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軫下山,初仕齊國。
楚國令尹昭陽率軍伐魏,連破八城,進而攻打齊國。兵鋒所向,魏、齊皆都不敵,兩國君臣皆驚。便在此時,陳軫自請為使,往說昭陽退軍。
齊宣王半信半疑,姑使其前往一試。
陳軫遂至楚營,來見令尹昭陽,賀其戰勝魏軍。
昭陽:齊與魏結盟,我今勝魏,卿有何可賀
陳軫:譬如舊君駕崩,新君即位,先賀後吊,禮之常也。
昭陽:我既獲勝,又有何可吊
陳軫:依楚國之法,覆軍殺將之功,官爵何也
昭陽:官為上柱國,爵為上執珪。
陳軫:貴於此者何也
昭陽:唯令尹耳。
陳軫:令尹貴矣!則若遇征伐,楚王非置兩令尹不可也。
昭陽:卿此言何意
陳軫:公不聞乎楚有祠者,賜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謂:“數人飲之不足,一人飲之有餘。請畫地為蛇,先成者飲酒。”一人蛇先成,乃左手持卮,右手畫曰:“吾能為之足。”人之蛇成,奪其卮曰:“蛇固無足,子安能為之!”遂飲其酒。為蛇足者,終亡其酒。
昭陽:此言又是何意
陳軫:今明公相楚攻魏,破軍殺將,並得八城,又移兵攻齊。是為名居足矣,官爵之上非可重也。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,身且死,爵且後歸,猶為蛇足也。
昭陽聽聞陳軫“畫蛇添足”高論,沉思片刻,深以為然,解軍而去,齊國由此得安。
此事之後未久,陳軫見在齊國不得重用,遂去齊至秦,西投秦惠文王,得與師兄張儀同事。未料張儀深忌陳軫之才,便向秦王獻諂,奏說陳軫欲背秦投楚。
秦惠文王信之,立刻找來陳軫,問其可有此事。
陳軫一口承認:臣欲棄秦投楚,其實不僅張儀知道,並秦國路人皆知也。
秦王由怒而奇:此為何故
陳軫答道:容臣說之,大王便明其中緣故。昔伍子胥忠於吳,天下皆知,諸侯皆望得此忠臣;曾參奉母至孝,天下皆知,人之父母皆望得此孝子。倘陳軫不忠於秦,楚王豈欲得我為臣故賣仆妾不出閭巷而售者,良仆妾也;出婦嫁於鄉曲者,良婦也。今陳軫不忠其君,楚亦何以軫為忠乎忠且見棄,軫不之楚何歸乎故此臣欲投楚,非但我師兄張儀知之,並秦國路人皆知也。
秦王聞而釋然,笑道:是我聽信諂言,錯怪賢卿。
於是便欲重用陳軫,而不責備張儀,且拜其為相。
陳軫見此,惟恐造成同門相殘,於是終於奔楚。
楚王見陳軫自秦國來投,以為間諜,故不予以重用,反命其出使秦國,以觀其行。
陳軫回至秦國,秦王便問:卿離我而去,可曾思念寡人相待之恩
陳軫答道:大王曾聞越人莊舄乎因在楚國為官,楚王不知其是否思念越國,問於眾官。便有人進言道:“此事易為判斷也。莊舄此時正在患疾,王可使人前往探視。病人最易泄露思念之情,隻聞其所雲,是楚言或是越語,便可知其心念何國也。”楚王稱善,遂遣使往探,莊舄所言果是越語。臣雖被師兄趕到楚國,可依然口操秦語;則思君之情,尚何疑哉!
