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粵生點頭:“沒錯,外觀上我們尊重原有風格,內部就徹底打造我們的文化特色。我還想把舞台設計得精致一些,劇場燈光和座位布局一定要用心。”
係統在這時彈出提示:
【係統提示】
任務完成進度:50。
建議:餐廳內布局需突出參與感,可以加入互動體驗區域。】
“互動體驗?”林粵生眼睛一亮,迅速調整計劃:“那就加入一個體驗區,顧客可以在用餐前試穿戲服、學習簡單的粵劇動作或者畫個臉譜,這樣不僅能吸引更多客人,還能傳播我們的品牌文化。”
梁誌達聽完方案後非常讚賞:“林先生,我不得不說,你不僅了解粵菜,還非常懂得文化營銷。這種想法,我以前從沒見過。”
戲宴坊的菜單設計也是一大亮點。林粵生決定保留幾道港澳店的經典菜,同時融入新加坡特色。
例如“椰香牛腩煲”,融合了傳統粵式紅燒牛腩和新加坡風味的椰漿香氣,入口綿軟又帶著濃鬱的南洋風情;再如“芒果糯米雞”,用糯米雞的傳統手法搭配新鮮芒果肉,不僅色彩鮮豔,口感也更加清爽。
此外,林粵生還推出了一道“魚生薈”,借鑒新加坡華人春節撈魚生的習俗,將魚生盤設計成一幅粵劇臉譜,每個部位的食材代表不同的寓意,比如紅色的胡蘿卜絲象征喜慶,綠色的黃瓜絲代表健康,讓顧客在互動中體驗年味文化。
係統再度提示:
【係統獎勵觸發:新菜品“魚生薈”已解鎖,附帶推廣建議:以撈魚生互動吸引社交媒體宣傳效果,打造‘春節限定’爆款菜品。】
林粵生看到獎勵,心中暗喜:“係統真是太懂我了,看來這個‘魚生薈’可以成為我們的主打菜!”
幾周後,戲宴坊新加坡店終於完成了裝修和籌備工作,正式迎來了試營業的第一批客人。開業當天,餐廳門外排起了長隊,大部分都是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到新店的年輕人。
舞台上,一場以《白蛇傳》為主題的粵劇表演正在進行。台下的客人一邊品嘗椰香牛腩煲,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演員飄逸的水袖和優美的唱腔。
“這裡的氛圍真是絕了!”一位顧客拿著手機拍下表演,立刻上傳到社交媒體,配文道:“第一次在新加坡看到這麼有趣的粵菜餐廳,邊吃邊看戲,強烈推薦!”
然而,隨著顧客的增多,問題也隨之而來。
試營業的第一周,戲宴坊新加坡店的評價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。一部分顧客非常喜歡這種“文化+餐飲”的模式,尤其是年輕人和對粵劇感興趣的文化愛好者,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熱烈分享,為餐廳吸引了更多關注。
但也有部分顧客,特彆是年長的華人,對這種模式頗有微詞:“來這裡就是想吃一頓安安靜靜的飯,結果被表演吵得頭都大了。”
最嚴重的一次投訴甚至引發了小規模的社交媒體爭議。一位顧客在網上吐槽:“這家餐廳的表演完全破壞了用餐體驗,根本吃不下飯。”
林粵生得知後,第一時間召開團隊會議:“這個問題不能忽視,大家有什麼想法?”
梁誌達建議:“要不我們乾脆取消表演,專注菜品?”
小雪則反對:“取消表演等於放棄我們的特色,我們應該調整模式,而不是放棄!”
關鍵時刻,係統彈出了一個新的任務:
【係統任務:優化顧客體驗】
目標:調整表演與用餐模式,提升整體滿意度。
建議:采用分時段運營模式,白天以安靜的‘純用餐模式’為主,晚上則推出‘文化體驗模式’,滿足不同顧客需求。】
林粵生拍板:“那就按照係統的建議,白天安靜用餐,晚上加入表演。我們還可以提前告知客人,明確兩種模式的不同特點。”
第二周,戲宴坊推行了新的分時段運營模式,並在店門口豎起了一塊告示牌:
“白天:純粵菜用餐體驗(適合家庭聚餐、商務宴請)
晚上:文化粵菜體驗(粵劇表演+互動活動)”
這一調整很快見效。喜歡安靜的顧客紛紛選擇在白天來用餐,而追求體驗的年輕人和遊客則更傾向於晚上到場。
與此同時,餐廳因這一調整獲得了新加坡本地媒體的關注。一家報紙刊登了專題報道,標題是《戲宴坊:粵劇與粵菜的完美結合》。
文章寫道:“戲宴坊的新加坡分店不僅將粵菜的精髓帶到了獅城,還通過粵劇表演為用餐體驗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內涵。這種創新模式為新加坡的餐飲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。”
林粵生看到報道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看來我們邁出的這一步,是對的。”
隨著試營業的逐步穩定,戲宴坊新加坡店的顧客滿意度和收入雙雙提升。而林粵生也開始著手下一步計劃:尋找更多東南亞市場的契機,將文化粵菜的旗幟插遍整個東南亞。
“東南亞才剛剛開始。”他望著窗外燈火輝煌的克拉碼頭,暗自下定決心,“接下來,就是把我們的文化粵菜做到全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