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大明改革的最關鍵這一戰,最終還是徐信獲得了勝利,開海禁、兵事改革、移鎮藩王、整肅吏治、丈量田畝、清查兼並、移民邊藩開發九州之外……
一件件大事被徐信做成,走上正軌,這個過程之中,徐信用無數反對者的性命樹立了自己的威嚴,讓自身權勢和威望達到頂峰,同時也讓大明達到真正的盛世年景。
路不拾遺、夜不閉戶這兩樣還是做不到,就算是現代也都是有小偷小摸,除非人心裡都沒了陰暗,無欲無求,那才有可能。
但除了這兩樣之外的其他,大明境內的百姓人人有衣褲和糧食,吃飽穿暖,造反沒了環境,一切宛如夢幻……也就是做到了這種程度,徐信開始萌生退意了……
所以在正德七年之前,徐信就已經開始布局,首先就是針對小皇帝。
他徐某人做到這份上,乾的事情已經夠多了,還有必要繼續下去嗎?給彆人打工,最後收獲的終究是彆人,他徐某人可不乾賠本的生意。
這既然已經在一個公司乾到了“頂點”,那麼徐信當然是想著另起爐灶,不能一直給彆人打工啊!
當然了,還是以前的那一句話,這個“退”也要講究策略,不能他自己腦袋一熱就想著退。
徐信已經是攝政,實際權力比某些開府儀同三司加九錫的家夥還要更大,他再進一步,那不就是黃袍加身?
但他要真的這麼乾了,難度大大的,因為現在是盛世年景,你想要在盛世換天……那可比單純的起兵謀反都難的太多。
皇帝大婚之後,徐某人若是願意交權讓皇帝親政,那個時候的正確做法,應該是逐漸再轉過權力,然後自己退居二線什麼的。
但他乾到現在,立功和立言已經做到頂峰,大明在他的操持下轉向從所未有的盛世,並且他還將後續發展的框架都搭好了,各項計劃都排到百年後了。
他初來大明的時候,能夠隨便看到路邊底層百姓與乞丐那無助迷茫的眼神,以及街角倒斃的屍骨,那時的大明各項製度雖然還未走到崩潰的邊緣,但已經是問題多多,需要一個人去變。
既然金手指讓他醒的這麼早,他有足夠的時間布局,又是王陽明這麼個身份,那麼當一回“聖人”又何妨。
徐信這般不斷刺激,但也沒忘了對小皇帝的教導,像是他的百年計劃,都是教授給了朱厚照,而他徐某人,也是早早布局了後路。
他徐某人會幫老朱家打工的,是實在看不過底層百姓過得實在太差。
第(1/3)頁
第(2/3)頁
當時徐信的回答是,等到陛下有了子嗣之後。因為他能看出,小皇帝先天不足,這輩子怕是難有子嗣,不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努努力,隻怕以後……
但徐信的選擇卻是……開始打壓小皇帝,一次次給予他限製,告訴他要想“長大”,必須先有孩子,激起小皇帝逆反的心思。
他徐某人為這盛世乾的一切事情,都會成為造反的阻力,甚至跟隨他的那一批人,也大多會成為他的反對者。
那一晚,小皇帝喝的很多,最後借著酒勁問徐信。
皇帝大婚之後,對於政事越發的熱衷,他跟著徐信學習理政已經有了好些年了,對於政事已經能夠做到獨立處理,徐信交給他的很多事情,他都乾的非常完美。
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。
所以做到一定程度後,他就決定要急流勇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