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廣在滎陽休息了一晚,然後大早上的帶著鄭元璹一起出發前往看看洛口倉的選址。
騎馬的鄭元璹此時跟在楊廣的身邊,他爹特地交代了晉王說什麼他就做什麼,語重心長的和他說這可能就是他的機會到了,晉王此人鄭譯自己看過了,綜合事跡以及最近被封為大司馬,晉王現在得到了皇帝空前的信任。
麵對這麼年輕有為的晉王,自當鞍前馬後的抱著大腿。
來到地方後,宇文愷進行了探查,尋找到最好的位置,因為有現場的國家糧倉圖紙,隻需要因地製宜稍微的更改就好了。
楊廣麵朝黃河感歎一聲:“洛口倉建成後,長安洛陽應再無糧災了。”
“殿下謀略長遠。”
鄭元璹好奇的問:“殿下,如此倉的運河,您打算如何挖?所費的人力物力恐怕難以估量。”
楊廣微微一笑:“等京城的人帶著炸藥過來了你就知道了。”
“炸藥?是什麼藥?”
“開山之藥。”
鄭元璹不清楚楊廣口中的開山之藥到底是什麼東西,但是看著楊廣那自信滿滿的樣子,他覺得跟著混沒錯。
運河到洛口倉這一段算是正式的勘探完了,楊廣讓宇文愷現下就可以先回京安排起來了。
“宇文愷,在京城的工坊內,我命人製作了一些新式的挖掘工具,可以提升一下效率,你回去了先去看一眼,如果覺得能用就用上,將運河的方案和圖紙都提交給父皇,父皇點頭了就從大興城分出一部分的民夫來開鑿運河。”
楊廣囑咐著即將離開的宇文愷:“運河大壩的構想,你可以嘗試起來,水泥等物資和李淵說,材料伱用著就好,炸藥的話隻管去工坊拿,開鑿運河的民夫,其工期和待遇與修建大興城相同,不用心疼錢。”
“是,殿下。”
楊廣命一百精兵護送宇文愷一起回大興城,當即就出發。
而楊廣自己身上還有造船廠的任務,不管怎麼樣得去一趟洛陽城。
回到滎陽城內,傍晚時分,鄭譯的府上又來了許多人,都是來拜會晉王的,要建造洛口倉的消息很快的傳播了出去,本就不是什麼隱瞞的消息,滎陽有頭有臉的人物幾乎都想要來拜會晉王。
特彆是做糧食和鹽貿易的家族。
今日來了一位鹽商,倒是引起了楊廣的注意。
淮揚來的鹽商,名叫黃祥玉,是個打扮儒雅的中年人,就算是在高朋滿座的鄭家也是座上賓,無他,有錢,頂頂的有錢。
鄭譯親自帶著黃祥玉來到了楊廣的麵前一通介紹,黃祥玉恭敬的拜會楊廣。
“黃掌櫃,你是鹽商,做的鹽業生意,遍布大江南北,我今日倒是有一個問題向你請教一下。”
“殿下言重了,草民不過一個商販而已,哪敢指教殿下,殿下若有想問,草民知無不言言無不儘便是。”
說話倒是不卑不亢,沒有點頭哈腰,也處處遵循禮數,得體。
楊廣便問:“黃掌櫃的鹽在大隋和南陳都有銷售,大隋無鹽稅,南陳征鹽稅,你覺得孰優孰劣啊。”
忽然開口就是一道送命題,黃祥玉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了。
隋文帝在登基之後就昭告全國,針對鹽業無專賣、無鹽稅,與民修養生息,縱觀整個曆史,隋朝對於鹽的政策都是最寬鬆的,這對於鹽商來說是大好消息。
很多的朝代,鹽稅要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最高比例達到過半的朝廷財政收入,放棄這一塊對於楊堅來說也是艱難的抉擇。
北陳現在仍舊征收鹽稅,而且稅款不低,這也使得經常出現北鹽南渡的情況,說白了就是走私大肆興起。
淮揚的鹽商很多做的就是這個生意。
現在楊廣問黃祥玉的問題就是大隋的鹽政好,還是南陳的鹽政好,從鹽商的角度出發自然是大隋的好,你不征稅呀,但是楊廣的問題顯然是從朝廷的角度來問的,怎麼回答他黃祥玉心裡沒底。
僅僅這一個問題,他對於眼前的少年王爺便生不出任何的輕視之心,滿是敬畏。
“王爺,草民一個小小的鹽商,這問題答不上來。”
直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,楊廣一笑並未為難什麼,而是說:“鹽與糧食一樣,都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物資,屆時國家糧倉內也要有適量的庫存,看來還有和黃掌櫃多聯係的時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