秦王聞而大喜,遂不計陳軫背秦投楚之過,並向其問計:今韓、魏兩國交攻,將近一年。寡人欲出兵以勸,奈文武意見不一。若依卿計,則當如何
陳軫答道:大王未聞卞莊子刺虎之事乎卞莊欲殺二虎,館豎子勸曰:“今二虎爭食一牛,必一死一傷。彼時隻殺傷虎,則得殺二虎之名,豈不妙哉”卞莊子依其計行之,人果雲其一人能殺二虎。今韓魏相爭,不亦似此二虎乎
秦王稱善,待韓魏兩敗俱傷然後出兵,果然大獲全勝。
陳軫出使秦國,事畢歸楚,因無害於楚,便得楚王重用。
秦國因出兵攻韓,大敗韓軍於濁澤,俘其二將。韓大夫公仲遂向韓王獻計:大王可一麵遣使向楚國求救,一麵以五城為餌,使秦國南伐楚國,此謂移禍江南之計也。
韓王從之,於是分遣使節,說於楚、秦二王。楚王見韓國求救,議於眾臣。
陳軫進言:此移禍江南之計也。我可將計就計,當即告示全國,調兵遣將,揚言救韓;並遣使者齎禮前往韓國慰撫,以阻止秦、韓合兵攻我,此緩兵之計也。
楚王喜而從之。韓王果然中計,聽信楚國將要發兵救援韓國,便派人與秦國斷交宣戰。於是秦、韓複又大戰,韓國再敗。楚國坐山觀虎鬥,陳軫計策運用成功。
周慎靚王五年,巴、蜀二國相攻,都向秦國告急求救。
秦王欲助巴伐蜀,但顧慮道路險遠,又恐韓國躡足己後,故而猶豫不決。時有大將司馬錯,少梁人氏,亦是鬼穀門縱橫派門徒。於是向秦王進言,自請為將,出兵伐蜀。
師兄張儀不從,說道:何必舍近以求遠不如征討韓國。
秦惠王道:請道其詳。
張儀:若依臣之見,秦國當親魏善楚,去除兩麵後顧之憂,然後下兵三川,攻取新城、宜陽,以臨二周之郊。則據其九鼎,索按圖籍,挾天子以令於天下,天下莫敢不聽,此乃王霸之業。且臣聞爭名者於朝,爭利者於市。今三川與周室者,天下之朝市也,而王不爭焉,顧爭於戎翟,去王業遠矣!
司馬錯:師兄之言不然。臣聞欲富國者務廣其地,欲強兵者務富其民,欲王者務博其德,三資者備,而王隨之矣。今我秦國地小民貧,故臣願先從事於易。蜀乃西僻之國,而居戎翟之長,今有桀紂之亂,我趁機攻之,如使豺狼以逐群羊也。
張儀:若使不勝,一旦傾軍喪師,則其奈何
司馬錯:我若得蜀,足以廣國;取其財資,足以富民;繕兵不傷眾,而彼已服焉。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,利儘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,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,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。今若攻韓,劫持天子,先得惡名,而未必利也;又有不義之名,而攻天下所不欲,危矣!
秦惠王:何謂乎其危
司馬錯:臣請論其故。周,天下之宗室也;齊,韓之與國也。周自知失九鼎,韓自知亡三川,將二國並力合謀,以因乎齊、趙,而求解乎楚、魏。以鼎與楚,以地與魏,王弗能止也。此臣之所謂其危,故不如伐蜀也。
秦王讚道:卿言甚言。
乃從司馬錯之計,起兵伐蜀,十月取之。遂貶遷蜀王,降其封號為侯;以蜀地為秦郡縣,並使陳莊相蜀。蜀既屬秦,秦國更加富庶強盛,由此威壓諸侯。
公元前35年,周慎靚王在位六年駕崩,其子姬延即位,是為周赧王。
是年秦國攻奪韓國石章,韓國向秦國求和請成,並遣太子韓蒼到秦國為質子。
秦國複向西北,奪取義渠二十五城,使後方陣營大為穩定。
秦惠王:善之善哉,司馬錯之計也。我今欲東征韓國,未知可否
司馬錯:今巴蜀已均為秦國所有,更下義渠二十五城,再無後顧之憂。則或順江而下,直襲荊楚;又或東出,以征五國。秦統**,有何不可
張儀聞此,麵現慚愧之色。
鏡頭轉換,按下秦國,複說燕齊。
燕國易王噲在位,崇信儒家禪讓學說。蘇秦之弟蘇代時留燕國,與國相子之結為兒女姻親;客卿鹿毛壽亦附子之門下,便即一齊鼓動易王,使罷廢太子姬平,禪位於國相子之。
