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]
101nove./最快更新!無廣告!
左武王趙烈,正是“二十三絕僧”玄澄。
這個真相對徐行來說,可以稱得上是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。
畢竟,他已在李秋水身上,見識過來自左武王的正宗少林神功,也通過“屏風四扇門大法”的秘籍批注,知道淩落石這門神功本就是來自於左武王的饋贈。
隻不過,徐行事前因為知道少林存在“掃地僧”這樣的隱世高手,便自然而然地懷疑上了這位在原著中,並未展露過往事跡的神秘強者。
現在天絕既已現身,並且表露出“屏風四扇門大法”的創功人身份,徐行自然便順理成章地將懷疑對象,轉移到另一人身上。
這幾十年間,少林寺中最值得懷疑的人,當然要數聲名鵲起又疾速隕落的絕世天才,被譽為“二百年來武功才情第一”的玄澄。
其實現在看來,當初玄澄的死,本就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。
一個能夠通曉二十三門絕技的驚世天才,又豈會不明白武學之道,需要循序漸進的道理。
更何況,以當初玄澄的年紀,又何必貪功冒進?
其實在大明王朝世界,練功走火入魔的宗師的確是數不勝數,但這是因為宗師們已無前路可循,所謂篳路藍縷,開此山林,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或者便是如俞大猷那般,受到來自朝廷和海寇的雙重逼迫,為保東南大局不失,不讓海禍之事重演,才會在萬般無奈下,選擇鋌而走險,搏上一搏。
可玄澄呢?
光看少林的底蘊就知道,他哪怕是學會二十三門絕技,也還遠沒有達到“無前路可循”的地步。
最起碼,天下人都知道少林還有“懷抱天下”這樣的絕世奇功。
而少林寺中尚有天字輩人物坐鎮,還有天絕這樣的武道至強者,縱然近些年聲勢不如以往,可也遠沒有到青黃不接的地步。
這樣一個少林寺,又何須他一個玄字輩僧人來撐持門戶,自也沒有鋌而走險的道理。
既然坐擁少林浩如煙海的武學秘籍,又有天絕這樣的師長護持,以玄澄表現出來的絕世天資,又豈會那麼輕易地走火入魔?
其實,不止徐行有這個疑惑,很多武林人都曾思考過同樣的問題。
其實在玄澄剛剛銷聲匿跡那幾年,江湖各大勢力一向是將這個名字視為重點關注對象,六扇門中也給玄澄掛上了號。
隻不過,由於武當、少林武學流傳甚廣,並且這幾十年間,也當真沒有什麼高手以少林武學成名,亦或是犯下什麼大案,故此眾多武林勢力對玄澄的關注,也就漸漸淡了。
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,這個世界裡神秘莫測、且喜歡披馬甲的高手實在是太多。
如天絕未入少林之前,便是“九五神君”宋抱石,當年曾與“君臨天下”李沉舟爭鋒的“長江三峽十二連環塢水道”總盟主“朱大天王”,也有六扇門神捕朱俠武這樣的公門身份。
李沉舟手下的權力幫高手,如以及“九天十地,十九人魔”、“八大天王”等輩,一旦出了權力幫,在白道上也各自有顯赫身份。
當今之世的黑道高手們,也繼承了這些前輩們裝神弄鬼,千層套娃的優良傳統。
就比如說黑道中威名顯赫的絕世高手,如“萬人敵”、“叫天王”等輩,都隻有名聲傳世,卻很少有人見過他們的真麵目,這就是“馬甲號”的典型特征。
其實像“驚怖大將軍”淩落石、“鐵劍將軍”楚衣辭這種,明明身為行事肆無忌憚的黑道中人,卻還大搖大擺坐鎮一方的絕世高手,才是極少數。
哪怕是諸葛正我這樣的正道棟梁,有些時候也要借助“蓑衣人”的身份,處理一些“諸葛神侯”不好處理的事件。
其中佼佼者,當屬死在徐行手中的白愁飛,此人年紀雖然不大,卻至少用過幾十個名字和假身份,並且各自都成就了一番事業。
由於這樣的人和事實在太多,江湖中人也漸漸學著不去在意,到最後,隻有六扇門的人,為了查案,還會試著去厘清這些複雜紛亂的身份。
是以,玄澄究竟死沒死,又是否借此遁入江湖,對很多人來說,都不是太重要的事。
當然,這也要看玄澄的真實身份究竟為何。
如果說他就是左武王,那自是另當彆論。
哪怕是在剛剛已經經曆過一波又一波震撼,世界觀都被多次刷新的少林寺眾僧,麵對這樣的衝擊性事實,仍是不免感到驚異。
因為,那可是左武王!
