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蘑菇啊。
這才周一。
離周末《新味》開播還早著呢。
一天的直播看下來,看了閒適的鄉村,看見了106歲的老人瑞,知道了“爆米花”做的“可樂”味的白酒。
國之大,無奇不有。
白酒竟然還有甜的。
但是。
跟美味蘑菇沒關係啊。
蘑菇呢?
這不就來了麼。
滿世界“蹭熱度”的央視農業新媒體,咋可能放過這麼熱鬨的選題。
這次不但發視頻,人都來了。
應該說,人又來了。
駱一航帶著郭站長各處走了一圈,介紹了美味菇的情況之後。
周三。
央視農業的視頻發出。
“飽飽好,這兩天啊,一直收到私信,讓講講大蘑菇。”
“這是我們本行啊,必須得蹭,而且要光明正大的蹭。”
“今天咱就來講講大蘑菇,全稱是中國美味蘑菇,正正經經的學名。”
“以中國命名的新農作物,顧名思義,百分之百咱們原產。它的發現地點就在XJ,也就是當年的西域。”
“網上許多飽飽都在說,時隔兩千年的老祖宗嚴選嘛。”
“不過,飽飽們更關心的應該是美味,它憑什麼能用美味這個詞當名字。”
“這點啊,就得從它的生長環境說起。”
“與大家的傳統印象不同,中國美味蘑菇是生長在沙漠裡的。”
“具體說,應該是現在是沙漠,之前是沼澤地,長滿了蘆葦的沼澤。”
“沙漠之下,有豐富的腐殖質提供它生長所需的營養。”
“全身藏在沙子裡麵,遮擋烈日照射和保持水分不被蒸發。”
“也正是因為如此隱秘,所以它在2015年才被發現。”
“同樣也是因為它生長的環境人跡罕至,動物都少見,所以這種蘑菇沒有天敵,不需要防備動物吃它,防禦屬性全點在抗旱了。”
“也讓它長成了非常懂事的蘑菇。”
“中國美味蘑菇,含有33%的蛋白質,以及足足十七種氨基酸,其中68.1%是人體必需氨基酸,也就是人無法自己合成,需要通過食物獲取的營養成分。”
“更是有高達5.4%的鮮味氨基酸,人為什麼會覺得一樣食物鮮美,美味,就是因為這些氨基酸成分。”
“咱們拿常見的香菇做下對比,香菇夠鮮美了吧,鮮味氨基酸含量2.2%。”
“中國美味蘑菇也是現在已知的,可食用菌菇中氨基酸成分種類最多的品種。”
“那麼有沒有比它更多的菌菇呢?沒有。同樣多的呢?有。”
“有一種白鱗蘑菇,同樣含有17種氨基酸,隻不過可惜,它有毒,而且質地堅韌,吃起來像嚼輪胎,還不能消化。它不能吃。”
“所以啊,想品嘗到十七種氨基酸的蘑菇,到底能有多鮮美,隻有中國·美味蘑菇一個選擇。”
“悄悄凡爾賽一下,昨天嘗了一次,舌頭差點吞下去。”
可想而知,視頻放到這裡的時候,肯定滿屏幕的我也要……
“而這中國美味蘑菇是如何發現的呢,就要從一個人說起,他就是華中農大、湖北農科院的王卓仁教授。”
“王卓仁教授是我國食用菌領域的專家,培育出八個香菇、木耳、白靈菇等新品種。”
“其中華香8號香菇已經遍布湖北,湖北飽飽們能買到的香菇,基本都是王卓仁教授在1999年培育的華香8號。”
“而王卓仁教授,還是一位非常資深的食用菌種質資源研究人員。”
“他走上這條路,還有一個故事……”
一個溫暖的故事。
王教授記得很清楚,那是1984年,他還是一個青蔥的大學生。
在那時候,學農,等於沒出息,想不開,腦子進水了。
家裡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學,你難道還想刨地!
其實現在也有,比如秦秋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