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。”
“以知為行,知決定行。”
解縉:“???”
臥槽?
你來真的啊?
解縉看著神情嚴肅的李弘壁。
一張臉滿是詫異驚容。
“不是……”
“咱們就是說……”
“李弘壁你他娘地這些都是聽誰說的……”
李弘壁咧嘴一笑,直接一秒破功。
“事實證明,科學就是儒學,隻是儒學的一個分支罷了。”
嗯,不用懷疑,就是陸王心學。
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主要針對朱學而發,與朱熹的思想對立。反對程朱理學“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,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”的知先行後說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輕行、“徒懸空口耳講說”的學風。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“知先行後”,將知行分為兩截,認為必先了解知然後才能實踐行,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為了糾朱學之偏。
心學這種東西,李弘壁是不懂的,但是他知道陽明文化的核心,那就是“知行合一,致良知”。
知行合一,也可以理解為“實踐出真知”嘛!
為什麼儒學會越來越腐朽?
就是因為儒學越來越假大空了!
士紳縉紳完全從利益角度出發,將儒家聖賢之言歪曲為有利於自己的言論,空喊“仁義道德”口號,徒懸空口耳講說,於百姓於國家而言沒有任何益處!
而科學最為關鍵的,自然是實踐!
實踐出真知,這是偉人說過的真理。
達芬奇曾說:“科學是將領,實踐是士兵。”
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通道。
按照朱棣和姚廣孝的想法,給科學披上一層儒家心學的外衣,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畢竟儒家傳承了這麼久,不知道多少人對聖賢之言進行自我批注,那李弘壁自然也可以這樣整!
當年太祖朱元璋就這麼乾過,讀《孟子》讀到“君之視臣如草芥,則臣視君如寇仇”句時說道這不是臣子該說的話。遂把孟子撤出孔廟。雖然後來恢複配享,但仍命當時儒臣劉三吾等學士修《孟子節文》,把《儘心篇》的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;《梁惠王》篇“國人皆曰賢”,“國人皆曰可殺”一章;“時日曷喪,予及汝偕亡!”和《離婁篇》“桀紂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”一章;《萬章篇》“天與賢則與賢”一章;“天視自我民視,天聽自我民聽”;“君有大過則諫,反複之而不聽,則易位”;以及類似的“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弑君也”;君之視臣如草芥、則臣視君如寇仇”等八十五條,不合“名教”的話,全部刪掉,命“自今八十五條之內,課士不以命題,科舉不以取士”,隻剩下一百七十多條,刻板頒行全國學校。
“解學士完全可以從此處著手,為科學披上一層儒家心學的外衣,如何?”
李弘壁笑眯眯地看向解縉。
解縉隻覺得脊背發涼,卻不能拒絕。
“肅王殿下,我還有其他選擇嗎?”
“有啊!要麼做科學大家,要麼被誅九族,你選吧!”
“???”
inf。inf(www.101novel.com)