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巨打定主意抱蔡瑁大腿,因此不斷恭維。
蒯越在一旁聽得直皺眉,終於忍不住開口問吳巨道:“吳都尉,巴丘一戰,我方幾儘全功,但仍有不少長沙之兵僥幸逃脫,羅縣乃是潰兵南歸必經之地,不知吳都尉在羅縣,一共俘獲了多少潰兵?”
提到此事,吳巨內心就不免感到有些尷尬,強笑回道:“約有兩千餘人。”他沒敢說實話,其實實際人數隻有一千五百餘人。這件事無疑要怪劉宗,要不是他,吳巨豈會隻有這點收獲?
然而兩千餘人,在蒯越、蔡瑁眼中還是太少,據他們事後統計,從巴丘逃走的長沙士卒,大約有七八千人,吳巨身份未泄,扼守要地,以逸待勞……優勢多到數不清,怎麼才抓到這點人?
吳巨必須要給二人一個合理的解釋,不然他會被視為無能之輩,當即苦笑道:“不瞞二君,不知是誰,傳在下叛變,以致在潰兵之中,鬨得人儘皆知,對在下多加堤防,除了用強,彆無他法,因此才隻俘虜兩千餘人。”
蒯越再度問道:“吳都尉曆職內外,對長沙的情況想必了若指掌,足下可否知道,現今張羨手中,還剩下多少人馬?”
吳巨顯然考慮過這個問題,沉聲回道:“當有萬人。”
蒯越與蔡瑁不禁相視一眼,皆暗暗叫苦,張羨若是手中真的還有萬人,他們想要短時間內攻下堅城臨湘,無異於癡人說夢。
不過兩人心態很快又放平,他們本來也沒想過能夠一蹴而就掃平荊南,解決張羨。
張羨可不是什麼泛泛之輩,要知道,他控製的長沙、零陵、桂陽三郡,巔峰時期人口超過兩百五十萬。劉表實際控製的南郡、江夏郡、武陵郡、章陵郡及南陽郡部分,人口不及荊南三郡。
當然了,戰爭比的不單單是人口,劉表有大義名分,對治下控製力更強,麾下擁有無數人才,更有一支頗有戰力的大軍,武器鎧甲也更為精良……
總的來說,劉表對張羨有優勢,但絕非壓倒性優勢。隻是因為巴丘取得大捷,令蒯越和蔡瑁生出或許能夠快速平定荊南的念頭。然而事實卻絕非那麼簡單。
荊州大軍在羅縣休息一夜,次日繼續南下,吳巨率兵兩千隨行。
吳巨加入進來,武陵蠻卻離開了,他們接受荊州牧劉表的印綬及賞賜,才答應出兵長沙,打下巴丘後,他們的任務完成了,自然就要打道回府了。
蔡瑁愛武陵蠻驍勇善戰,想要以重利誘其等留在軍中效勞,卻為武陵蠻幾位精夫一口回絕。
他們是蠻子,卻非傻子,張羨的名聲,即使他們居於武陵郡諸河流峽穀,亦多有耳聞。
當初要不是劉表以荊州之主的身份,派使者對他們威逼利誘,他們都未必願意趟這趟渾水。
蒯越任由武陵蠻離去,不甚在意,這些武陵蠻走山險若履平地,山穀作戰,是其長處,攻城作戰,是其短處,接下來圍攻臨湘,他們基本幫不上什麼忙。
況且,如果武陵蠻久在軍中,必然會引起漢軍將士不悅,總體而言,弊大於利。
荊州大軍繼續南下,水軍為之先鋒,艨艟身覆牛皮,船型如梭;鬥艦戰棚女牆,甲士林立;樓船高大若山,威武壯觀。以數百艘計的戰艦層層疊疊、密密麻麻,擠滿整個江麵,觀者無不駭然。
荊州步騎大軍,總計超過三萬之眾,沿著湘江東岸行進,整支隊伍延袤十數裡,矛戟如林,旗幟飛揚,難望首尾。
荊州大軍水陸並進,直抵臨湘城下。
率先接戰的是雙方的水軍。蔡瑁統領的荊州水軍有樓船、艨艟、鬥艦數百艘,戰士過萬。
而長沙的水軍因為之前在巴丘,就已經遭到重創,如今僅剩下艨艟、鬥艦數十艘。
兩邊實力相差巨大,開戰僅僅不到一個時辰,長沙水軍就被蔡瑁的荊州水軍擊潰,殘存的船艦甚至不敢返回長沙營塢,直接舉帆劃棹,向南逃去。
水戰的失敗在張羨的意料之中,然而他真正擔心的卻不是荊州水軍,而是源源不斷到來的荊州步騎大軍。
原本他還想趁對方剛剛到來,立足未穩之際,派一支精兵出城突擊其前部,可他一見荊州軍軍容如此雄壯威武,心裡不由一涼,當即就熄了心思。並且對臨湘的未來,生出悲觀之意。
不過他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,他手中不僅有萬餘大軍,更有臨湘十萬居民鼎力支持,劉表大軍縱然人數再多,也難耐他何。
就在荊州大軍兵臨城下之際,劉祝和王彊展開劉景交給他們的最後一項任務:將臨湘以南,數十家船場,數以千計的人,全部遷走。這件事之前不方便做,隻有在這個時候,兵荒馬亂之際,才可實施。
所謂“南船北馬”,船匠在江南,是十分寶貴的人才,不管勢力大小,都需要他們為其造船,任何人都不會輕易傷害船匠。
船匠安全無憂,又祖祖輩輩居住於此,自然十分抗拒遷移。此時形勢危急,劉祝和王彊不得不動用一些粗暴的手段。
一開始王彊提議將幾個最死硬的船匠沉江,殺雞儆猴。
然而劉祝考慮到劉景素來看重名聲,這麼做無異於汙其名,隻是令士卒以刀矛脅迫,棍棒驅趕。
在此期間,劉祝和王彊看到了長沙水軍倉皇向南逃亡,也看到了在後麵不停追殺的荊州水軍。
幸虧兩人小心謹慎,身邊並沒有留大艦,隻留一些小船,不然必會遭到荊州水軍的攻擊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