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禎借錢時死了不少人。
他們可不敢讓太子重走崇禎的老路。
畢竟誰也不敢保證下一個死的不是自己。
兵部右侍郎曹溶搖頭:“這個節骨眼...恐怕沒人願意借錢。況且以誰的名義借呢?南京朝廷?太子殿下?亦或是...你我?另外...太子殿下正在養病,無法出麵。”
兵部左侍郎任浚說道:“我有個辦法。”
“什麼辦法?”
“號召南京士紳商人捐錢。”
龐天壽想了想:“借錢都借不到,捐錢就更不可能了。即便有人捐錢,數量也可以少到忽略不計。”
任浚急了:“你說怎麼辦?總不能讓大軍就地籌糧吧?”
龐天壽眼前一亮:“就地籌糧也不是不行。”
高弘圖皺著眉:“什麼意思?縱兵劫掠是吧?”
龐天壽低聲解釋:“不是劫掠,是勸捐!大軍每到一處,就告知當地的百姓士紳或者地主,讓他們主動給勤王大軍捐錢糧。”
高弘圖繼續問:“如果不想捐呢?”
“不捐就不捐唄,但捐錢對他們來說有好處。”
“什麼好處?”
“可以承諾他們,等事態平息之後會減免他們的賦稅。”
任浚點頭:“這個辦法好像還行。”
“我覺得不行!”高弘圖反對,“諸位都是從底層乾起來的,上麵的政令到了底層會變得麵目全非。這道命令一旦下達,底層士兵輕則上門索要,重則直接搶奪!”
龐天壽冷哼道:“你要是覺得不行,就想一個行的辦法來!”
高弘圖同樣冷哼一聲,卻沒有說話。
他要是有辦法,也不至於大半夜的跑到這裡來議事。
由於實在沒有好的辦法,眾人隻能把就地籌糧的事敲定下來。
當天夜裡,消息便被送往前線。
勤王大軍兵分兩路。
東路軍由撫寧侯朱國弼,魏國公徐文爵,誠意伯劉孔昭以及忻城伯趙之龍率領。
西路軍由南京參讚機務兼直隸總督馬士英率領。
兩路大軍同時從南京出發。
西路軍渡過長江後直接向鳳陽府進軍,打算從那裡進入河南。
當天傍晚,西路軍來到滁州城下。
城中守將和官員都是東林黨的人,聽到勤王大軍抵達後立刻出城相迎。
西路軍兵不血刃拿下滁州後,於次日清晨朝著鳳陽府進兵。
與西路軍的情況不同,東路軍遇到了麻煩。
他們按照計劃渡過長江,兵臨揚州城下。
揚州知府是張煌言。
在東路軍抵達前,他就收到了太子發出的勤王檄文。
放下檄文,張煌言犯了難。
他並不清楚太子此舉到底是勤王,還是造反!
他可以支持勤王,但不能支持造反。
另外...
他不清楚崇禎到底有沒有事。
如果崇禎有事,勤王便是正義之舉,他可以響應。
如果崇禎沒事,那勤王大軍便師出無名。
他若響應,必然會受到牽連。
該怎麼辦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