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最新網址:/b第一場戲就是曹魏陣營的廟算議事。
電影時間是建安十三年(208年)七月,討論南征劉表。
議事重點不是南征劉表,所有人都知道北方平定,南下已是必然。
大一統在即,曹操登基就在眼前。
到時候所有人都有從龍之功,封侯拜相不在話下。
而劉表的信息,荊州不斷有情報傳來。
劉表處於病重狀態,背上生疽。
背疽是一種由病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疾病,局部紅腫、軟化、破損、流膿等。
具有一定的反複性,嚴重時可引發並發症。
在現在社會,各種抗生素藥一用,不算什麼。
古代社會就不是小病,有感染風險。
年輕一點能扛過去,劉表都六十七六十八歲了,死到臨頭。
而劉表年老,疑忌,隻想自守,更寵溺後妻蔡夫人,妻族蔡瑁等得權。
有了後媽也就有了後爹。
長子劉琦遭遇排擠,次子劉棕受寵。
劉表要死,看樣子要立小兒子。
這荊州不像是能長久的樣子。
劉表在的時候,各個門閥勢力還能聽話。
劉表一死,群龍無首,人人都想著退路。
自古以來具有中原,就能擁有天下。
天下到了定鼎的時候,這個時候趕緊投降,還能在利益劃分中擁有話語權,保住家族地位。
負隅頑抗,有抄家滅族的風險。
以至於,荊州門閥世家大多暗中和曹操眉來眼去,傳信者不可計數。
隻等劉表一死,丞相到來,立刻開門相迎。
所以荊州各種情報雪片一般的飛來鄴城(滅袁紹後,曹操幕府遷到了鄴城,漢獻帝仍住在許昌),什麼都有。
劉表早上吃了什麼,不到中午就能流傳出去。
到達曹操手上的時間,隻取決了送信人的速度。
所以曹操核心團隊的廟算議事,也就是戰略決策討論。
不是打荊州,也不是殺劉表。
而是如何進行大一統。
隨著討論不斷進行,各種意見逐漸彙總,出現了兩種不同觀點。
荀彧的主張是:“今華夏已平,南土知困矣。可顯出宛、葉而間行輕進,以掩其不意。”
簡單來說,天下到了定鼎的時候,南方不堪一擊。
曹丞相您所到之處,各地無不納頭便拜。
咱們拿下荊州大一統就妥了,南方馬上投降。
馬上開乾,馬上贏。
贏贏贏贏贏。
荀彧並非一般人,出身潁川荀氏,荀子之後。
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,號為神君。荀淑有八子,號稱八龍。
荀彧早年被稱為“王佐之才”。
永漢元年(189年),被舉孝廉,任守宮令。
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,率領宗族避難冀州,被袁紹待為上賓。
後料袁紹不能成大事而投奔曹操,任司馬。
跟了曹操十多年,而且地位很高。
興平元年(194年),呂布趁曹操東征,襲占兗州,荀彧領導保衛兗州三城。
後建議曹操“深根固本以製天下”,使其收複兗州,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基地。
建安元年(196年),勸曹操迎漢獻帝建都許縣,得挾天子以令諸侯。
在曹操征戰期間,主持後方事務,助他戰勝張繡、呂布、袁術、劉備等,使之成為北方唯一能與袁紹抗衡的勢力。
官渡之戰中,他勸阻曹操退軍的企圖,使曹軍反敗為勝。
戰後又建議曹操暫緩南征,乘勝追擊袁氏,迅速平定冀州。
不僅如此,荀彧侄兒荀攸也是曹操重要謀士。
去年病死易州的郭嘉,是荀彧推薦給曹操,對郭嘉有舉薦之恩。
早年袁紹憑借其強大的實力,經常威脅曹操。
郭嘉堅決主張通過決戰消滅袁紹的割據勢力,他分析了袁曹之間的優劣,得出了袁有十敗、曹有十勝的結論。
這些戰略層次的正確分析,對曹操統一北方幫助極大。
荀彧資曆深,功勞大,勢力也大,建言的分量很重。
不過有人有不同意見。
這個人就是賈詡。
賈詡的建議是:“已破袁紹,如今,漢水以南即將收入囊中,威名遠著,天下必定統一。”
“若是憑借楚國舊都江陵城內的豐饒物資,用以褒獎士吏、安撫百姓,使人們安土樂業,則不需要勞師動眾,就可以讓江東稽服了。”
賈詡主張拿下荊州後,不急著發動大一統戰爭,先穩一手。
首先。
利用荊州,經營好荊州,不僅是有一個好名聲,還可以好好訓練水兵。
畢竟現有的士兵大多北方人,開鑿出來池子裡練兵,和真正的大江中訓練是不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