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考以一個班為一個考場,學子們桌子拉開距離,放兩個夫子監考。
第一場試,題板上有三道題。
兩道表判題和一道五經題。
把題目抄到卷子上,學子們開始思考、提筆。
作弊是不可能的,兩個夫子教其他班級,睜大眼睛抓住作弊者。
這相當於間接提高自己班成績,不抓才怪。
考試共兩個時辰,可以提前交卷,卻中途不允許如廁。
如果考生非要堅持,出考場再不允許進來答卷,統統默認提前交卷。
所以說歲考不僅是對知識的檢驗,也是對意誌的磨礪。
考生腦子容量得大,膀胱容積也不能小。
交卷後,丙級一班的學子三五成群,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交流。
“王啟銘,你那篇向朝廷奏報,今年青州風調雨順、百姓安居樂業景況的表文,答上了沒有?”
“答上了。多虧小組幫扶互助,還有齋長循循善誘,我把民事糾紛案件的判詞也答上了,這場考試一點問題都沒有。”
王啟銘有些得意。
自從考中秀才後,他還沒有考過這麼滿意的試。
喜悅的同時,他看到初六,喊了一聲,忙跑過去道:“謝書賢,謝謝你,若非你幫助,今天的題我是做不出來,尤其是那道‘切磋琢磨’的截搭題······”
初六連連擺手道:“誇大了,誇大了,你本就聰明,不然也考不上秀才,我隻是督促你養成了學習的習慣,同時談了些答題的心得······”
都是有功名的人,謙虛還得有。
確實,如果不是他嚴格要求,他組內的人,好幾個表判題都會失分。
這類題類似於後世的應用文寫作,學生都熟視無睹,感到隻要考這樣的小作文,都能手到擒來。
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種文最注重格式和規矩。
初六要求他們反複書寫,才掌握要領。
你還彆不信,高考考個請假條,得滿分的能超過一半?
表判題就是給材料擬寫詔、判、表、誥等文,格式和規矩特彆多。
詔是皇帝發布的命令,判是司法判決的文書,表是臣子向皇帝上奏的文書,誥是皇帝對臣子的封贈命令。
這些是官方文書,考生不熟悉,做官後就是糊塗官。
“切磋琢磨”是道五經題,出自《詩經》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,其斯之謂與?”
簡單的截搭題,很容易找到出處,結合《詩經》,就能提煉出中心思想。
就是論述學習與修身的關係,一篇不少於300字的議論文。
其他組也興高采烈討論,看來他們也從幫扶中有所收獲。
公孫韜想走,但組員都圍過來。
“組長,今天的考題······”
“噓······”
高朗剛開口,公孫韜就把指頭放在嘴前,打斷用他的話,還很神秘地道,“告訴你一個考試秘訣,千萬不要把心思留在已經考過的試題上,要放鬆心情去迎接下一場。考過的題已經過去,對錯對你來說毫無意義,反而由於對答案,會增加自己心理負擔。咱們彆跟他們學,都回去複習,下一場才是最重要的······”
公孫韜說完就走了。
他清楚,高朗等人肯定考得不好。
他們平日不努力,小組中自己也沒有嚴格要求。
對答案肯定一片哀嚎,隻有被彆的組看笑話的份。
他才不管那麼多,他考好才是真的好。
歲考不像科舉考試,不是一場考完,閱卷後再考下一場,都是全部考完才集中閱卷。
第二場考完,學生炸裂了,紛紛議論試題。
初六倒覺得沒什麼。
兩道四書文和一首試帖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