燕王噲樂而從之,便即禪位國相,自己北麵稱臣,出居彆宮。複將國內俸三百石以上官印收回,以便使子之重新任命各級官員,從而行使國王權力。
將軍市被不服,率本部軍馬攻打子之,激戰十餘日,死傷數萬之眾;勝負未分,又轉攻太子姬平。
子之由此抓住把柄,便以平叛為由,聚集舉國兵力,一戰擊潰叛軍,擒殺市被。然後下令通緝叛黨,捉拿太子。姬平微服逃往無終山,庶弟公子姬職流亡韓國。
燕國內亂長達數月之久,死者數萬,由此眾人恫恐,百姓離誌。
齊宣王聞說燕國大亂,便欲趁火打劫,因而問計於群臣。
客卿孟軻進言:今討燕國,是武王伐紂之機,不可失也。
眾將欲借此機建功,皆都附和孟子。
齊王聽從眾議,遂派人前往無終山,尋到燕太子姬平,接來齊都臨淄,對其說道:我聞太子正義,齊國雖小,不足以為輔翼,亦願聽從太子差遣,討逆複燕。
太子姬平聞此大喜,當即應允。齊宣王遂命匡章為將,率領五都之軍,連同邊境士卒,共起兵十萬,由渤海進兵,北伐燕國。
匡章出兵,凡五十日,兵不留行,長驅而入,直達燕都。
燕人因恨子之入骨,士兵不戰而降,百姓簞食壺漿,城門大開,以迎齊師。燕軍見齊兵眾盛,皆聳懼奔竄;惟子之自恃其勇,與鹿毛壽率兵拒戰於大衢。
戰未數合,燕軍兵士漸散,鹿毛壽戰死,子之身負重傷,力竭被擒。燕易王噲聞而哀歎,自縊於彆宮。蘇代煞是機靈,單車奔周,逃回故鄉。
匡章既占燕都,搗毀燕王宗廟,掠奪燕國重器,儘收燕府財寶,將子之押赴臨淄。燕地由此大半屬齊,匡章留屯燕都。
中山君見獵心喜,乘機發兵,攻占燕國城池數十座。
燕相子之被押至臨淄,聽候齊王發落。齊宣王便當眾臣及諸侯來使之麵,親自曆數子之諸項罪狀,下令淩遲處死,以其肉為醢,遍賜群臣食之。
齊宣王既殺子之,便問孟子:伐燕之時,眾卿或謂寡人勿取,或謂寡人取之。然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,五旬而舉之,人力不至於此。不取必有天殃。取之何如
孟子回答:取之而燕民悅,則取之。古之人有行之者,武王是也;取之而燕民不悅,則勿取。古之人有行之者,文王是也。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。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。豈有他哉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,如火益熱。亦運而已矣。
宣王又問:若取燕國,則諸侯必多謀伐寡人者,何以待之
孟子答道: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。燕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,故此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。若殺其父兄,係累其子弟,毀其宗廟,遷其重器,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。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,是動天下之兵也。
宣王又問:如之奈何
孟子答:王速出令,反其旄倪,止其重器,謀於燕眾,置君而後去之,則猶可及止也。
齊宣王聞而不悅,因此不聽。未料便因齊王遲疑,趙國卻已出手動作,輕取勝利果實。
趙國早欲吞並中山,袪除此一心腹大患,故而不願燕國破滅,使中山就此坐大。遂將公子職請到趙國,立為燕王,並派上將樂池率軍送歸。
燕太子姬平自然不從,即對姬職發起進攻,不許其入境。易王噲夫人欲使親生之子姬職為王,便親自修書遣使,向父親秦惠文王贏駟求援,請求發兵,以擊姬平。
