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這句話裡麵有兩個問題。
兩個在當時看來不是問題,卻在日後成為了大問題的問題。
第一,聯盟與共和國的利益並不總是一致。
第二,世上也並不存在一個被稱為“聯盟”或是“共和國”的獨立意識。
換而言之,軍隊的統帥權歸於聯盟與加盟國,但無論是“聯盟”還是“共和國”,都無法實際行使統帥權。
到了最後,軍隊的實際統帥權自然而然就落回軍隊手中,如同讓一匹馬咬住了自己的韁繩。
那麼以“為了聯盟與共和國”的名義,軍隊就“有權”做出任何事情。
這便是聯省與帕拉圖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原因,也是讓諸多維內塔法學家痛心疾首的曆史公桉。
在聯盟初創時,保皇派和貴族派在地方——尤其是廣大鄉村地區——的勢力根深蒂固。
他們對於影響力主要存在於城市的聯盟虎視眈眈,屢次掀起武裝叛亂,試圖將新生的共和政權扼殺在搖籃。
但是經曆過內德·史密斯改革後的聯盟軍隊,戰力遠非舊貴族軍隊可比。
所以情況往往是某位伯爵、男爵剛剛豎起反旗,還在呼朋引伴、招兵買馬,聯盟軍就已經上門,旋即將其無情鎮壓。
飽受打擊的保皇派和舊貴族,大部分逃往帝國,成為了完全依附於皇權的宮廷貴族、穿袍貴族。
留在聯盟境內的成員也搞清楚了——武力反抗就是送死。於是他們紛紛憑借過去積攢的影響力,加入各地方議會,搖身一變成為了代表廣大民眾的“國民議員”。
於是,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,為了避免保皇派舊貴族掌控大議會、然後反攻倒算。
措辭嚴謹的《聯盟憲章中,留下了這道關於“統帥權”的口子。
那時,人們都將聯盟軍視為保護共和政體的最後屏障。
隻有一向對僭主和野心家心存警惕的海藍人,堅持在維內塔共和國的憲章中,加上了“大議會代表共和國與聯盟行使統帥權”的條款。
而今天,又有一個維內塔人,發現自己似乎走到了同樣的十字路口。
……
在討論軍隊該如何在新共和國中存在時,很少態度鮮明地發表意見的馬加什·科爾溫中校表示:
帕拉圖陸軍在新共和國中,應該繼續保有在舊共和國的一切權利與權力。
溫特斯能看得出來,斯庫爾·梅克倫上校並不完全讚同馬加什中校的觀點。
但是作為馬加什中校的盟友,尤其是在溫特斯與蓋薩上校每人兩票、而他與馬加什中校合計兩票的情況下,在這種“無關痛癢”的問題上,斯庫爾上校隻能站在馬加什中校一邊。
畢竟,比起統帥權的歸屬,什麼時候能補上雷群郡部隊的缺額,更讓斯庫爾上校著急。
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此前協商態度最友善的溫特斯,激烈地反對馬加什中校的提議。
溫特斯據理力爭,甚至說了很重的話:
“如果維持原樣,那我們隻不過是建立了一個舊帕拉圖共和國的拙劣模彷品。”
另一邊,極少堅決地表達反對意見的馬加什·科爾溫中校,在這個問題上也寸步不讓。
馬加什中校搬出了很多理由,其中不乏極具說服力的現實考量。
“看看門外的那些人,你看到了什麼?”馬加什中校自問自答:“軍人!軍人!還是軍人!他們才是我們能坐在這裡的理由。剝奪軍隊的權利,等於是在挖我們自己的根!如果你堅持要這麼乾,那麼你的部下將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你!聯省大兵壓境,這種時候,我們怎麼能自亂陣腳?!”
雙方誰也無法說服誰,也都不肯退讓。
麵對此情此景,握有決定性兩票的蓋薩·阿多尼斯謹慎地沒有當場表態。
對於蓋薩上校來說,比起統帥權的歸屬問題,溫特斯和馬加什中校之間的裂痕更讓他感到擔憂。
所以蓋薩上校很努力地試圖扮演和事老的角色。
今天出發來市政廳之前,蓋薩上校與斯庫爾上校通了氣,希望能勸說溫特斯讓步。
在蓋薩上校看來,馬加什中校的說法更加有道理。
統帥權的歸屬問題實在是過於形而上學、脫離實際。
在共和國憲章內加上“維內塔補充條款”,並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;去掉“維內塔補充條款”,也不會製造更多的問題。
更何況,作為軍隊一份子,蓋薩上校內心深處也不願意讓自己的權利和權力受到限製。
所以到達楓石城市政廳後,蓋薩上校沒有直接走進大門,而是停留在台階上,等待溫特斯的到來。
沒過多久,馬蹄聲在街道街頭響起,繪著飛翼雄獅紋章的黑色馬車轔轔駛出薄霧,出現在蓋薩上校的視野中。
馬車在台階下方停住,車門打開、踏板放下。
蓋薩上校笑著迎下台階,剛想打聲招呼,卻睹見一張意料之外的麵孔。
上校的表情凝固了,眉頭也一點點擰了起來:“卡尹·莫爾蘭,你……怎麼會在這裡。”
“蓋薩·阿多尼斯上校。”卡尹·莫爾蘭走下馬車,擠出一絲微笑:“好久不見。”(www.101novel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