整個江湖都知道,這位富貴王爺交遊廣闊,頗能折節下士,從大理到西夏,從金國到大遼都有他的朋友,勢力更是囊括五湖四海、九州大地,遍布朝野上下、黑白兩道。
哪怕是當朝天子,都要敬他三分,畏他七分,剩下九十分,自然是恨不得生啖其肉,痛飲其血。
畢竟,一個有宗室身份的王爺,竟然經營出如此龐大的關係網,和這麼多勢力有所牽扯,他到底想做什麼,根本是不問可知。
更有傳言稱,此人還秘密蓄養有一批頂尖高手,專門為他做些見不得光的事,這些人每一個單獨挑出來,都是江湖絕頂的強人。
其餘人的身份暫時還不好確認,但是光一個曾三度殺入皇宮的“絕滅王”楚相玉,已足夠威震天下。
除此之外,據說曾經和諸葛正我兩敗俱傷,險些同歸於儘的“淒涼王”長孫飛虹,似乎也歸於此人麾下。
可現在,徐行卻說這樣一個野心勃勃、意在傾覆天下的人物,竟然會是出身少林寺的玄澄?
其實,少林寺眾人對左武王的了解還是不夠清晰,燕趙、喬峰等人則是更為震撼。
因為他們已經從徐行口中得知,左武王很有可能,便是“四大凶徒”的師尊,號稱“是非成敗天下一”的張一蠻。
“四大凶徒”一向與“四大名捕”並列,連帶著張一蠻這位神秘人物,也屢屢被武林中人拿出來,與諸葛神侯相提並論。
幾乎所有人都認為,這位“四大凶徒”之師定然有不凡來曆,應當與“萬人敵”、“叫天王”等人一般,彆有身份。
如若不然,他也絕不能調教出“四大凶徒”這般人物。
其實,左武王也有類似的問題存在。
隻因這位王爺昔年一戰成名之時,就已是武功大成,且通曉百家武學,可無論天下各大勢力如何追尋,都找不到他的師承來曆。
無奈之下,江湖中人也隻能將這種表現,歸咎於宗室弟子的身份,以及傳聞中的“少武真經”上。
畢竟大內之中能人輩出,若說左武王是在其中學成絕藝,倒也不是不可能。
可現在看來,如果左武王當真是玄澄,很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。
徐行轉過頭,又看向天絕等人,笑問道:
“四位,我說得可對吧?”
天絕和三位師弟本就是當年之事的親曆者,聽徐行這麼一手,也終於明白過來,為何他們今日要打上少林寺。
四位天字輩高人對視一眼,都從對方眼中看出果然如此的神色,他們甚至都沒有多少驚訝,隻是齊齊歎了口氣。
天絕身為玄澄師尊,這個時候自是當仁不讓,主動站出來承認,並為眾人講了一個很早之前的故事。
仁宗年間,八賢王與其餘三名已然隱居的王爺,以及天波府佘太君,為救被誣陷的包龍圖,曾手持禦賜神兵,聯手勸諫仁宗。
他們五人此舉乃是大大僭越,雖是救了包龍圖一命,卻也在日後接連受到清算,就連五大護國神兵,亦流落江湖,至今不知所蹤。
這也是為何“天門神功”這門出自天波府楊家的絕學,最後會幾經輾轉,落到傅宗書手上。
礙於宗室情麵和關係,八賢王一脈的下場算是最好,並未被誅絕,卻也被嚴加看管。
玄澄,亦或者說當時沒有成為左武王的宗室弟子趙烈,正是出生於八賢王一脈。
趙烈的母親乃是唐門中人,頗有江湖兒女的颯爽性情,自不願自己的孩子一出生,便為籠中鳥、網中魚,永遠困於王府中,過著形同監禁的生活。
是以,這位王妃在孩子出生後,就借祈福之名,出宮來到少林寺,以武林同道的名義,懇請少林寺眾位大師,能夠收下自己這個未出生的孩子。
天象等人雖是佛門中人,卻也有一番俠義心腸,頗為感念八賢王當年的仁義之舉,自不願見賢王之後落得個慘淡下場,遂答應了王妃的請求。
就這樣,繈褓中的趙烈,成為了少林弟子。
事關宗室陰私,天象等人雖然出手相助,卻也不想牽扯過深。
所以,老和尚們沒有給他任何優待,隻把他當個尋常僧人,教他參禪念經、習練武藝。
在天象他們看來,趙烈隻要能平平安安地過完這一生,就算對王妃以及八賢王一脈有個交代。
