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北口在北京密雲東側。
從沈陽出發,先往北到科爾沁沙地,再沿著西遼河(西拉木倫河)往西,接著到赤峰,然後順著老哈河南下到平泉,跨過灤河到灤平,就可以抵達古北口。
或者從遼寧朝陽出發,沿著盧龍道前半段,再轉到平泉-灤平,同樣可以抵達。
這條路,其實也是鬼子修建錦承鐵路的路線,作為全麵侵華時第二條入侵華北的道路。
原本這條路同樣山路崎嶇,難以通行,但如今鬼子修通了鐵路,卻是基本打通了關隘。
東北1937年鐵路圖,黃色部分下半段就是承錦線
第三條路,則是從沈陽出發,沿著西遼河(西拉木倫河)往西到內蒙古高原,再繞到張家口,最後南下到居庸關(昌平西北)。這條路最遠,要多繞&bp;1200&bp;多裡。
不過,繞路雖多,卻也是三條道路中唯一可以通行馬車,運輸糧秣的道路,道路條件較好。
曆史上,滿清在吳三桂投降獻山海關之前,幾次成功入寇都是走的第三條路。
不過,曆史上滿清早已經收服了蒙古,因此無需擔憂這條關鍵的河穀被截斷。
但如今八路軍遠征,這條道路是機械化部隊除卻山海關、古河口外唯一可以通行的缺口,自然極為關鍵。
“西拉木倫河河穀現在是什麼情況,有多少鬼子兵力?”
“說來也是運氣,在全麵侵華之前,鬼子為了防備毛熊從西拉木倫河河穀攻入東四省,專門在那裡駐守了一個守備師團。
不過隨著毛熊和漢斯大戰,鬼子和毛熊簽訂合約,以及鬼子轉向南線,鬼子駐防在那裡的部隊早已經撤離,僅有一個大隊的鬼子駐防在不遠處的縣城裡。
目前我偵察營部隊已經抵達河穀東側附近,隱蔽在燕山山脈和大興安嶺山脈中,隨時可以前出阻擊該大隊防禦河穀。
由於那裡並未通行鐵路,最近的鐵路站點為通遼城,因此鬼子發現我軍意圖後,至少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大規模增援該河穀。
隻要我軍夠快,就可以趕在鬼子增援之前抵達並占領河穀,防止鬼子將我軍封鎖在關外。”
劉長青詳細說著。
這些謀劃,其實都是張雲、老家、總部等多次研究過的內容。
如今一問一答,不過是張雲查遺補漏的一種方式。
“如果我軍機械化部隊未能快速抵達呢?偵察營不過兩千多人,且沒有多少重武器,很難擋住敵人。”
“老家在去年就已經安排之前撤離東北的抗日聯軍重新進入東四省,且大部分都在大興安嶺活動。
如今有一部分部隊已經在河穀周邊大概40多公裡處活動,必要時可以安排該部隊南下增援。”
由於擔心抗日聯軍泄露進攻計劃,因此老家並未告知聯軍八路軍的反攻計劃,僅僅是技巧性安排部分部隊抵近該片區域,就是打算必要時安排部隊頂上。
“另外,”劉長青有些敬佩的看著張雲。“司令您之前專門安排近5000多部隊開展了傘降訓練,必要時咱們可以向河穀附近空投傘兵,增援偵察營部隊!”
傘兵,同樣也是張雲手中的一張底牌。
雖然張雲沒打算安排傘兵像漂亮國空降師那樣空投到敵人腹部,但必要時同樣可以傘降增援。
“我們預計,一旦我軍通過河穀,鬼子必然會有極大反應,會通過鐵路網在通遼地區集結大量部隊。
我們將在那裡與敵人進行第一次戰役級彆決戰,擊潰鬼子第一波部隊後,沿著通遼南側鐵路或者沿著平原一路南下,直撲沈陽方向。
在吸引敵人增援沈陽的同時,轉而向錦州方向發起進攻,控製阜新、朝陽、錦州一帶,接應南線部隊並打通錦承/錦古線。
這就是我們的第一階段整體反攻計劃,一旦順利完成,我八路軍80餘萬部隊可以控製沈陽以西大片區域,並可以通過鐵路得到後方源源不斷的兵力和彈藥支持。”
“”
一處地主家堂屋裡,
距離正式反攻還有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