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樹一番話說完,場上寂靜一片。
比剛才還要安靜。
安靜的連一根針落在地上都能聽到聲響。
原因無他,袁樹這番話前後的反差實在是有點大,大家一時半會兒都沒有反應過來。
前麵說大家的說辭都太冠冕堂皇了,結果自己拋出來一枚炸彈直接扔在大家麵前,轟的一聲就爆炸了,讓人沒有一絲絲防備。
所有人都被炸傻了。
雖然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一種說話的藝術,但是藝術要接地氣,而不是接地府,你這話說出來,真不怕聖賢從地底下鑽出來向你問好?
袁樹還真不怕。
麵對被嚇傻的人們,他侃侃而談。
“是不是覺得這非常的不可思議?是不是覺得我十分狂妄?諸君,這都是表象,你們如果隻是注意到這一點,那就是徹頭徹尾的錯了,諸君,我且問你們,古之聖賢,為何要傳道授業?
古之聖賢為什麼要收弟子?收弟子是為了什麼?是不是為了讓弟子學到自己的學識,然後把這種知識繼續傳下去?那麼我又要問了,學到這些知識的弟子是什麼人?學到了聖賢知識的弟子成為了什麼?
不就是第二代、第三代的聖賢嗎?聖賢收弟子傳承學問,是希望自己的弟子永遠是聖人弟子而不是下一代聖賢?聖賢靠著學問被稱為聖賢,那麼學到了這些知識的人如何就不能算是聖賢?
孔夫子是聖賢,那麼他的弟子、傳人之中,就沒有聖賢了?前太尉楊震還被稱作關西孔子,學問高深,要我說,那也是聖賢,聖賢難道僅僅隻有一人,僅僅隻存在於先秦嗎?”
袁樹一連串的問題問下去,又把眾人問的是頭暈目眩眼花繚亂,腦袋裡一片混亂,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應對袁樹連珠炮一樣的詢問。
但是袁樹的“進攻”並未結束。
“聖賢傳道授業,收納門生弟子,所為的,不是為了彆的,就是希望自己的弟子門生當中也有更加優秀的可以被稱為聖賢的人,這是他們的期待,是他們的渴望。
那肯定又有人要問了,聖賢是那麼容易成就的嗎?要我說,又容易,也不容易,為什麼說容易?因為聖賢本身之所以成為聖賢,也是學來的,也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各種知識,得到認可,成為了聖賢。
否則,聖賢是怎麼來的?天生的?天上掉下來的?地裡長出來的?所以,也許還有其他途徑,但是學,必然是成為聖賢的一條途徑,那麼為什麼我又要說成為聖賢不容易?
原因也很簡單,要是聖賢那麼簡單就能成就,天下起碼得有十萬聖賢,可為什麼沒有呢?因為就算一心向學,個人之間也有差異,有些人天資聰穎,一學就會,有些人天資一般,學很久才能會。
人的生命有限,聰明的人學得快,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,於是成為了聖賢,而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積攢到足夠的知識,所以無法成為聖賢,而很不幸的是,世上多的是中人,天資聰穎者少,這就注定聖賢不會多。
諸君可以細細想一想,人非生而知之者,聖賢也是人,也要經過學習完成知識的積累,成為大學問者,由此成為聖賢,那麼聖賢可以,為什麼我們就不可以?我們學的不是聖賢的學問?
既然如此,我就要說,自從吾輩開始讀第一本經開始,就已經走在了成為聖賢的路上,我是,諸君也是,每一個士人都是,從讀第一本經開始,就已經是預備聖賢了!”
一頂大帽子被袁樹如戰斧式扣籃一樣扣在了眾人腦袋上,猝不及防成為預備聖賢的眾人無不麵色大變、心中駭然。
袁樹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,以至於最尊崇、最願意承認袁樹的十三太保都感到驚駭莫名。
清河人魏甲艱難地咽下了一口唾沫,顫顫巍巍站了起來,向袁樹行禮。
“袁君,聖賢二字太重,就算是預備,甲亦不敢承擔。”
“錯!大錯特錯!”
袁樹麵色一變,指向魏甲:“你為何不敢承擔?你讀書進學,不遠萬裡前來求學,不為成為聖賢,又為了什麼?不為成為聖賢,你為何要讀書?為何要進學?你擔得起!絕對擔得起!你們所有人,都擔得起!
讀聖賢書,學聖賢道理,到頭來,卻不敢成為聖賢?這是哪家的狗屁道理?沒有成為聖賢的誌向,為何要讀聖賢書?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?不知為何而讀聖賢書,最後會成為什麼?”
袁樹一伸手指向了東邊。
那是雒陽的方向。
“不為成為聖賢而讀聖賢書,最後就會成為阿諛奉承外戚、宦官的那些人,他們是真的沒想過成為聖賢,也不敢成為聖賢,又有一身學問,難耐貧賤,最後隻能成為奸佞!吾輩最厭惡的!奸佞!”
袁樹直視著魏甲,眼神銳利的如一柄利劍,直直的刺穿了魏甲的心理防線。
他一屁股跌在了地上,麵色慘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