秦惠文王既得女兒親筆書信,更欲趁此控製燕國,於是聯合魏國,齊向燕國進攻。經過激戰,燕太子姬平兵敗被殺,齊軍亦被秦魏聯軍驅出燕境。
姬職遂在秦軍護送下至國,在有易城就任王位,是為燕昭王,亦稱燕昭襄王。由是燕國複國,秦、燕結為聯盟。自此以後,有易城便被稱為燕下都。
昭王姬職繼位,傳檄燕都,告以恢複之義。各邑已降齊者,見到燕王檄文,皆又叛齊,複為燕守。匡章不能禁止,恐被秦、燕聯軍圍剿,隻得班師回齊。
燕昭王還於舊都,前以郭槐為相,修理宗廟,誌複齊仇,卑身厚幣,以招來賢士。
招賢榜文貼出多日,無人前來應聘。燕昭王大慌,遂召國相郭槐商議。
燕昭王:先王之恥,孤早夜在心。若得賢士可與共圖齊國者,孤願以身事之,絕無虛言。然懸榜多日,無人應征,奈何惟先生為孤擇其能人。
郭隗:臣聞古之人君,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裡之馬者。途遇死馬,旁人環而歎息曰:“此馬生時日行千裡,今死可惜。”涓人乃以五百金買其馬骨,囊負而歸。不期年,得千裡之馬來投者三匹。今王欲致天下賢士,便請以隗為馬骨;則賢於隗者,誰不求價而至哉
燕昭王信以為然,特為郭隗修築宮室,親執弟子之禮,北麵聽教。複於易水之旁築起高台,積金於上,以奉四方賢士,名曰招賢台,亦叫黃金台。於是燕王好士之名,傳布遠近。
期年之內,四方賢士雲集,接踵而至。劇辛自趙,蘇代自周,鄒衍自齊,屈景自衛,皆至燕都。燕昭王大喜,皆都拜為客卿,與謀國事。由是出兵,大破東胡,遷都薊城。
周赧王二年,戊申,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,楚懷王十六年。
秦將右更疾率軍討伐趙國,攻占藺地,俘虜趙將莊豹。秦惠文王異母弟樗裡子足智多謀,人稱智囊,不斷統兵作戰,拔城虜將,屢建戰功,由此被封為嚴君。
屈原因變法觸及貴族利益,被上官大夫誣陷,先被罷黜左徒官職,遷為三閭大夫,此年被流放漢北地區。在流放期間,撰寫《抽思》歌劇,以期能借此感化懷王。
秦惠文王欲攻打齊國,但慮齊、楚兩國結盟,便派張儀為使,前往楚國遊說楚懷王,以破其合縱聯盟。楚懷王深知張儀之能,待以上賓之禮,升殿召見,虛心求教。
懷王:先生至於僻邑,必有指教
張儀:大王若能聽臣,就請絕交齊國。秦王願獻商於六百裡以為王壽,並使秦女為王侍妾,秦、楚之間娶婦嫁女,永為兄弟之國。則北可弱齊,秦國亦得其利,此為上策。
楚懷王聞言,喜而允之。
諸臣聞訊來賀,唯獨陳軫不喜,力諫休要輕信張儀。
懷王:楚國不費一兵一卒,即得秦國六百裡,滿朝皆賀,唯獨卿阻,何也
陳軫:以臣看來,商於之地非但不能得,反使秦、齊聯合,共伐楚國。秦國之對楚如此恭敬,隻因齊楚聯盟故耳。今大王若因商於六百裡而絕齊,則必陷於孤立無援之局。秦國又何愛孤立無援之楚,而割商於之地哉張儀回秦,定棄此諾。若向北絕齊,以招來西邊秦患,韓魏之軍又定會趁火打劫,共伐楚國。
懷王:若依卿計,當如之何
陳軫:依臣之計,不如與齊國表麵斷交,暗中合作;並派人跟隨張儀至秦,以討商於。秦國割地之後,再與齊國斷交不遲。若秦背約,則對楚國亦無傷害。
懷王:先生如此多疑,何能成就大事且請休矣,但等我得其商於可也。
陳軫見懷王不聽良言,隻得歎息而出。
於是楚國遣使絕齊,廢除盟約。懷王並將楚國相印授給張儀,饋贈大量財物,使人隨同張儀至秦,接收商於之地。
張儀回到秦國,臨入都門時假作失足,跌下車來受傷,一連三月不朝。楚使由此不得麵見秦王,隻能在館驛呆等,並遣從人還報國君。
楚懷王聞此,反自作聰明道:此必是張儀怪我,絕齊不深也。
遂遣使去往宋國,借宋國符節至齊,當麵辱罵齊王不休。齊宣王大怒,抽劍斬斷符節,斷楚之盟,轉與秦國結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