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老友林則徐的交流,讓他更加篤定自己的想法。
“師夷長技以製夷”的雛形,慢慢誕生了。】
(好絕望)
(乾隆和發國國王長期通信)
(清知道外麵的情況,隻是他們不願意開民智罷了)
(皇室知道情況,百姓不知道)
(乾隆康熙時上層是知道的,慈禧那時候是真正的愚昧無知)
【清軍的節節敗退讓清廷的君臣陷入恐慌之中。
道光帝認為,貶謫了主戰的林則徐,戰爭就會自然而然的結束。
於是,林則徐被判戍守伊犁,不日就將啟程。
離亂之後,老友重逢,二人已知彼此境遇。
他們都知道天朝當前的處境,弄得不好,不是亡國,而是亡天下!
整個文明都麵臨著浩劫,當務之急就是讓國人,尤其是統治者知道世界的真相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!
中,需要一部更係統、更詳細的書籍,來喚醒國人!
談到此處,林則徐舉出自己編輯的《四洲誌》,這是他在禁煙中,為了了解敵情而收集的各國資料。
如今他將遠去戍邊,而且他也已年近花甲,在車馬不便的年代,此一去,可能就是訣彆。
他希望老友能以《四洲誌》為基礎,編撰出一部《海國圖誌》,使中原人,了解世界。
……
為了在漆黑的長夜裡撕開一道光,為了喚醒一個龐大又日漸衰朽的封建帝國,為了應付這場世界之大變局,魏源,鄭重地接受了這一重任。
……
回到揚州後,他開始廢寢忘食、孤注一擲般的編撰工作。
除了以《四洲誌》為基礎之外,為了使材料真實準確,他廣泛收集古今各家著述。
除了征引曆代史誌十四種,奏折十多件外,他還親自調查,收集材料,經過不懈努力,終於完成《海國圖誌》的初刻本。
這本書係統地介紹了世界形勢和西方國家的具體情況,囊括了世界地理、曆史、政治、經濟、宗教、曆法、文化、物產。
並提出了由自己多年心血凝結而成的偉大戰略——“師夷長技以製夷”。
為了讓統治者能更好的接受主張,儘快走向正道,他還特意出版了一本《聖武記》。
這本書收集了清朝開國以來,統治者各種風光偉烈的事跡。在歌頌這些事跡的同時,魏源才敢夾帶一些自己的意見,為“師夷長技以製夷”的策略做出鋪墊。
然而他的苦心孤詣、嘔心瀝血,最終還是沒能讓統治者和守舊派接受事情的真相。
當然,這其中也有帝國衰落慣性太大,難以挽回的現實原因。
總之,《海國圖誌》,沒能改變當時的中。】
(曆史就是科幻)
(揚州有魏源故居)
(殫精竭慮,可是叫不醒裝睡的人)
(淚目)
(怎麼這麼難啊……)
(那時候真的是絕地逢生)
——————
天幕之下,一些有識之人皆是扼腕歎息。
怎麼會,怎麼就偏偏走到這樣的地步了呢!
這可是中原啊,鐘靈琉秀,沃壤千裡的九州大地,為何會走到“師夷長技以製夷”這一步!!!
靠後的時空有些失魂落魄,他們沒有比此刻更清楚的感受到了中原逐步的衰弱。
趙匡胤想起如今中原尚不能一統,而外麵又不知是個什麼樣的狀況,都有些坐立不安,更彆提之後的明清兩朝了。
朱棣來回踱步,越想越氣。
這清到底是什麼狀況,怎麼就到了要“師夷長技”的地步了???
為何皇室知道外麵情形,而百姓不知,那當時的朝廷官員又知不知道?!
他聽到天幕說,這樣的危機,已經不是亡國,而是要亡天下,又想起他爹朱元璋當初是如何重新建立了大明,一時感物傷懷。
這也讓他愈發警惕。
不隻是大明周圍的這些個小國,海洋對麵那些遙遠的異國之邦,不可大意。
如今的信息不如後世通達,須得大明一步步往外探索。可惜《海國圖誌》這樣的好書他無法閱覽,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百勝啊。
朱棣琢磨著,得派人去更遠些的地方探一探。
最好能整理出類似《海國圖誌》這樣的書籍,方便大明之後的皇帝了解。誰敢像清那樣忽視怠慢,那就是不敬先祖,不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昏聵之君!!!
喜歡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請大家收藏101novel.com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101novel.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