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這次不同,雖然梁川什麼也不懂,連最基本的砌磚也不會,可是他提出的意見確實是最合理的,連鍋沿與灶邊的高差都算到了,沒有經驗的人能懂這些嗎?
原本連徒弟都看不上的泥水活,四個大師傅愣是紮堆給他做了出來了,足足花了一個早上的功夫。一孔漂亮的節柴灶才出現在廚房裡,所有人才滿意地去吃中飯。
灶台的泥漿冷確要一段的時間,不過下午或是晚上就能檢驗一下這所謂的節柴灶是否真的名副其實!
雖然試驗還沒成功,可是趙發達對梁川想法讚歎不已,吃飯的時候,趙發達陪著梁川,時不時與梁川搭聊著:“東家,你們家鄉都用上了這種新式的灶台嗎?”
梁川可不敢跟他說現在連這種灶也要消失了,歲月不停地讓新事物新科技湧現,節柴灶對他們這個時代來說就像後世的煤氣灶剛出現,一下就風靡了千家萬戶。但是即使是煤氣灶也能過時的時候,電磁設備的出現,以及天然氣的使用,再一次淘汰了煤氣灶。
“差不多吧,我也隻是見豬跑沒吃過豬肉。”梁川意思是說他也沒有造過這種灶台,眼睛看過可是沒有動手過。
梁川謙虛的話惹得大家陣陣哄笑,隨和的氣氛感染了小徒弟,他們很少報看到自己的師傅師公不恥下問的情形,東家可讓他們大開眼界。
一行人隨便扒拉了中飯,中飯不再是稀粥,而是實打實的乾飯,一天至少得保證一頓乾的。
房子主要的幾個房間基本能滿足梁川的需要,梁川也沒再提出什麼要求,差的就是最後的後房了。後房在梁川的打算裡,這裡以後就是製作蔗糖的大本營了。
幾個人心想,這裡應該就是放些雜物,沒什麼需要盤算的了吧。可是往往就是事與願違!
後房首尾四間連通,連隔斷都沒有,看上去就是一排特大間的廂房。隻不過這排廂房在宅子的後麵,與前院的連接也不直接通暢,反而設置了小門,後門,這排後房更像獨立於整個宅子的建築。從後麵也可以進入,而無需經過前院。
“今天可能還得辛苦你們,怕你們見笑,這個後房要造一排比剛剛那個節柴灶更複雜的灶。”
梁川現在要造的這個灶可就不是廣而告之的,這個叫做連環灶,由前往後一灶更比一灶高,熬糖的時候,五灶全開火,由高往低處趕水,火候的把握要洽到好處,否則會讓糖熬糊了。
梁川有聽說說過民間不少十八環連鍋熬糖法的,這種工藝更是精湛,對量傅的水準要求也更高,榨汁、開泡、趕水、過濾、搖瓢、打沙、成型分彆在不同的鍋裡完成,同鍋不同用,堪稱是高難度的技術動作。這種古法熬糧法早已失傳,後世雖然有不少人聲稱已經能複製出這種熬糖法,可是梁川完全不會,他會的方法土多了,五口鍋就了。
“東家你這是準備開飯店嗎?在後方造這麼多口鍋,什麼飯店能用得上這麼多鍋?”
不可否認梁川造出的新型節柴灶很新穎,但是梁川在後房做的這麼多灶鍋就讓人很費解了,他們從沒見過蓋新房的時候有人提出這種要求,反正有錢賺,材料錢梁川出了,自己費點工時也無所謂。
這個後房很大,大到梁川會完全用來熬煮蔗糖,到時候可能榨糖也會放在室內,他不希望有一項工藝被彆人學去,學了一樣就能揣測下一樣,工藝經過摸索,是能找出規律和方法來的。
到那個時候,自己還有竟爭的優勢,還有與鄭若縈小姑娘談條件的資本嗎?
梁川還特意交待了趙發達,這後房裡做的所有的一切,都不能跟外界的人提起,不管是灶還是其他的什麼東西,連門把鎖都不能朝外界講。
四個師傅難得梁川對他們如此信任,自己平時也喝了梁川不少好酒,吃了不少好肉,過河拆橋吃奶罵娘的事他們螺城人骨子裡就沒有。為了讓梁川放心,趙發達還讓三個晚一輩的大師傅以祖師爺的名義起個誓,在後房做的活以後不會在第二個地方出現,隻會爛在肚子裡!
梁川就希望他們能幫自己保守一下秘密,沒想他們玩得這麼認真,還發誓,倒搞得自己有點小人之心。
誓言這東西有用嗎,對君子來說來堪比枷鎖,對小人來說,也就是一個屁,放了就放了。(www.101novel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