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栓子緩緩開口,“子曰: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於事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。”
言語流暢並無磕絆,可見是記憶上佳且有反複念誦,對於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書本的小孩子,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。
宋不辭點點頭道,“那你可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?”
小栓子有些茫然的搖搖頭,他並不是很能理解。
宋不辭解釋道,“這句話出自四書的《論語》,大意是說,君子吃飯不要求飽足,居住不要求安定,工作上勤勞敏捷,說話卻謹慎,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並向他學習,糾正自己的缺點,這樣,就可以說是好學了。”
他本是順口解釋,是為了告訴他光會背還不行,還得知道裡麵的意思,卻不想小栓子卻突然抬頭看向他,
“先生,做君子就要不能吃飽飯、不能住的安定嗎?”
勤奮決定高度,而深度思考決定深度。
深度思考是理解和分析問題的關鍵能力,它的前提就是一顆主動探索和質疑的心,而這,往往是很多人最欠缺的,尤其是在這個時代的底層人士,他們更多的是被動的接受。
對於小栓子的發問,宋不辭是有些驚喜的。
宋木匠不懂學問上的事,但他也覺得這樣不對,他們一輩子求的不就是個三餐溫飽,片瓦遮身嘛?
他撓撓頭,“那、那不然小栓子就不做君子了,隻識字就好了,咱們莊戶人家也做不來那君子。”
宋不辭笑而不答,隻問小栓子,“你平日裡不乾活的時候喜歡做些什麼呢?”
小栓子又恢複了一開始的怯聲,“我、我喜歡坐秋千。”
村裡大榕樹下的秋千是孩子們的聚集地,但小栓子因著小時候的事少了些活潑好動,甚至不怎麼喜歡熱鬨。
小栓子的爺爺心疼孫兒,在他們家院子裡的大核桃樹上,給他用草繩綁了根秋千,雖然繩子勒屁股,但他很喜歡那種蕩起來的感覺,讓他覺得自己好像住在風裡,整個人都輕快起來。
宋不辭微笑,“那你這幾天坐了嗎?”
小栓子搖搖頭有些懷念,他這幾天不乾活的時候一直在練字,“沒有。”
“所以你為了練字,放棄了心愛的秋千對嗎?”
小栓子點點頭。
宋不辭又道,“所以你是勤快、有毅力,而且好學的,對嗎?
小栓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唇,但眼底有著羞澀的愉悅。
宋不辭繼續,“那你會要求黑蛋兒、月牙、大牛或者村裡其他孩子他們都去那樣做嗎?”
“不會。”
小栓子詫異,他為什麼要要求彆人去那樣做呢?
“所以,君子為了學習而做到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這些,就是很好學了。”
“但這些隻是為了說明一個好學君子的品質,為了學習可以放棄一些優異的生活,就像你為了練字放棄了玩秋千一樣。”
“但是,這不是把它當成一種標準、規則去要求君子都這麼做,就像你不會要求村裡的孩子都跟你一樣去練字而不玩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