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不說初級曲譜和高級曲譜完全就是兩張譜子。
獨奏、合奏、交響樂的譜子也各有千秋。
但在樂器這條路上。
初學者打好基本功。
越往原作身上靠,越有名氣。
大師則是在爐火純青之後,再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。
越傳神、越有個人風格,名氣越大。
彈得再像也是彆人的。
但想學好,就得先彈得像。
怎麼彈得最像呢?
除了熟練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藝。
還得多聽原曲,多扒原譜。
此時此刻,有一份某某著名音樂大師原創手稿。
但是筆觸略微淩亂。
記錄曲譜音符的手法多帶了個人習慣,與如今所熟知的譜寫方式略有不同。
這個時候,就需要老師出麵,從作者的生平講到他的某些個人習慣,由曲譜背後的故事引入主題,最終一段一段掰開了揉碎了讓學生們消化。
當然,這些課程基本隻會出現在國內知名大學某某教授的某場講座之下。
但京裡國際音樂學院的學生卻是從初中開始,就已經接觸到這種層麵的知識和理論。
同時,這也是柏鳶的弱項。
畢竟吳舒婕隻能教給她演奏的技巧。
這些更為專業化、係統化的理論知識,隻有在學校才能學到。
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,自然就是實踐課。
如果按照專業藝考等級劃分,能在音樂學院學習的,早在小學就已經達到專業十級的程度。
倒不如說這才是入學的基本條件。
普通人器樂之路的終點,同樣也是他們器樂之路的起點。
在此基礎上深造,研學。
柏鳶最開始學琴是為了鍛煉身體陶冶情操,並不是要真的往音樂這條藝術之路上前行。
即便練習多年,也僅僅是習慣使然的興趣。
所以還沒參加過任何一場專業級彆的藝術考試。
僅有的幾次公開演奏,也是在幼兒園的畢業典禮,小學開學儀式和畢業儀式上演奏。
但這仍不影響她的專業性。
當她架好琴身,搭好琴弓的時候,老師也不免露出滿意的微笑。
對於他們來說,有時候僅僅隻是一個照麵,憑借架勢,就能看出學生的基本功、專業素養如何。
但當她熟練展示各種技巧,揉弦、撥弦、琵琶跳弓、人工梵音、頓音、連頓音、下連頓音的時候,也不免露出一絲驚豔。
尤其是在得知,她隻每天早晚各練一到兩個小時,授課也才一周兩次,每次也才兩三個小時的時候。
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。
怎麼說呢。
這種程度的訓練在他們看來不過是隨便玩玩的程度。
但正是‘隨便玩玩’,就幾乎能和他們高強度苦練後的成果相媲美,專業程度不相上下。
這就讓他們有點難蚌了。
雖然情感不到位,但技巧高超啊!
這個年紀的孩子,再天才,又有幾個能和真正練習了四五十年的大師相媲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