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相比於視覺,大廚們更相信自己的舌頭。
——
眼看著大家都鑽進了牛角尖。
王師傅將討論打斷,“既然大家都商量不出來,要不聽聽評委的看法。”
說完揮揮手。
一群工作人員端著托盤上台,將一份份同樣的“鹹燒白”還有餐具放在了評委們麵前。
這些評委各個都是美食家啊,早就心裡癢癢的不行了。
此時美食擺在麵前,至少有一半急不可耐夾起一片塞進嘴裡。
驚喜、享受、疑惑、快意,種種表情不一而足。
有心急者嘗完之後直接開始點評,“最標準的川蜀傳統鹹燒白做法,肉醃製時未用蔥薑,也沒用料酒和任何酒。芽菜中的薑末在蒸之前才放的,肉卻感覺出一絲腥膻。怎麼除的腥呢?我不理解……”
緊跟著第二位:“炸製使用的是豬油,而非素油,油味不同。”
第三位則說:“純肥肉,肥而不膩,保留肥肉的鬆軟口感和肉香,卻沒有絲毫油膩,我懷疑使用了雙蒸,蒸過兩遍去膩。”
第四位有不同意見:“雙蒸的話水分會太多,肉會水嘟嘟的。我覺著不是蒸兩遍,而是用的吸油方法,把肉埋進能吸收油脂的食材裡看,比如伊麵或者小米。”
話音剛落,又有一位猛然一拍桌子,“我想到了,這裡是天漢,聽說天漢有一種叫做香菇鮮的東西,從香菇中提煉的鮮味物質,不會會埋進香菇鮮,吸油的同時融進蘑菇味。”
此話一出,現場眾人紛紛表示讚同,分析的“太到位”了,合情合理。
不得不說,這些美食家們身上都有些真本事,細節拿捏的太到位了。
隻不過嘛,他們同樣被騙過了……
——
大廚那邊,見評審們的意見與自己一致,放心了不少。
高柄義笑著衝王師傅豎起大拇指,“王師兄真是厲害,給我們玩了一手見山還是山。”
隨後一指王師傅身邊的那盤“燒白”,“遠看是肉,見山是山。”
再一指麵前,“近看非肉,見山不是山。”
最後一指自己,“入口還是肉,見山還是山。”
隨後兩手一攤,衝周圍笑笑,“王師兄是在借菜講道啊,帶咱們認知事物的本質啊,吾輩將上下而求索。”
謔,原來這道菜還有如此深意。
幾位小輩大廚還真信了,抱拳拱手向王師傅施禮。
也就是王師傅輩分夠大,這邊地位最高的高柄義還得管他叫師兄呢。
換了旁人,這麼玩非被罵死不可。
而王師傅,笑的非常怪異,就跟偷到雞的狐狸似的。
看著高柄義直搖頭,“你啊,想的太多啦。公布答案吧,這就是蘑菇。”
話音剛落。
高柄義眉頭皺起,“不可能,我做過見過的蘑菇,至少四五百種,沒有一個能做出這種效果,尺寸軟爛就絕對做不出來。”
王師傅笑容更甚,同樣豎起大拇指,“說對了,這蘑菇你還真沒見過。”
高柄義還是不信,“即便我沒見過,這裡這麼多人,都是專業人士,怎麼可能都沒見過?”
王師傅繼續點頭,“說對了,還真都沒見過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