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居正把潘晟四人的神情看在眼裡,心裡冷笑幾聲。
想瞎了你們的心!
皇上才十六歲,又沒老糊塗,怎麼可能留下這麼大的漏洞讓你們鑽。
他端起茶杯,喝了一口,說道:“四位,請繼續看。”
哦,後麵還有細則。
潘晟、王崇古、王國光、方逢時連忙低頭,繼續翻看。
後麵是對朝議大會的規定。
皇上對朝議大會定義為:
按照《國律》規定,評議和決定大明關乎全局的重大軍國事宜。
評議和審查內閣、戎政府、都察院和宣徽院年度預決算。
對內閣、都察院、戎政府提請的從二品或上將軍以上文武官員的任免進行評議和決定
評議和決定簡旨指定和資政局提請的其它軍國大事
朝議大會評議之決定,內閣、戎政府、都察院、宣徽院等堅決遵循無誤。
必要時,律政院需根據定策修改律法。
既然朝議大會如此神聖,如此重要,就不能讓阿貓阿狗隨意參加。
在文中,四人看到備注小字,是皇上添注的注釋。
在這些注釋文字裡,皇上痛斥了此前的朝議裡,務虛之風盛行,不究問題根源,隻責道德品行;黨同伐異,肆意攻訐諸多種種,結果當議不議,當決不決。
原本是評議和解決問題的朝議,憑空製造出更多的問題。
故而在朝議大會規章裡,皇上規定,隻有被授予朝議大夫之人,才有資格參加朝議,進行軍國大事評議和決定。
皇上還規定了評議流程,初議時一人一分鐘,舉手發言
決定時舉手投票,少數服從多數,讚同的人數超過一半即可通過。
然後皇上有最後的否決權
皇上,原來你在這裡等著我們啊!
潘晟四人麵麵相覷,我們沒有眼花看錯,皇上還是那位皇上,隻是他現在的手段更上一層樓。
你們不是要朝議公推嗎?
朕給你們。
但是!
這朝議公推,必須在朕的控製之中。
現在關鍵是怎麼才能成為朝議大夫?
這個不會也要公推吧?
四人繼續往下看,發現皇上在條目裡寫到,因為是開先例,也不知道如何產生朝議大夫,暫定為皇上直接委任。
暫定這個詞用得妙啊!
暫,可長可短,什麼時候皇上說了算了。
但是又給你留下念想,總是個暫字,會有改變的時候。
那到底什麼時候?
時機成熟,皇上發話了就是時候。
不過皇上並沒有完全糊弄人,他詳細規定了朝議大夫的條件。
首先必須是從四品官階以上官員。
能理解,以前朝議裡噴得最凶、跳得最高的就是七品給事中和監察禦史,這些科道官員多半是新中的進士,胸懷壯誌,迫切想發出自己的聲音。
更有甚者想踩著彆人的腦袋上位的。
熬到了從四品官階,多半都在宦海裡浮沉,被官場現實毒打過,不再那麼衝動,做事比較穩重。
其次皇上規定,朝議大夫按部門分配,六部每部三位,諸寺每寺兩位,都察院八位,律政院和宣徽院各三位。
戎政府合計二十六位
暫定朝議大夫名額總數為八十位。
皇上還體貼地提出,朝議時,朝議大夫可能外派、生病等各種原因,無法參加朝議。因此規定參加朝議大會的朝議大夫,必須超過被委任的朝議大夫總數的五分之三。
看完後,潘晟、王崇古、王國光和方逢時四人陷入了沉默。
過了一會,王國光開口說道:“皇上是步步為營,到現在我們才明白當初皇上分設資政局和內閣的用意。”
潘晟點點頭:“文武分製,內閣為政相,戎政府為戎相,資政局和朝議會是套在他們頭上的轡頭。
以前我們以為是四駕馬車,其實都錯了了,皇上一直都是文武分製,其餘的都是拉住它倆的轡頭。”
王崇古緩緩說道:“水濂公,學生倒認為是三駕馬車。”
“三駕馬車?”
“禦史中丞趙公入資政局,大理寺和按察使司劃歸都察院管轄。
現在中樞是內閣獨大,戎政府和都察院左右鉗製。地方上,布政司歸內閣,按察使司歸都察院,兵備使司歸戎政府。
從中樞到地方,就是三駕馬車。隻是內閣和布政司,跑在前麵,是頭馬。”
王崇古的讓眾人點頭,一直默然不語的張居正也緩緩點了點頭,認可這個說法。
“皇上先是收了權,然後分權。老夫說得分權是把中樞地方的權柄細分詳儘,職責清晰。分好了權,再放權。”
張居正說道,“皇上用心良苦,一番設計下來,內閣、戎政府、都察院,就連地方三司,都覺得自己的權柄加重。
隻不過把三張一百圓麵額的彙票,換成了三十張十圓麵額的彙票,再分給大家,看上去每人十張,手裡彙票數目都多了。
可實際呢?”
王國光嗬嗬一笑,“錢的總數其實是一樣的。但大家偏偏都很高興,都覺得自己大賺了一筆。
皇上的手段,高明啊!”
剛才低著頭說話的方逢時突然抬起頭,說道:“太嶽公、水濂公、鑒川公、疏庵公,以後朝議大夫是關鍵之關鍵。誰籠絡的朝議大夫多,在朝議中會占極大優勢。”
張居正、潘晟、王崇古、王國光都轉頭看著他。
是啊,朝議大會可以決定重大國策,引導大明朝政走向,更可以決定內閣、戎政府、都察院主官人選。
王國光性子直,忍不住說道:“當年世宗皇帝以大禮儀為契機,肅正朝綱;想不到皇上現在以朝議大夫為綱目,整飭朝綱。”
張居正搖了搖頭,“疏庵兄,沒有那麼簡單。按照皇上此前的說法,他這是朝議搭台,讓朝中的文武百官上台唱戲,各顯神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