卻不曾想,這個孩子的才情實在是太過驚豔,十歲那年已可憑借實打實的武功修為,獲得選修“七十二絕技”的資格。
三年之後,他更是以十三歲之齡,接連練成金剛不壞神功、無相劫指、多羅葉指這三門絕學。
雖然聽上去,這種記錄比之武林中最頂尖的奇才,七歲出道,便能擊殺夷賀派高手的賀蘭山無敵公子,還是要稍遜一籌。
但須知,少林武功向來以博大精深著稱,一向是先難而後易,曆代少林高手,至少也要過了而立之年,才能厚積薄發,於武學之道上有大成就。
本代方丈玄慈在不惑之年修成“大金剛掌”,已算得上是寺中奇才,為達摩院翹楚。
可玄澄卻能在短短三年間,接連練成練成三種絕技,且是要求迥異,毫無關聯的三種絕技。
這種才情稟賦,哪怕是縱觀少林史冊,也絕找不出第二人來。
哪怕是天象等人再有自信,也不敢說自己能教好這樣的奇才,所以,他們想到了一個人。
此人正是在後山秘洞中,苦心鑽研“懷抱天下”,想要解決“屏風四扇門大法”之缺陷,閉關已久的天絕。
少林的“懷抱天下”,本就要資質絕佳之人才能練得,連天象等人都隻能攫取部分精華,再結合其他神功成就“金剛伏魔圈”,無緣這少林最強神功的正統傳承,可見其難度。
“懷抱五老”臨終之際,若不是等來了宋抱石這等驚世奇才,隻怕“懷抱天下”便要就此斷代失傳,又不知要多久才能重現世間。
可這樣的機緣,遇見一次已是僥天之幸,如何還能奢望第二次?
是以,天象等人自不願放過這樣的奇才,更何況,玄澄還是自幼長在少林寺的僧人,論背景,甚至比半路出家的天絕還要根正苗紅。
事關“懷抱天下”的傳承,天象也顧不得玄澄的宗室背景,便將他直接送往天絕閉關之地,想要讓大師兄收下這個堪稱數百年難得一遇的弟子。
其實,天絕本就想尋人來助自己打破輪回絕關,隻是礙於和“懷抱五老”的誓言,才畫地為牢,自願困於少林一隅。
不過,哪怕如此,他也沒有放棄,而是萌生了另一個想法:
既然不能出去,那何不親手培養一個,能夠打破“六道輪回”的弟子?
不過,這樣的人選實在難尋,畢竟如他這般人物,悠悠千古武史,又見得幾人?
是以,天絕一見玄澄這種足以與自己比肩的天才人物,亦是如獲至寶,當即將一身絕學傾囊相授,毫無保留。
彼時的他,雖然神智已不算清醒,但憑借超凡脫俗的武功修為,哪怕隻是三言兩語,仍能令玄澄受益匪淺。
天象等人也將寺內的天材地寶、武學秘籍,無限度地提供給玄澄,由衷希望他能夠成功掌握懷抱天下,成為有資格接替天絕的“鎮寺掃地僧”。
玄澄本就是悟性絕頂之輩,又得天絕這樣的頂峰強者調教,再加少林寺積累數百年的修行資糧,武功自是突飛猛進、一日千裡。
短短數年間,他已領悟出一部分“懷抱天下”的奧秘,又開始鑽研“屏風四扇門大法”。
在參悟這兩門神功之餘的空隙,玄澄甚至還忙裡偷閒,順便學會了二十三門絕技,用於觸類旁通,參悟佛門武學真諦。
這本是玄澄一生所學中,最不值得稱道之處,卻已成為少林眾僧爭相傳頌的豐功偉績,也給他冠上了“二十三絕僧”之名。
不過,隨著玄澄的成長,天絕等人也意識到不妥之處。
他們發現玄澄雖是長在少林寺中,自幼念經參禪,可對佛法卻毫無興趣可言,一味專注於武學。
並且,四人還發現,在他們清修之時,玄澄似乎還時不時地施展武功,神不知鬼不覺地出寺,和某些神秘人物有所往來。
眼見玄澄將要學到“懷抱天下”的最上乘絕式,糅合了武當、少林兩家絕學的“五瓣成蓮”,天絕也不能再坐視。
對天絕來說,自己的超脫固然重要,但對“懷抱五老”的承諾,也絕不可毀棄。
他若是將“懷抱天下”傳給心術不正之輩,日後到了九泉之下,又如何麵對五位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師長?
