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與此相反的是雅食,曆史上許多文人雅士,雖然做不到“不食人間煙火”,但是追求風雅那還是吸煙刻肺的。
雅食通常是口味清淡,以花卉入饌。
比如《離騷》中有“朝飲木蘭之墜露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,南宋有用紫莖菊花和小米飯做成的“金飯”,《山家清洪》等書也收錄了以梅花、蓮花、菊花等不少用花卉做成的佳肴。
不僅如此,雅食還會與飲食活動和文化活動結合起來,比如曲水流觴。
魏晉之時,一些文人騷客會相約至山野流水處飲酒賦詩,還彆出心裁地將酒杯放在溪流中,任其漂流,酒杯漂到誰的麵前,誰就一飲而儘。】
“這花有什麼好吃的?”
“曲水流觴?那水裡不是有蟲子嗎?”
“那些文人身裡不知道有多少蟲子在爬……”
【當然了,在飯食上古人也不是隻需要“食”,還要有“飲”,“一簞食,一瓢飲”,這是古人一頓飯最基本、最普遍的飲食結構。
古代的飲品種類也很多,有記載的除了水,還有用米汁釀成的略帶酸味的酒——漿,一種釀造一宿即成的甜酒——醴,甚至是稀飯,都是常見的飲品。】
本想說自家吃飯並沒有飲品的百姓,結果就聽到了稀粥稀飯也算是飲品,那這麼說好像也沒錯……
“以前沒想過,現在想來的確是這樣。”
【說起來,食在以前是專指主食的,比如米、麵之類的,並不是泛稱。
但是在不同的朝代,穀物的稱謂也是不同的,我們從說法上看就可以看出某個朝代的主要穀物。
比如《詩》中常說“黍稷”,《孟子》中有“菽粟”,到了《史記》《漢書》中常說“稻麥”。
由此大致可以看出,春秋前之“黍稷”地位很高,“菽粟”\"在戰國以後才得以廣範圍種植。
隨著農業的發展,西漢末期的時候黍與稷漸漸的退出了六穀之列,成為了救荒作物。漢代後,華夏的飯食品類逐漸形成了稻穀第一,小麥次之的食用格局。】
“原來以後的人都不主吃黍米了……”
“他們的收成肯定很好吧!”
“真是羨慕啊!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吃飽呢?天幕為什麼不能賜予我們一場神跡呢?”
【其實與稻、麥相比,大豆作為主食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,但卻很早。
從有正式文字的商代開始,中原地區的大田作物就是以黍、稷占主要地位,到西周春秋時,黍稷仍是最重要的大田作物。
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中說,後稷“藝之在菽,荏菽旆旆”,“荏菽”就是大豆,而後稷是周族的始祖,受到周人的歌頌,這應是史實的反映,所以以此來說大豆的栽培距今至少已經有四千餘年了。】(www.101novel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