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]
101nove./最快更新!無廣告!
上架感言:潤色人的畢生所學,都交給你們了,骰子文的未來,也交給你們了
感謝各位讀者老爺,感謝編輯蓬萊與主編綠豆大大的厚愛,這本書終於走到了上架這一天!
尤其是感謝各位追更的讀者老爺們,就是因為各位的厚愛,才讓這本其實很小眾,看得人也不多的書格外的熱鬨!
不管怎麼說也到了這一天了,那就發個掉收(劃掉)上架感言吧。
說是感言,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也算是我給安科小說——骰子文的最後的波紋吧。
畢竟等這本完結之後,我短期內恐怕都沒有創作新的骰子文的打算了(下一本會是說好的龍族同人,再下一本則是原創)
那麼首先疊甲:如果你是有興趣想要靠寫小說賺錢的人,那麼彆猶豫!快跑!安科死路一條!勸人寫安科天打雷劈!
好,那麼,如果你對賺錢方麵無所謂,隻是想要自娛自樂的話,那我接下來可以給你們講點我個人的、不保證對的經驗之談。
首先是骰子文的開書階段。
眾所周知,骰子文的核心樂趣點,就在於骰子所帶來的一般小說不具備‘隨機性’。
因此你們要記住一件事!一般小說的作者是要‘絞儘腦汁的想超展開好讓故事有高潮迭起’,但骰子文的作者的終極目的是‘努力講完故事’。
因為當骰子開始轉動時,想要沒有超展開反而非常難如登天!
又因為骰子文的特殊性,就算遇到了九連大成功或者五連大失敗什麼的,那也隻能捏著鼻子硬著頭皮上。
不過這裡有個我個人的經驗小技巧(純屬我一家之言,不是說就是金科玉律了)
一言蔽之,就是在開書階段的時候,你可以進行‘刷初始’。
雖然這條與骰子搏鬥的路隻要開始了就沒法回頭,但隻要不開始那就能不斷回頭(確信)。
多搖幾次骰子,多寫幾個開頭,從中選擇你覺得有趣的、你喜歡的、或者你覺得更容易寫的開頭,由此開始你的世界線。
我個人覺得:這與其說是在選世界線,不如說是選哪個骰子精靈當新書的搭檔()
我個人的話,會選擇更容易寫的開頭。
具體怎麼個好寫法呢?
比如士郎這本,我之所以選了開局聖遺物是煙霧鏡的這個開頭來寫,其實是因為我仔細思考了之後,覺得拋開玄學要素不談,煙霧鏡在型月裡其實算是強大、並且很好說話的......友方角色。
最關鍵的是,因為有煙霧鏡的存在,角色就算死了,也能讓煙霧鏡跳出來,給主角打複活賽的機會,或者乾脆一轉‘冥界篇!’這樣。
換句話說,我認為骰子文開局最關鍵的是,給主角一個‘就算主角在故事中死了,故事也能繼續進行’的保底手段。
因為大部分寫安科的人都是寫著玩的,很少有人有‘我得寫完’這樣的想法,但我畢竟是全職,要吃飯的,所以我創作時的思路基本上是:
“我要負責寫完故事,跌宕起伏的劇本什麼的交給骰娘”
“我光是讓故事正常推進就已經燒乾腦細胞了,還要思考那些什麼的饒了我吧!”
“大綱?那種東西我早就放棄了,畢竟想再多也寫不到,我隻有最基本的創作思路,比如衛宮這本我的創作思路就是寫一個‘普普通通、平靜正常、也沒有什麼離譜超展開的普通故事’”
“你彆問實際成品如何,但我心態上一直是這樣的!”
再然後是‘創作過程’中的一點經驗之談(依舊隻是我一家之言,如果你覺得不對,那你肯定是對的)
有些似乎有自己動手玩骰子文想法的讀者,似乎覺得困惑:“作者你是怎麼做到寫骰子文還能讓故事讀起來流暢的?”
對於這個問題,我的想法是:
“這位同學,有沒有一種可能——骰子文是先有骰子,再有的文?”
“是先擲骰子,然後才開始寫的。”
換句話說,就是我在寫的過程中,其實‘我先寫一段故事,到了覺得要進行判定的地方,擲骰子判定,然後按照判定結果往下寫’——其實這樣的情況反而是少數。
實際情況——
舉個簡單的例子。
比如遠阪凜和武藏與龍魔對抗的劇情。
我是先過雙方的對抗骰子,得到雙方的數值大小、最終輸贏之後。
然後再開始寫對應點數與結果的劇情的前因後果。
而在最後,我一般會將骰子內容放在中間部分最適合,最能配合當下劇情氣氛的地方。
如此,因為我在開始寫之前,就已經通過骰點,知道了雙方在這場戰鬥的發揮如何、最終結果如何。
所以,我可以在這段對戰劇情的前半段,埋下一些短期的小伏筆,在後半段進行回收。
這樣一來,閱讀起來體驗不說好吧,但至少會更流暢、更連貫。
我覺得,骰子文的創作——絕大多數情況下,其實都是在‘潤色’。
需要作者本人將簡單枯燥的數字內容,在腦海中腦補成符合數值的驚世大戰的畫麵!
然後再化作文字。
太燒想象力了。
......說白了,真的非常吃力,非常累,而骰子文本身門檻太高,潛在讀者量很少,真的非常吃力不討好。
當然!
你要是說我這麼做是錯的!我這麼做違背了安科之魂!那我舉雙手投降!你肯定是對的!
我個人認為,這其實算是一般的‘安科帖’與我所進行的‘骰子文’創作最大的區彆。
一般的‘安科帖’其實是有強烈的自娛自樂屬性的,一邊寫一邊骰,想一出是一出才是常態,棄坑更是日常。
骰完了,還要回過頭來對上下文進行潤色,這種吃力不討好——而且還可能會被許多安科愛好者認為是‘大逆不道之舉’的行為,其實一般在貼吧、論壇之類的地方進行安科帖創作的作者來說,這是沒有必要的。
但我是全職作家,是要賺錢的。
那我就要對書本身負責,要對追書的讀者負責。
所以我對劇情的潤色,除了要讓故事成型之外,也要儘可能的保證讀者能看得懂。
......為了讓讀者都能看得懂,有些時候說明性質的內容會比較多,可能會讓不少讀者覺得太水——這是我的問題,我其實有嘗試讓這類內容變得讀起來幽默有趣,比如科普伊西絲與聖母瑪利亞與觀音菩薩關係的那段,但終究眾口難調,有人會覺得我在寫論文很枯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