因此,師徒兩人有了一場開誠布公的談話。
玄澄並未隱瞞,將一切情況如實相告。
天絕這才知道,玄澄已和蜀中唐門搭上了線,他此前數次出寺,就是為了見唐門中人。
玄澄也從唐門口中,得知了自己的身世。
原來,玄澄的母親雖然嫁入八賢王府,卻也沒有和唐門脫了聯係,更是將自家兒子的情況如實相告,希望唐門能夠多加照拂。
其實,以唐門中人的涼薄性情,自然不會多加關注一個尋常弟子,這也是為何,王妃沒有把趙烈送回唐門,而是送到少林。
她這般作為,不過是想儘人事而已。
可是,玄澄的名頭實在是太盛,甚至引來了唐老太太的關注,動了召回他的心思。
蜀中唐門,數百年一直是武林中最可怕而實力最深遠的一個家族,他們數度意圖稱霸江湖、獨步天下,屢次都功虧一簣,功敗垂成。
上一次粉碎唐門計劃之人,正是“神州第一大俠”蕭秋水。
可哪怕是蕭秋水這樣的巔峰強者,也被蜀中唐門的掌門人唐老奶奶聯手唐老太爺,配合無窮機關暗器,給牢牢困鎖。
光是這一項戰績,就足以令唐門之名震驚天下。
如今唐門找上了玄澄,少林眾僧自然明白,對方是看中了玄澄的才情,想要借助他的力量,完成“天下一唐”的夢想。
少林中人本不該坐視唐門的行動,但無奈的是,他們對玄澄也的確有愧。
畢竟,按道理來說,對方乃宗室弟子,身份敏感,少林從一開始不該傳他這些武學。
隻不過,天象等人實在是渴望有一人來繼承少林門庭,起了不該有的癡念妄心,才會做此決定。
他們一直對玄澄隱瞞他的出身,也有這方麵的考量,隻是沒想到,唐門中人已有布局,戳破了這層遮掩,令玄澄明白了自己真實身份。
如今趙烈既然明白身世,便也不打算在少林寺繼續待下去,過“玄澄”的生活。
趙烈更是直言,他認為,武學應當用於建立不世功勳,成就一番豐功偉績、皇圖霸業。
若隻是困於少林,終日打熬氣力,那這一身武學練來還有什麼用?
那不過是庶人之武,非是諸侯之武,更非是天子之武。
為了回報少林的傳道授業之情,趙烈更是坦然,他可以自廢武功,不令眾位師長為難。
天絕看著趙烈眼中熊熊燃燒的野心,知道這位徒弟和自己終究非是一路人。
念在十幾年的師徒之情,天絕最終還是沒有廢去趙烈的武功,隻是讓他交還“玄澄”之名,自行離去。
自此,少林少了一位“二十三絕僧”,江湖中,多了一個不知名的年輕高手。
今後的日子裡,玄澄不曾再踏入少林一步。
但玄澄雖然離去,但也意識到,少林仍是一處可以借力之地。
他自己雖是不曾再來到少林,仍是發動各方力量,往少林摻沙子了不少沙子。
就連玄字輩中,也有幾人被玄澄用各種手段買通,成為他和方丈玄慈溝通的橋梁。
三國聯軍欲上藏經閣,盜取“懷抱天下”之事,就給了趙烈借題發揮的空間。
在玄慈被慕容博以調虎離山之計調走後,趙烈卻通過蜀中唐門的關係,得知了三國聯軍的行動,並提前將這隊高手扼殺。
挾這份功績,他不僅幫玄慈坐穩了方丈的位置,更讓那些知情人對他感恩戴德,也就有了挾恩圖報的餘地。
玄慈誤中奸計,導致眾多武林同道被害之事,也是由趙烈出手,幫他隱瞞下來。
可這些事瞞得過旁人,卻瞞不過玄慈自己。
自回到少林後,他為自己誤中奸計,連累武林同道,錯殺無辜之舉甚為悔恨。
更何況,這段日子裡,喬峰也逐漸長成,他的存在,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玄慈這一切。
自那以後,玄慈時時覺得背後傳來一股寒意,便連睡夢中也不得稍瞬。
無數驚懼的冷夜,最終化作他心中揮之不去,也無法直麵的夢魘。
這些事,玄慈自不能對寺中師兄弟傾述,就在這個時候,他結識了葉二娘。
和這個天真少女相處的日子裡,玄慈獲得了久違的平靜。
也隻有在葉二娘身邊,這位罪孽深重的少林方丈,才能暫時擺脫身上的負擔,從不安和焦躁中獲得短暫解脫。
於是,他們日日在紫雲洞中相會。
但每次離彆之後,疼痛,焦慮,煩悶,一切的負麵情緒加倍地返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