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,二胎政策出台,京城房價漲幅不大。
2015年,為了促進消費,“金融財稅政策”出台,京城樓市波動也不大。
2016年,京城出台“京八條”,房價一下從4萬出頭飆漲到了均價5.7萬。
或許這也算是一條出路,陳景雲要把握限購之前的最後一次機會。理論上,在限購的2010年之前,你隻要有錢可以付全款,就不需要五年納稅證明和暫住證,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房子。
陳景雲通知徐姐姐和梁思雨,陳龍,準備好一切身份證明和隨身攜帶的換洗衣物。再過幾天要去京城考察項目。
唯一的難點在於:一般陳景雲出門辦事,公司的廣告安排全程都由徐姐姐安排。
而這次陳景雲自然需要徐姐姐陪同,處理房產萬一辦理手續需要的相關財務工作。
徐姐姐實在沒辦法走開,雖然現在的廣告收入,對於陳景雲來說隻能算是雞肋,但無疑麻雀小了也是肉,陳景雲還是無法割舍。
沒辦法,隻能帶上因為鄉村基新招聘的會計高筱琴,高筱琴則帶上了公司的兩套手續,公章,銀行卡。
進京之前,陳景雲是做過功課的,京城東城老破小居多,西城基本沒戲,朝陽房價相對較高而且學區房較少,海澱無疑是首選。
20世紀90年代中期,國家教委做出在全國建立1000所示範高中的決定。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乃至縣城,先後都形成了一大批重點小學、重點中學,這些中學分布集中於縣及縣以上的大中城市。
教育投入傾斜,教師資源傾斜,學生生源配置傾斜。隨著一係列重點學校政策的出台,最終形成了省、市、縣“層層級彆”的重點學校格局。
這樣不僅拉大了學校差距,使優質教育資源被少數人占用,還引起了教師收入的巨大差距,引發了教育不公平。
自20世紀90年代起,重點學校突出的教育效益,吸引著大量家長不惜動用社會資源,以將孩子送去名校為自豪。
這中間就產生了“分擇校”、“權擇校”、“錢擇校”等擇校方式。而擇校生又分為“指標生”、“條子生”、“關係生”、“票子生”等種類?
與此同時,重點學校的存在更加重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。而為了擴大被重點學校錄取的概率,家長還必須去學校指定的培訓機構去補習,俗稱“占坑費”。
這些亂象的背後,都是由於中小學和初中教育的資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的,而這種不平衡,繼而又引發了家長強烈的“擇校”衝動,和學校亂收費。
為解決擇校和亂收費,“就近入學”應運而生。
就近入學的前提是,儘可能的縮小區域內各個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。
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人人都想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,接受最優質的教育。而在重點學校、名校所在社區購置房產,就成了滿足“就近就學”門檻的最佳途徑。
“學區房”就這樣潛移默化的形成了。(www.101novel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