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最新網址:/b隨著《大醫》被主流媒體關注並報道,《青春派》銷量也再上一個台階。在青少年群體當中,買一本《青春派》,貼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封麵,儼然成為一種潮流。
看著《青春派》的加印訂單像雪片一樣從全國各地飛向《新芽》的編輯部,趙常田卻有點開心不起來。
因為把“讀者自己設計封麵”視為“小把戲”,所以他拒絕了讓《新芽》參與作者漫畫形象貼紙的印刷,他認為雜誌裡既然都已經送一張了,讀者嘗過鮮以後,不可能花錢買新的貼紙。
畢竟3張貼紙,幾乎就能再買一本雜誌了。
結果一個星期後他從合作的印刷廠得到消息,作者漫畫形象貼紙都賣瘋了,印刷數量是雜誌銷量的近10倍。
而如果隻算毛利潤,賣出1張貼紙給張潮賺的錢,幾乎就等於賣出1本雜誌賺的錢了……
知道這個消息的趙常田胸口一悶,差點沒有背過氣去——怪不得張潮在利潤分成上那麼爽快,幾乎沒有討價還價,人家盯準的根本就不是賣雜誌這點辛苦錢!
現在再腆著臉說自己也要摻一腳,趙常田是拉不下這個臉的,他隻是決定張潮後麵再有什麼主意,自己先把腦子放一邊,跟著走就是了。
也有不少出版社,直接開始向張潮預定《大醫》的單行本出版,甚至有開價到版稅17%的瘋子。不過張潮全部都回絕了,他表示《大醫》至少會在雜誌上連載2年,然後再考慮出單行本。
這個消息,雖然讓出版社失望了,但是卻讓《青春派》的作者們感到安心。一本雜誌有一個王牌長篇連載,那麼雜誌的整體銷量肯定不會差,還能把其他作者也都帶動起來。
此外“午夜潮汐”的各種業務也都逐漸鋪展開了。
馬伯慵的兩本《風起隴西》《她死在qq上》,都交給了長江出版社,版稅都是8%。其中前者的首印是5萬冊,後者則是3萬冊,都摸到了“暢銷書”的底線。
這讓第一次接觸實體書出版的馬伯慵感到很滿意。
讓他更滿意的是張潮通過夏答,聯係了一個叫於諺舒的畫師,準備將他的《風起隴西》漫畫化。
如果順利的話,張潮還會幫忙聯係集英社那邊——畢竟對三國題材,島國人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。
近來,張潮明顯感覺到親王工作更加賣力了,偶爾來辦公室,也很少抓到他上班摸魚寫——畢竟每期《青春派》的審稿工作量,就快把他累趴下了。
島國那邊也喜報頻傳,《你的名字》的登上了角川文庫輕銷量排行榜的第4位,每周能賣掉超過6000本;漫畫的第一個單行本以及銷量也都不錯。
權勇先成為了第一個來自外部的簽約作者,華宜則同意以每集3萬元的價格買下《懸崖》的劇本,按照40集的預估,總共120萬元。
權勇先一個劇本賣了一百多萬的消息被作家班的同學們知道了,一個個都眼紅耳熱的,都對簽約給張潮的公司躍躍欲試。
權勇先作為主要執筆者,70%的稿酬收入屬於他。這是他第一次從寫作中賺到那麼多錢,寫起後續的劇本來有點拚命了,張潮都不得不勸他注意身體。
而張潮則沒有拿那30%,反而添了一點,湊夠了200萬,和華宜達成了口頭協議,《懸崖》要讓他參與投資。以前不投《少年的你》是因為沒有人在財務上把關,現在有了黃傑夫這個哈佛商學院的高材生,不讓他大展才華就可惜了。
黃傑夫也是忙得腳不點地,張潮日常要上課,下課以後的主要時間也放在創作上,所以除了在大方向上把把關,幾乎就是個甩手掌櫃。
但這也正滿足了黃傑夫的從商夢想。看著一部部作品在商業領域綻放光芒,張潮給他畫的大餅,好像不是那麼空?
不過隨著人手越來越多,原先的兩居室已經完全不夠了,張潮被逼無奈,又在附近買了一套四居室,才讓馬伯慵和黃傑夫不至於擠到一張桌子上辦公。
原先的兩居室徹底成了夏答為首的漫畫和設計團隊的地盤。
黃傑夫其實挺不滿的,他認為現在應該去租個寫字樓辦公了,老在小區辦公不夠高大上。
張潮一巴掌拍在他的後背道:“未來幾年,咱們的辦公室隻買不租。”
《少年如你》也即將上映了,目前正在各處做點映熱身。在張潮居中聯係和燕大中文係的安排下,其中一場點映會兼主創人員見麵會,放在了燕大。
燕大還彆出心裁地將這場點映與燕大劇社《窩頭會館》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放在了一起,邀請來了青華、燕師大、燕理工、人大……諸多大學的戲劇社團來觀摩,作為專業評判的中戲自然也沒有缺席。
《少年如你》劇組自然十分樂意。一次點映,能讓十幾個大學的活躍分子看到這部電影,何樂而不為?而且《窩頭會館》的編劇也是張潮,也算給自己人捧場。
燕大中文係將“張潮編劇作品演&映聯排”的活動海報發布以後,燕大沸騰了。
大家早就聽說劇社在排練一出牛到不行的大戲,整整2個小時,由前人藝導演、副院長,現燕大戲劇研究所所長、戲劇家林兆華親自指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