。
越來越多的證據,都在不斷提醒自己。
顧晨的腦海中,此刻也是一陣翻江倒海。
感覺如果自己是王嘉耀,那絕對不會留下太多遺憾,就這麼一走了之。
又或者,王嘉耀的確有這個想法。
可是自己跟王嘉耀接觸情況來看,發現當時王嘉耀的情況趨於平穩,麵對自己的詢問,也是對答如流,絲毫不慌。
要知道,顧晨辦理過的桉子不少,在看人方麵,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。
一般人看著自己的雙眸,想要在自己麵前撒謊騙人,基本上都能被顧晨看穿。
可當時王嘉耀的反應,完全符合正常人的基本情況,除非王嘉耀內心足夠強大,否則要想騙過顧晨,顯然有些力不從心。
“先生。”顧晨在一陣內心糾結過後,也是緩緩說道:
“你覺得王嘉耀是個怎樣的人?”
“呃。”似乎這個問題有些深奧,中年男子也是愣了一下。
見顧晨依舊用期待的眼神看向自己時,中年男子猶豫再三,也是思考著說:
“他是怎樣的人?這個……怎麼說呢?”
“我認識他這麼多年,感覺應該是個挺灑脫的人,哦對了,之前聽說他離婚,甚至連孩子都判給了前妻。”
“所以我就感覺,這人應該挺不靠譜的,至少孩子應該爭取一下吧?但並沒有。”
“後來吧,在我跟他慢慢接觸來看,我發現他這人不僅靠譜,而且還是個會過日子的好男人。”
“所以我也很不理解,他的生活為什麼會一團糟?而且,他內心平靜,能夠待在水庫工作,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。”
顧晨聽著中年男子的慢慢講述,自己也在同時記錄。
抬頭看著中年男子,顧晨又問:“你覺得,他會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嗎?用你客觀的角度來回答。”
顧晨之所以讓中年男子,用客觀角度來回答,顯然也是不想讓中年男子,過度感情用事。
不希望中年男子,因為跟王嘉耀關係不錯,就偏袒王嘉耀。
但中年男子,顯然也是知道這些,在短暫猶豫之後,中年男子卻說了一個讓顧晨感到意外的回答。
《大明第一臣》
“會吧,如果用客觀的角度來分析,我覺得,他或許做過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。”
話音落下,現場忽然間安靜下來。
雙方看著彼此,似乎都感覺氣氛變得有些古怪。
也就在此時,一名中年女子打破了尷尬。
“老板,幫我拿兩個燒餅,還有一瓶牛奶,要熱的。”
“哦。”反應過來的中年男子,這才從剛才幾乎要窒息的氣氛中緩過神來,趕緊抽身走了過去:“你要的東西。”
“謝謝。”中年女子掃碼付款之後,直接扭頭便走。
而此時回過頭來的中年男子,也是繼續與顧晨解釋說:“我相信,他王嘉耀肯定做過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,如果放在之前,我不相信,但是今天他死了,我感覺有必要說出來。”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