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黃州耿家?天台三耿。”王一鶚想了一會,“他哥哥可是耿定向耿楚侗?”
耿定向雖然比王一鶚大十歲,可他嘉靖三十五年中試,王一鶚卻是嘉靖三十二年中試,妥妥的前輩,直呼其名,並無不妥。
“是的督憲,正是楚侗公。”
王一鶚哈哈一笑,“這個家夥,出了名的理學老夫子。脾氣又執拗,在京師沒少跟卓吾公對罵。
隆慶元年冬,有京官因為俸祿折色過多上吊,他衝到戶部,噴了戶部尚書新鄭公一臉口水。
後來又因為反對新政得罪了張相朝堂再無他容身之地,於是就憤然辭職回鄉。
卓吾公來了武昌,嗬嗬,本督猜啊,這位老夫子肯定會去找卓吾公好好對質一番。”
李明淳也笑了,“督憲,我們來得及去看熱鬨。”
王一鶚轉頭看了李明淳一眼,“子明,此事上我們不能僅僅是看熱鬨,還要給卓吾公擂鼓助威。”
“督憲,這學識上的爭論,我們方便下場嗎?”
“子明啊,當能吏做實事不能一味地埋頭苦乾,有時候還要抬頭看看天。”
李明淳心中一凜,連忙拱手道:“學生請督憲賜教。”
“新成立的文化建設委員會,你知道嗎?”
“學生知道,張鳳磐還出任此委員會主任,沈一貫為副長史。”
“子明,你看不起張鳳磐和沈一貫,順帶著也輕視了這個文化建設委員會?”
李明淳低著頭訕訕一笑,算是默認了。
“子明,本督且問你,官場行事最重要的是什麼?”
李明淳想了幾秒鐘,“督憲,是名分。”
好!
有天賦,果然是龍華書院培養出來的俊才。
“沒錯,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。大明中樞裡,隻有兩個委員會,還有一個是什麼?”
“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。”李明淳臉色一變,終於明白王一鶚話裡的意思,“督憲,皇上立文化建設委員會是寄予了厚望,隻是任用張四維和沈一貫”
“有些名不副實,對不對?”
“是的。張四維和沈一貫為人如何,督憲應該很清楚。”
“本督清楚,皇上更是洞若觀火。”
李明淳很驚訝,欲說又不敢問。
王一鶚看在眼裡,笑著問道:“子明是不是想問,皇上既然知道張四維和沈一貫的秉性,為何還要起用在文化建設委員會上?”
“是的,學生是有此疑惑。”
“文化建設委員會,職責在於什麼?”
“以文教化,移風易俗。”
“何為移風易俗?”
李明淳想了一會,遲疑地答道:“移風易俗是名,實在改變舊有思想。”
“沒錯,你能看到,張四維也看到了。他上疏有寫,‘當以新文化建設新精神新氣魄,以應聖天子創造的新時代。’
這一句話說到點子上了。
我們大興工商,振興經濟,以求國強民富。精神氣魄上,我們也要讓百姓自強不息、傲然於這世界。
如此才能相互相成,達到皇上曾經說過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!”
李明淳頓悟,“督憲,你是說我們在建設物質文明同時,張四維以文化建設委員會,開始移風易俗,精神文明建設的第一步?”
“對了。皇上做事高瞻遠矚。京師有王遴等案,江南有三大案,湖廣有罷考案,幾次大案下來,激濁揚清,文風為之一正,是進行移風易俗的文化建設好時機。”
“可學生還是那個疑惑,皇上為何把如此重任交給張四維?”
“不交給張四維,難道交給卓吾公?”
李明淳心有所悟,下意識地搖了搖頭:“卓吾公生性耿直,專注於學問,著書行文,十分犀利,但是‘說服人’就差強人意。”
王一鶚哈哈大笑,“沒錯了,子明,你這個‘說服人’點到題了。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職就是說服人。
這可是張四維的強項啊!”
李明淳還是有些不解,“督憲為何這麼說?”
“張四維從文藻耀世的理學大儒、文學名士,搖身變成了新學先鋒。他首先就說服了自己。子明,要想說服彆人,先要說服自己。”
督憲說得對啊。
張四維此人極為聰慧,文學造詣之高,有目共睹。連天下文壇領袖王世貞都對其讚歎不已。
但是大家最“佩服”的還是他的靈活多變。
朝堂幾次大風波,次次有他的身影,次次都能安然脫身。
這樣的人,你可以鄙視他的為人品行,但是不能否認他的眼光、對人心的揣摩以及靈活的手段。
卓吾公做學問可以,但脾性如此,說服人就差強人意了。
張四維就不同了,他深知人性的弱點,非常懂得如何“以理服人”。
懂了,李明淳聽懂了。
“督憲,我們現在要去給卓吾公助威,不能讓他墜了氣場。他是移風易俗的裡,張四維隻不過是移風易俗的表。”
“哈哈,好啊,你都能舉一反三了。”
江夏公學,位於武昌城中孔廟附近,以前是府學。隆慶元年,推行公學私學並立,這裡被改成了武昌府公學,取名為江夏公學。
王一鶚督兩湖後,力行新政,撥專款擴建江夏公學,還指令湖北布政司右參議曹國宗,主持修建湖北省公學—江漢公學。
今天二月初四,黃道吉日,擴建的江夏公學正式開學。
不僅由湖北布政司右參議曹國宗主持儀式,還邀請了名滿天下,禮部尚書銜領南京國子監祭酒的李贄,以及諸多湖廣名士,為首者正是問津書院山長耿定向。
真是人頭攢動、熙熙攘攘,旌旗招展、鑼鼓喧天。
身為焦點的李贄被眾人簇擁著,無數的目光投射在他身上。其中就有耿定向的目光,透著難以掩蓋的嫉妒和仇視。
他旁邊一位男子,跟他六七分像,看向李贄的眼神裡透著欣喜和安慰。
他就是耿定向的二弟,李贄的好友耿定理。
江夏公學校長李萬意大聲宣布:“吉時已到,請卓吾公和曹參議為江夏公學新校址升匾啟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